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与生活》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感觉阈限: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
2.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3.图式:图式是关于物体、人和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图式是对你所体验的环境结构进行综合概括的编码的“知识包”。
4..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计40分)
1.大脑两半球的区别与联系。
答: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和言语有关的,像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这些活动,左半球也占优势;右半球是不需要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像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等占优势。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大脑的整体功能。
有人将左脑称为理性脑,将右脑称为感性脑。
两侧大脑半球虽有明显的机能差异,但这种分工不是绝对不变的,当一侧脑受伤后,对侧脑半球常有较强的代偿作用。
从“优势半球”学说到“双势理论”是人们对脑认识的深化。
但是,有报道表明:半脑人(一侧大脑半球因病失去功能或完全切除的人)奇迹般的表现又使裂脑人的研究成果大为失色。
经过训练以后,半脑也可以指挥全身,这一事实对“双势理论”是一次挑战。
半脑人的病例也说明大脑半球有巨大的潜力和极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
2.重构记忆的三种重构趋势。
答:趋平--简化故事。
尖锐化--突出或强调某些细节。
同化--将细节变得更符合自己的背景或知识。
3.简答概念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类。
概念一般有以下三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
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外延只有一个,是独一无二的。
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
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外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概念。
如树木、学校、作品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群体,非群体)
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群体,非群体),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集合体:指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不一定能反映其中的个体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与集合体不同,非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组成它的个体一定具有。
3)、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内涵的判断方法)
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是反映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国家、正义、红、机动车辆。
负概念又叫否定概念,是反映事物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如不正确、非正义、无党性不合理、不合法非机动车辆,表达负概念的语词往往带有“非”、“不”、“无”等否定词。
但是带有“非”、“不”、“无”的词并不都是负概念。
4.什么是信度、效度。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高低。
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系统误差对信度没什么影响,因为系统误差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影响测量值的,因此不会造成不一致性。
反之,随机误差可能导致不致性,从而降低信度。
信度可以定义为随机误差R影响测量值的程度。
如果R=0,就认为测量是完全可信的,信度最高。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大五人格理论。
答: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形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的大五模式,称之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研究者通过词汇学的方法,发现大约有五种特质可以涵盖人格描述的所有方面。
大五人格也被称之为人格的海洋大五人格
1)外倾性:好交际对不好交际,爱娱乐对严肃,感情丰富对含蓄;表现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点。
2)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烦恼对平静,不安全感对安全感,自怜对自我满意,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3)开放性(openness): 富于想象对务实,寻求变化对遵守惯例,自主对顺从。
具有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慧等特征。
4)随和性(agreeableness):热心对无情,信赖对怀疑,乐于助人对不合作。
包括信任、利他、直率、谦虚、移情等品质。
5)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有序对无序,谨慎细心对粗心大意,自律对意志薄弱。
包括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点。
2.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
答: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
(1)算法:就是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简言之,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例如:一只密码箱有3个转钮,每一转钮有0~9十位数字,现在采用算法策略找出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3个数字的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
优点是: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费时费力。
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
另外,有些问题也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启发法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启发法策略:
⑴手段—目的分析
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个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它对解决复杂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⑵逆向搜索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如解几何题时经常会用到的逆推法。
更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一些几何问题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
⑶爬山法。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