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法分析矩阵连乘

算法分析矩阵连乘

for(int r=2;r<=n;r++)//r表示斜对角线的层数,从2取到n
{
for(int i=1;i<=n-r+1;i++)//i表示计算第r层斜对角线上第i行元素的值
{
int j=i+r-1;//j表示当斜对角线层数为r,行下标为i时的列下标
m[i][j]=m[i+1][j]+p[i-1]*p[i]*p[j];//计算当断开位置为i时对应的数乘次数
4构造最优解
算法matrixChain只计算出最优值,并没有给出最优解。但是matrixChain已经记录了构造最优解所需的全部信息。S[i][j]中的数表明,计算矩阵链A[i:j]的最佳方式应在矩阵Ak和Ak+1之间断开,最优加括号方式为(A[i:k])(A[k+1:j])。依次构造最优解。
四,实验代码
}
else
{
printf(" ********列:");
}
scanf("%d",&q[i]);
}
for(i=1;i<=2*n-2;i++)//矩阵连乘条件的检验
{
if(i%2!=0&&q[i]!=q[i+1])
{
flag=0;
break;
}
}
for(int j=1;j<=n-1;j++)
{
p[j]=q[2*j];
但是下标0对应的元素默认也属于该数组,所以数组的长度就应该为N+1*/
{
int n=N;//定义m,s数组的都是n*n的,不用行列下标为0的元素,但包括在该数组中
for(int i=1;i<=n;i++)
m[i][i]=0;/*将矩阵m的对角线位置上元素全部置0,此时应是r=1的情况,表示先计算第一层对角线上个元素的值*/
2建立递归关系
设计动态规划算法的第二步是递归定义最优值。对于矩阵连乘积的最优计算次序问题,设计算A[i:j], ,所需的最少数乘次数为m[i][j],原问题的最优值为m[1][n]。
当i=j时,A[i:j]=Ai为单一矩阵,无需计算,因此m[i][i]=0,i=1,2,…n。
当i<j时,可利用最优子结构性质来计算m[i][j]。m[i][j]=m[i][k]+m[k+1][j]+pi-1pkpj。由于在计算时并不知道断开点k的位置,所以k还未定。
}
if(flag!=0)
{
p[0]=q[0];
p[n]=q[2*n-1];
matrixChain(p,m,s);
printf("式子如下:\n");
traceback(1,n,s);
printf("\n");
printf("最少数乘次数为%d\n",m[1][n]);
}
else
{
printf("这%d个矩阵不能连乘!\n",n);
3计算最优值
根据计算m[i][j]的递归式,容易写一个递归算法计算m[1][n]。动态规划法解决此问题,可依据递归式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答案。每个子问题只计算一次,而在后面需要时只要简单查一下,从而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最终得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matrixChain。
{
m[i][j]=t;//将Ai*....Aj的最少数乘次数存入m[i][j]
s[i][j]=k;//将对应的断开位置k存入s[i][j]
}
}
}
}
}
void traceback(int i,int j,int s[][N+1])//用递归来实现输出得到最小数乘次数的表达式
{
if(i==j)
{
printf("A%d",i);
}
else
{
printf("(");
traceback(i,s[i][j],s);
traceback(s[i][j]+1,j,s);
printf(")");
}
}
void main()
{
int n;//用来存储矩阵的个数
int q[2*N];/*用q数组来存储最原始的输入(各矩阵的行和列),主要目的是为了检验这N个矩阵是否满足连乘的条件*/
#include<stdio.h>
#define N 100//定义最大连乘的矩阵个数是100
void matrixChain(int p[],int m[N+1][N+1],int s[N+1][N+1])/*用m[i][j]二维数组来存][j]来存储使Ai.....Aj获得最少数乘次数对应的断开位置k,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N+1非常关键,虽然只用到的行列下标只从1到N,
二,实验环境
机器配置:64位
操作系统:Windows 7系统
语言:C语言
开发工具:VC++6.0
三,算法描述
主要思想:由于矩阵乘法是满足结合律的,所以几个矩阵相乘有多种计算次序,这种计算次序可以用加括号的方式来确定。若一个
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完全确定,也就是说该连乘积已经完全加括
号,则可依此次序反复调用2个矩阵相乘的标准算法计算出矩阵连乘积。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可递归的定义为
学号: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
实验题目矩阵连乘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6年10月6日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动态规划算法思想,了解该算法解决问题的步骤设计。
2,问题描述:给定n个矩阵{A1,A2,…,An},其中Ai与Ai+1是可乘的,i=1,2,…,n-1。如何确定计算矩阵连乘级积的计算次序,使得依次次序计算矩阵连乘积需要的数乘次数最少。
}
}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
没有实验之前对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步骤只是死记硬背,但是实验之后心里对于那几个步骤有个很明确的了解。对于本实验,我觉得建立递归关系是很重要的一步,它应该是整个动态规划算法的精髓,真正的掌握了递归的思想,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计算。对于建立递归关系中公式的理解,本来是很迷惑的,但是经过别人的讲解和自己代入几个实例后,才有了明确的理解。
(1)单个矩阵是完全加括号的;
(1)矩阵连乘积A是完全加括号的,则A可表示为2个完全加括矩阵连乘积B和C的乘积并加括号,即A=(BC)。
运用动态规划法解矩阵连乘积的最优计算次序问题。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分析最优解的结构
设计求解具体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的第1步是刻画该问题的最优解的结构特征。为方便起见,将矩阵连乘积简记为A[i:j]。考察计算A[1:n]的最优计算次序。设这个计算次序矩阵在Ak和Ak+1之间将矩阵链断开, ,则其相应的完全加括号方式为((A1…Ak)(Ak+1…An))。依此次序,先计算A[1:k]和A[k+1:n],然后将计算结果相乘得到A[1:n]。
int p[N+1],flag=1;/*用p[i-1],p[i]数组来存储A的阶数,flag用来判断这N个矩阵是否满足连乘*/
int m[N+1][N+1];//用m[i][j]二维数组来存储Ai*......Aj的最小数乘次数
int s[N+1][N+1];//用s[i][j]来存储使Ai......Aj获得最小数乘次数对应的断开位置k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掌握了递归的思想,也让我对于C语言的运用有了锻炼。还有,代码一定要多写,才能有提高。
s[i][j]=i;//断开位置为i
for (int k=i+1;k<j;k++)
{
int t=m[i][k]+m[k+1][j]+p[i-1]*p[k]*p[j];/*计算断开位置k为从i到j(不包括i和j)的所有取值对应的
(Ai*.....*Ak)*(Ak+1*.....Aj)的数乘次数*/
if(t<m[i][j])
printf("输入矩阵的个数(注:小于100):");
scanf("%d",&n);
for(int i=0;i<=2*n-1;i++)//各矩阵的阶数的输入先存入数组q中接受检验
{
if(i%2==0)
{
printf("--------\n");
printf("*输入A%d的行:",(i/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