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心算方法

珠心算方法

1、什么叫珠算?答:珠算是以算盘为计算工具来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的方法。

2、什么叫心算?答:心算就是听数或看数通过脑的思维,不用笔和计算工具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3、什么叫珠心算?答:珠心算通俗地说,就是在脑子里打算盘。

珠心算是以打算盘为基础,使打算盘的操作过程充分“内化”,从而完全摆脱实际的打算盘的外部动作,凭借这“内化”了的“心理算盘”(亦称“虚算盘”)在脑中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的方法。

4、珠心算与其他心算有什么不同?答:其他心算运算过程都是以符号性的数字概念(主要是阿拉伯数字)的形式为支柱在头脑中进行心算,是一种缺乏直观形象支持的符号加工过程,因而“内化”过程不完全,导致影响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珠心算则充分利用符号的抽象性与具象性相统一这一优势,经过程序化语言──操作方式、反复练习,发挥人脑思维的整合效应,逐渐摆脱实际打算盘操作等形体动作的限制,达到高度的“内化”形成一种其运算过程的内加工机制不同于通常心算的特殊的操作方式,即充分“内化”了的“珠像心算”。

5、珠心算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答:珠心算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世界语”,当出现“珠像”3,并变成“珠像”4,华人明白,马来人明白,印度人也明白,其他种族的人也明白。

以此做益智工具,是数字无法比拟的。

珠心算是用实物形象进行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珠心算从高位算起与人的思维顺序一致。

对“虚算盘”的智力操作是珠心算的显著特点,在脑中打算盘使学生形成了优秀的脑像图思维功能。

珠心算是促进人们由低频思维向高频思维发展的催化剂。

6、珠心算的计算特点是什么?答:珠心算本身具有按群计算的特点,这对于掌握较大位数的计算比较困难的小孩子来说,无疑能帮助他们对数概念的掌握,克服了小孩子逐个数数的现象。

珠心算所具有的“五升十进制”的特点,把进位的困难大大降低。

珠心算所具有的运算模型特点,有利于促进小孩子计算能力的提高。

珠心算的操作又是一个多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协同作用的过程,它需要眼、耳、口等器官的密切配合。

从而促进了与其紧密相连的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发育,提高了小孩子的智力水平。

7、珠心算与数学有什么关系?答:珠心算和数学密不可分。

珠心算是以数学原理为基础,以算盘为工具,用算珠示数计算的独特运算体系。

数学是抽象的思维活动,儿童时代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数学难度较大。

珠心算溶入小学数学中,有利于解决启蒙阶段学习数学的难度大的问题。

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里,繁琐的计算过程浪费了小学生的大量时间。

实践表明:珠心算加、减、乘的计算几节约了约50%的思维量,除法计算节约了约70%的思维量,乘除法的计算特别注意“基因”上的简化。

数与珠都是符号。

珠心算只有三个符号即1、5和0;数学有10个符号,即0、1、2、3、4、5、6、7、8、9。

可见珠心算运算的简捷性。

珠心算的直观模型作用能培养小孩子的数学概念能力,珠心算的分析模型作用能帮助小孩子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关系和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8、珠心算的运算过程怎样?答:珠心算的运算过程中,输入的是符号,输出的也是符号,这一过程其实是观察、注意、记忆和思维的综合过程,也是口、眼、手等感觉、运动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珠心算与数学都是采用“十进制”计算法,珠心算只是增加了一个起调整作用的“五升制”。

运算的基础都是以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九九口诀和表内除法为基础,四则运算中的一些定律和性质都适用。

珠心算的过程,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思维形式综合运用完成的,因而能有力地促进大脑整体功能的开发。

9、珠心算教学要不要用口诀?答:珠心算教学要不要用口诀?要不要用数理概念?不用口诀,也不教“凑数”、“补数”这些小孩子难以理解的概念。

而是用一套简洁的语言指导学生运珠操作。

加减法中把拨珠的动词减少到“上”、“去”、“进”、“退”四个字。

乘法口诀用“珠像乘法口诀表”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忆,这使本来繁琐的乘法计算变为简单易学的方法,一看乘法题目就知结果,人人都能学得会。

除法的计算比除法更为简单,开方一目了然。

珠心算的教学,只要按照数学的原理,并且遵循珠心算的内在规律进行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珠心算作为一门新兴的启智学科,在走过20余年的探索发展之路后,日益显出勃勃的生机而成为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算盘,这一古老的计算工具,在孩子们手中成为有趣的玩具和学具,具有强大的教育启智功能。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珠心算教学,让幼儿乐学、会学,为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园在开展幼儿珠心算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让小班幼儿玩算盘,在玩中学习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编写的幼儿园数学教材,在小班第二学期设置了“感知5以内的数量”的活动内容。

这时把算盘当作老师的教具,幼儿的学具、玩具,利用算盘梁下的珠码认识1~4的数量概念,效果非常好。

在认识算盘时,我以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原则,在区域角布置了“可爱的算盘家”,教幼儿涂涂、画画、贴贴,做“算珠宝宝”,玩“给算珠宝宝盖房子”的游戏:“框是快乐的算盘家,横梁竖档分家家。

五珠宝宝住楼上,一二三四住楼下”。

幼儿在唱唱、做做、玩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算盘的结构。

在教幼儿清盘时,我先让幼儿观察拇食指夹在一起的动作象什么?小朋友说:“老鹰嘴巴”,我顺着幼儿的想像将双手清盘的动作编成儿歌:“两只老鹰嘴巴尖,咬住横梁飞中间,算珠宝宝快快跑,离梁靠框躲两边。

”形象生动、朗朗上口的儿歌把孩子顺利引入珠算的世界。

4岁左右的孩子具有新奇好动的特点,注意力时间短,不太关注抽象的数字,对算盘的珠动和声响更感兴趣。

我在教幼儿认识1~4的数后,启发幼儿在算盘上拨出各种形状并说出像什么。

如拨出1 2 3 4,像小旗子,拨出4 4 4 4似饼干,拨4 1 1 1 4像小板凳。

幼儿在想想、拨拨、看看、念念的过程中巩固了数的概念,对珠心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让中班小朋友将数字与具体形象联系在一起,注重教法的直观形象性,以突破难关5岁左右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视觉感受能力、听觉辨音能力和手指肌肉的活动能力都处于发展的敏感时期,机械识记力强,运用形象的教学方法能使孩子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增强。

“满5加凑,破5减凑”是珠心算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授过程中,我们让小朋友们都来当“珠宝宝”,玩“抱团”的体育游戏,以掌握凑数的概念。

内容如下:在教室地上画一条长线当作“梁”。

当“梁”下1颗“珠宝宝”想跳到“梁”上时,他必须找到4颗“珠宝宝”抱成一团跳上去。

同理,2、3、4颗“珠宝宝”想跳到梁上时,必须找到3、2、1颗“珠宝宝”抱成团跳上去。

随着欢快的鼓点,先站在“梁”下的1、2、3、4颗“珠宝宝”听着老师的口令到“珠宝宝”群中找到4、3、2、1颗“珠宝宝”,跳到“梁”上抱成一团,看哪一组速度最快。

小朋友在兴奋激烈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凑数概念。

幼儿掌握1、4,2、3互为凑数的概念后,我们采用“好朋友跟5走”的方式,教幼儿在运算时,只要盯住要加减的数,想它的好朋友就行了。

例如:“4+1”,下加不够,不能直加,想“1”的好朋友“4”跟“5”走(拇指和食指双下),得数是5;“5-1”,下减不够,想“1”的好朋友“4”跟“5”走(拇指和食指双上),得数是4。

其它±2,±3,±4让幼儿以此类推,运珠时算珠的行走路线非常清晰。

幼儿很容易识记,难点轻松突破又兴趣盎然。

(三)在大班设置算法情境,让幼儿在师生互动中学习6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探索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应得到重点的培养。

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师生互动、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为幼儿创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境,注重幼儿情感表达、探索过程和成功体验。

例如:在教授退位减法规律时,我先将“10-1”的算理过程编成故事做成电脑动画向幼儿形象地展示出来:小猴子到个位档猴哥哥家要1个桃子吃,猴哥哥一个也没有,小猴子到十位档猴妈妈家去要,猴妈妈说:“10个桃子都拿去”(在十位档拨去“1”),小猴想:我吃1个就够了,剩下的9个送给猴哥哥吧(在个位档拨入“9”),得数是9。

形象化的课件展示和语言诱导,激发了幼儿仿编“10-2”、“10-3”…“10-9”算理故事的兴趣,并从中发现归纳出“退1加补”的退位减法规律。

在活动过程中,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水平的幼儿来回答,给每个幼儿表现和锻炼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二、珠心算教学与幼儿园各活动领域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幼儿时期既是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又是智力开发和形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

珠心算作为实验教学不能占用大量时间,如何将珠心算教学溶人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既让孩子玩好,又让孩子学好,是教师有效组织活动的关键。

在组织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方式:(一)珠心算与数学活动相结合,相辅相成在将珠心算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利用算盘梁下的珠码教幼儿理解“1~4”的数量概念;认识“5”的组成时,引入珠算的凑数概念,学习“满5加,破5减”;认识“10”的组成时,引入珠算的补数概念,学习“进位加,退位减”。

通过学习珠心算提高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在珠心算上下工夫,在数学上见成效”,达到了1+1>2的效果。

(二)珠心算与音乐、体育活动相结合,动静交替将珠心算练习与音乐、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感受更多的快乐。

例如:在练习前先听音乐做指法操,活动手指关节,以愉悦、平和的心态稳定注意力,进行听数、拨珠、译数、盘(心)算的练习,使大脑和手指进入快捷反应的训练状态。

练习后,组织幼儿开展户外自由活动,如四散追逐跑、玩海洋球、跳跳床等,放松身心,改善大脑的供氧状态。

(三)通过区角活动分散学习内容,促优扶差由于幼儿的有意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我们将珠心算学习内容分散到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之中。

例如:利用饭前准备的时间对幼儿以师生问答的方式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或进行听心算练习,根据能力差异注重个别提问,把握每个幼儿的掌握程度,让每个幼儿都有独立表现的机会。

在饭后区角活动中,让幼儿自己画算珠、剪珠码卡片,幼儿在自制盘式图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脑印象。

幼儿之间还可以互相当“小老师”出题答题,让学得好的幼儿指导学得差的幼儿,教师重点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辅导,保证幼儿的学习进度“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三、普及班与提高班相结合,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幼儿园开展珠心算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儿童,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珠心算加减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又要注重个体差异,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域,根据他们的现有能力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因人“分层施教”,将有特长的孩子组成兴趣提高班,对其进行潜能开发,并通过提高班的教研成果推动普及班的教学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