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肾片处方来源:强肾片是在六味地黄丸(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的基础上增加鹿茸、人参茎叶总皂苷、枸杞子、补骨脂、桑椹、杜仲、丹参、益母草八位中药组成的养肾、护肾的现代中成药。
处方的组成:鹿茸、山药、人参茎叶总皂苷、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杜仲、茯苓、泽泻、益母草、补骨脂、桑椹、丹参。
功能主治:补肾填精,益气壮阳。
用于阴阳两虚所致的肾虚水肿、腰痛、遗精、早泄、夜尿频数;慢性肾炎和久治不愈的肾盂肾炎。
鹿茸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
功效:壮肾阳。
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托疮毒。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早泄,宫寒不孕,尿频不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肢冷神疲等症。
2、用于肝肾不足的筋骨痿软,小儿发育不良,门过期不合,齿迟,行迟等。
3、用于冲任虚寒,带脉不固的崩漏不止,带下过多。
4、用于疮疡久溃不敛,脓出清稀,或阴疽内陷不起。
(温补精血)主要化学成分:含雌二醇、雌酮等雌激素样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增强体力、抗皮劳、促进核酸和蛋白的合成、调节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具有促进性激素样作用,可增加肾脏利尿功能。
山药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证。
2、用于肺肾虚弱证。
3、用于阴虚内热,口渴多饮,小便频数的消渴证。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
)主要化学成分:含薯预皂苷元、皂苷、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
药理作用:有降血糖、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增强雄性激素样作用。
山药多糖能增强免疫功能,有抗衰老作用。
山茱萸性味归经:酸,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亏虚之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等症。
2、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3、用于崩漏下血、月经过多。
4、用于大汗不止,体虚欲脱证。
主要化学成分:含山茱萸苷、莫罗忍冬苷类。
药理作用:1、利尿、降压。
2、降低血粘度,抑制血小板集聚。
3、降血糖。
4、抑制炎症反应熟地黄性味归经:甘、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气短,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2、用于肾阴不足的朝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
3、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主要化学成分:主含梓醇、地黄素、甘露醇等。
药理作用:梓醇有抗癌、神经保护、抗炎、利尿、降血糖及抗肝炎病毒等作用。
牡丹皮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临床应用:1、用于血热斑疹吐衄。
2、用于虚热证。
3、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跌打损伤。
4、用于疮疽,肠疽。
主要化学成分:含酚类,其主要成分为牡丹酚、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含等。
炎、镇痛、镇静、解热、利尿作用。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2、用于脾虚诸证。
3、用于心悸,失眠。
主要化学成分:β-茯苓聚糖,乙酰茯苓酸、茯苓酸等三萜类化合物等。
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排出。
(是因为肾脏是钠、钾、氯的主要排泄场所。
在体液中,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最主要的电解质,钾离子是细胞内液中最主要的电解质。
钠、钾、氯的排泄直接关系到体内这些离子的相对平衡,对保持正常体液的渗透压、体液量以及酸碱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泽泻性味归经:甘、淡,寒。
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泄肾与膀胱之热)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
(腹泻)而痛,尿出混浊)主要化学成分:含泽泻醇A、B、C、D,泽泻醇A乙酸酯等四环三萜酮醇衍生物。
药理作用: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尤对肾炎患者,降血压、降血糖(糖尿病性肾病)、抗脂肪肝、抗炎、抗菌。
枸杞子性味归经:甘、平。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明目,润肺。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的腰酸遗精,及头晕目眩,视力减退,内障目昏。
2、用于阴虚劳嗽。
(滋阴润肺止咳)主要化学成分:含甜菜碱、阿托品、莨菪碱、多糖、抗血酸、尼克酸及钙、磷、铁、锌等元素。
药理作用:有降血糖、降压、降血脂作用。
枸杞子多糖有增强免疫、抗肿瘤作用。
甜菜碱有保肝作用。
桑椹性味归经:甘,寒。
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临床应用:1、用于阴血亏虚的头晕耳鸣,目暗昏化,失眠,须发早白,遗精。
2、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及肠燥便秘等。
(生津止渴,润燥滑肠)主要化学成分:含芦丁、糖、鞣酸、苹果酸及维生素B1、B2、C 及胡萝卜素。
药理作用:有增强免疫、激发淋巴细胞转化、增强造血机能、抗白细胞减少、降低红细胞膜Na+,K+--ATP 酶活性等作用。
补骨脂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
功效: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暖脾止泻,纳气平喘。
临床应用:1、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
2、用于脾肾阳虚泄泻。
(补肾阳以暖脾止泻)3、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
(补肾阳而纳气平喘)主要化学成分:含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等香豆素。
黄酮类、甘油三酯等多种脂肪酸。
药理作用:补骨脂乙素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功率的作用。
补骨脂素能收缩子宫、缩短凝血时间,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此外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具有增强免疫、促进骨髓造血、升白细胞、抗衰老、抗肿瘤。
杜仲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微软及阳痿,尿频等症。
2、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的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
主要化学成分:含杜仲胶、杜仲苷、杜仲醇、酚类、绿源酸等有机酸、脂肪、黄酮类、醛糖、鞣质、氨基酸。
药理作用:苷类和绿源酸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砂烫杜仲和杜仲炭的降压效果好;还具有扩张血管、增强免疫、镇静、镇痛、利尿及延缓衰老。
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效:活血调经,凉血消痈,清心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2、用于血瘀之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等症。
3、用于疮疡痈肿。
4、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及心悸失眠。
主要化学成分:含丹参酮1及隐丹参酮等多种蒽醌。
药理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慢心肌缺血性损伤程度,能调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且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肿瘤、解热、镇痛、降血糖。
现代丹参注射液肌注或静滴,治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青光眼、急慢性肝炎、子宫内膜异位。
益母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心、膀胱经。
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妇人血瘀经产诸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3、用于疮痈肿毒,皮肤痒疹。
(又善利尿消肿,兼可清热解毒)主要化学成分:益母草碱、水苏碱、益母草定等生物碱。
尚含苯甲酸、月桂酸及二萜类。
药理作用: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能改善肾功能,使尿量明显增加;还有抑制皮肤真菌作用。
人参茎叶总皂苷人参茎叶总皂苷是由人参的干燥茎叶经加工制成的总皂苷,微臭,味苦。
主要成份:有人参皂苷Rg 1、Re 、Rc 、Rb 2 、Rd等,具有滋补强壮,安神益智,增强免疫的功能药理作用:主要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过缓、过快、室性早博、血压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疲劳过度、病后、产后、术后身体虚弱等症状;久服可以延年益寿,并能增强体力,治疗癌症患者因放疗和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等症;有抗冷热应激作用。
同时具有增强人体表面细胞的活力,抑制衰老等作用。
不能滋润,不能制阳的证候。
多见低阴虚的症状: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等。
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嗜眨乏力,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
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
临床表现:有腰膝酸痛,或腰背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男性易阳痿早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男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等等。
女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欲减退、宫冷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肌瘤、囊肿、增生等;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易导致更年期提前等等。
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肾阴虚和肾阳虚症状的区别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④为什么肾虚导致水肿?由于肾脏的功能障碍造成的机体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肾性水肿原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肾小球滤过下降,而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尚好,从而导致水钠滞留,此时常伴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组织间隙中水份滞留,此种情况多见于肾炎。
另一种原因是,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所致。
治疗原则① 制钠盐摄入:肾炎或肾病性水肿都有钠水滞留,都必须限制钠盐摄入,但要适当,长期禁钠可致低钠血症;②利尿:必要时在限钠同时投以利尿药,可促进钠水排出而缓解水肿,并可缓解高血压和减轻心脏负荷;③控制蛋白尿:对肾病性水肿必须控制蛋白尿,可用免疫抑制药(地塞米松、泼尼松等)以恢复肾小球的正常通透性;充血浆蛋白。
为什么肾虚会导致高血压?肾虚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一旦出现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微细血管长期处于收紧状态。
这种血管的长期收紧状态。
这种血管的长期收紧状态、就造成了血流速度的减慢,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就造成微细血管的高灌注。
长期的高灌注就又形成肾脏微细血管的高压状态,这种高压状态长期得不到改善,就表现为人体的高血压。
蛋白尿的形成蛋白尿是慢性肾病的典型症状正常尿液中有少量蛋白尿≤200毫克/24小时。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有选择滤过作用能有效地阻止绝大分血浆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只有极少量的血浆蛋白进入肾小球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