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重点:能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课题导入:
1、课前游戏:老师说,你们模仿声音并做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老师:青蛙叫起来了。
学生:呱呱呱,呱呱呱。
苍蝇飞来了。
嗡嗡嗡,嗡嗡嗡。
大雨下起来了。
哗哗哗,哗哗哗。
小孩哭起来了。
呜呜呜,呜呜呜……
2、你们真棒,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请出来,(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表示声音的词语,口字旁)
3、对,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大部分有口字旁,但是也有一些声音不是口字旁的,比如,小狗怎么叫?(汪汪汪)
4、生再说说表示声音的象声词。
二、课题质疑导入。
1、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种声音,大家看(师画简笔画)。
2、师生齐书写课题《咕咚》。
(你发现了什么?)
3、发出的咕咚声应该是怎么的呢?指名读。
4、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来一场“咕咚探秘之旅”吧!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咱们就先做一些“探秘之旅”的准备工作。
(给出自读提示,生自读课文。
)
三:“探秘之旅”第一站:“神奇气球林”
1、生字: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2、第二站:(词语)合作学习,组内互相帮助—齐读—生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3、第三站“课文堡垒”听课文录音,提问---解答
四、闯关完成,接下来我们看看《咕咚》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示图)。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拔腿就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会害怕?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3、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生模仿。
4、学习3-5自然段。
(1)听到小兔的喊声,猴子、山羊、小鹿、狐狸、大象探秘是怎么做的?
(2)野牛跟他们有什么不同,它是怎么做的?
5、学习6-7自然段:“咕咚”是什么啊?小动物们是怎么知道的?
6、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什么呢?
五、总结深化:1、现在你最想对谁说句什么话?说什么?
2、遇到事情要动脑筋,不要盲目跟从。
六:板书设计:
慌张
-----慌张
-----慌张
-----遇事冷静,不慌不忙20、咕咚兔子:跑----猴子:跟跑大伙儿:跟跑野牛: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