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急救方法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急救方法
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创伤简介
(一)道路交通事故创伤发生的特点: 1.发生率高,在临床医学上属常见病、多发病; 2.伤情复杂。往往是多发伤、复合伤并存,表现
为多个部位损伤,或多种因素的损伤; 3.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休克、昏迷等
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 4.现场急救至关重要。往往影响着临床救治时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 善及公安、卫生、消防、保险等部门的进 一步协调
随着我们每一位驾驶员的急救能力的提高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一定会更加高效快 捷,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让我们一起努力 挽救每一个生命 让每一朵生命的鲜花 绽放的更加美丽!
谢谢大家!
车、摩托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 (二)非机动车是指自行车、三轮车、人
力车、畜力车、残疾人专用车。
我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
35 30 25 20 15 10 5 0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2003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国务院 于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压下与松开的时间基本相等;
●按压-通气比值:30:2。 (成人、婴儿和儿童)
四、全身各部位伤的表现和救助方法
颅脑创伤 头皮挫伤、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头皮血肿、颅盖骨骨折、颅底骨折、
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硬脑膜外血肿、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迟发性颅内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 头面部器官损伤 颈部损伤 胸部损伤 腹部损伤 脊柱损伤 骨盆损伤 四肢骨折 肌肉损伤 血管损伤 神经损伤 ………………
道路交通事故人员创伤的基本分类
(一)开放性创伤 在交通事故人员创伤中按受伤机制不同一般可分 为擦伤、撕裂伤、切割伤和刺伤:
(二)闭合性创伤 闭合性损伤按受伤机制和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分 为挫伤、挤压伤、扭伤、冲击伤和震荡伤、关节 脱位和半脱位、闭合型骨折、闭合性内脏伤
此外,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除机械性创伤外还可能 发生由车辆损毁引发的火灾、爆炸、落水等所致 的烧伤、冲击伤、溺水等损伤,其损伤的情况视 部位、程度而不同。
2、摩托车驾驶员的伤情特点:
摩托车驾驶员在驾车行驶时,上半身基本 上没有保护,易受伤。在乘客座位上的人 员,多数是在撞击时被抛出而致摔伤。摩 托车创伤致死者中80%的摩托车驾驶员和 90%的摩托车搭乘人员死于头颈部创伤。
3.骑自行车人的伤情特点:
一般说,自行车速较慢,冲击力不大,因 自身因素发生的创伤多较轻。当机动车与 其相撞而发生创伤时,骑自行车人被撞倒, 如头部先着地,则造成颅脑伤,其次是上 肢和下肢损伤。或继发辗压伤,或在受第 二次撞击造成腹部内脏损伤。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 应急救护
那建宁
青铜峡市人民医院
要点
一、背景 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创伤简介 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 四、全身各部位伤的表现和救助方法
一、背 景
衣食住行是我们的基本生活要求,每个人 都离不开,
出行方式:步行,交通工具 交通涉及人,交通工具 (一)机动车是指各种汽车、电车、电瓶
A 气道情况(Airway):判断气道是否通畅,查明呼吸道 有无阻塞。
B 呼吸情况(Breathing):呼吸是否正常,有无张力性 气胸或开放性气胸及连枷胸。
C 循环情况(Circulation):首先检查有无体表或肢体的 活动性大出血,如有则立即处理;然后是脉搏,颈动脉搏 动,血压的估计,专业医护人员可使用血压计准确计量。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交通事故死亡率高。 全世界60亿人口每年 死于交通事故的50万人,中国年交通事故死 亡近10万人。
交通事故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经济的 持续增长,通违章愈来愈多。
黄金一小时
根据医学界的抢救“黄金一小时”法则, 对受伤人员的抢救越及时,一些病危伤员 越有可能保住生命。但交通事故发生后第 一到达现场的往往是过往的车辆驾驶人、 乘车人非专业救助人员,这些非专业的救 助人员才是最有条件在“黄金一小时”内 采取措施抢救受伤人员的人。
和创伤的转归; 5.致残率高。
(二)不同受伤人员的伤情特点:
1.机动车内人员伤情特点: 与座位有关,司机较多发生头面部、上肢、 其次是胸部、脊柱和股部的损伤;乘客较 多发生锁骨和肱骨的损伤。
翻车事故时,乘客可被抛出致摔伤、减速 伤、创伤性窒息、砸伤等;发生车辆追尾 事故时,乘客可受挥鞭伤,出现颈髓、颅 内损伤等;困在车内的乘客经多次抛投、 撞击、挤压,造成严重多发伤。
D 神经系统障碍情况(Disability):观察瞳孔大小、对 光反射、肢体有无瘫痪,尤其注意高位截瘫。
E 充分暴露(Exposure):充分暴露伤员 的各部位,以免遗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
通气
通气指保证伤员有通畅的气道。可采取如下措施: ⑴解开衣领,迅速清除伤员口、鼻、咽喉的异物、
凝血块、痰液、呕吐物等。 ⑵对下颌骨骨折而无颈椎损伤的伤员,可将颈项
在现场急救止血过程中,一般首先应判断伤者出血的原因: 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多呈血珠状,可以自动凝结。在 现场无需特殊处理,或给予局部压迫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静脉破裂的出血多为涌出,血色暗红, 大静脉破裂导致的出血比较快速。 动脉破裂导致的出血多为喷射状或 快速涌出,血色鲜红。
包扎固定
固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骨折端移位导致的二次损 伤,同时缓解疼痛。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最新心肺复苏程序CAB
基础生命支持 识别
心肺复苏(CPR)(CAB)
胸部按压(C,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airway) 人工呼吸(B,breathing) 除颤
频率:100次/分→至少100次/分; ●按压幅度:胸骨下陷4~5cm→ 至少5cm,压下后应让胸廓完全 回弹;
在现场急救中,固定均为临时性的,因此一般以 夹板固定为主。可以用木板、竹竿、树枝等替代。 固定范围必须包括骨折邻近的关节,如前臂骨折, 固定范围应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
如果事故现场没有这些材料,可以利用伤者自身 进行固定:上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躯干固定;下 肢骨折者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固定。
转运
转运是现场急救的最后一个环节。正确及时的转运可能挽 救伤者的生命,不正确的转运可能导致在此之前的现场急 救措施前功尽弃。
昏迷伤者的转运:在昏迷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 是保持伤者的呼吸道通畅。方法是使患者侧卧,随时注意 观察伤者。如果伤者出现呕吐,应及时清除其口腔内的呕 吐物,防止误吸。
对于有脊柱损伤的伤者,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出现脊柱的 弯曲。一般使用三人搬运法,严禁背、抱或二人抬。运送 脊柱骨折伤者,应使用硬质担架。有颈椎损伤者,搬运过 程中必须固定头部,如:在颈部及头部两侧放置沙袋等物 品,防止头颈部的旋转。注意,对怀疑有脊柱骨折或不能 除外脊柱
三、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
成功的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主要包括正确的 伤情判断和及时正确的抢救措施。现场急 救措施主要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 及转运四大技术。
1、问、拍、看、摸(头胸腹、脊柱、骨折) 2、尽快搬离 3、心肺复苏 4、止血、包扎、
固定、转运
伤情评估可依A、B、C、D、E的顺序进行。
部托起,头后仰,使气道开放。 ⑶对于有颅脑损伤而深昏迷及舌后坠的伤员,可
将舌拉出并固定,或放置口咽通气管。 ⑷对喉部损伤所致呼吸不畅者,
可作环甲膜穿刺或切开。 (5)紧急现场气管切开置管通气。
打开气道的两种方法
止血
止血是现场急救首先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其主要目的 是阻止伤口的持续性出血,防止伤者出现因失血导致的休 克和死亡,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从而挽救伤者的 生命。
4.行人的伤情特点:
在道路交通事故创伤中,行人的受伤多是由机动车辆撞伤, 其受伤的作用力一是撞击力,二是摔伤或辗压。再者,行 人因受撞击时所处的位置不同和车辆类型不同,伤情特点 各异。小车正面撞击行人,直接碰撞行人的下肢或腰部, 行人常被弹至车体上方,碰撞到挡风玻璃、车顶而致伤, 继而,摔至地面,可发生头颅或软组织损伤,又可遭受辗 压;若侧面撞击,先被抛出,后遭另外车辆辗压。大型车 辆撞击,多撞击行人的头部或胸腹部,易造成两手、两膝 和头面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