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

2010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

2010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王恭敏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和“十二五”之间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全球经济脆弱地走向复苏的一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极为关键的一年。

2010年以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着跌宕起伏的市场变化,面临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繁重任务,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在起伏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进一步加强,行业发展仍取得较好进展。

1. 2010年1~9月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概况1.1 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持续增长,节能减排效益显著2010年1~9月,中国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为555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再生铜175万吨、再生铝282万吨、再生铅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22%和6%,预计全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将达到720万吨左右。

“十一五”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率可达12.6%。

近年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增长情况详见图1。

再生金属已经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缓解了中国有色行业原生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促进了有色行业的节能减排。

与开发原生矿产资源相比,2010年1~9月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相当于实现节能1220万吨标煤、节水9.6亿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8.5亿吨、减少SO2排放26.9万吨。

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也是外汇使用的重要领域。

1.2 市场需求旺盛,价格逐步回升随着中国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汽车、摩托车、交通、通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加快,众多机电产品下乡政策的拉动,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国际国内市场产生拉动作用。

表1:2010年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单位:元/吨2009年均价 2010年1~9月均价电解铜42057 57178电解铝13902 15581电解铅13697 15620 普通再生铝合金15575 17012 蓄电池用铅合金16450 17500 1.3 废金属在艰难环境中增长2010年1~9月中国进口废金属537万吨,同比增长11.6%,其中含铜废料322万吨、含铝废料2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7%和18.1%,详见图2。

1.4 再生金属园区和国内集散市场进一步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断完善2010年以来,江西鹰潭铜拆解加工区、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先后通过国家环保部等部门的验收投入运营。

全新规划的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工业园、湖南汩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江西丰城市赣中再生金属集散市场、通辽再生金属交易市场、湖北谷城再生资源园区等均在紧张建设。

目前,中国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国内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数量已经超过20家,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再生资源进口和国内回收网络体系,成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原料供应基地。

1.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再生铜领域,2010年以来,河北大无缝铜业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高导电铜项目正式投产,广西有色集团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四川凯迈集团在江西丰城的年产5万吨再生铜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清远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阴极铜项目、山东金升有色集团年产20万吨阴极铜及铜加工项目等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11年投产。

再生铝领域,包括上海新格、太仓怡球、万泰铝业、隆达铝业、重庆顺博、重庆华福、肇庆大正等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全部都在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均超过10万吨/年,其中上海新格2010年再生铝产量预计将达到40万吨。

再生铅领域,广东建航蓄电池公司30万吨废铅酸蓄电池湿法处理工程、江西金洋10万吨再生铅项目、山西吉天利科技公司10万吨再生铅项目、浙江天能集团10万吨再生铅项目等均在建设,有的已投入生产。

随着以上重点工程的逐步投产,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行业产业升级步伐将明显加快。

1.6 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高,节能环保进一步加强中国废杂铜精炼环节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固定式反射炉,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投资小等优点,但热效率低、密闭性差、操作环境差、工人劳动强度大、耐火材料用量大。

而回转式精炼炉和竖炉具有密封性好、热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但由于进口设备投资大、自主研发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在中国再生铜行业一直处于空白。

2010年,继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项目投产后,同样引进西班牙FRHC火法精炼高导电铜技术和设备的河北大无缝铜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这两个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废杂铜精炼领域长期以来固定式反射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回转式精炼炉和竖炉在废杂铜精炼领域将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另外,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山东金升有色集团年产20万吨阴极铜和铜加工项目成为中国再生铜行业首家采用自主研发回转式精炼炉的项目。

再生铝领域,大吨位炉型将成为规模企业发展重点,节能效果、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都将显著提高。

蓄热式燃烧系统在行业内得到普遍认可和应用,节能效率达20%以上。

天然气在燃料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生产的再生铝产量超过100万吨,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硫排放减少。

部分再生铝企业向压铸领域延伸,直接生产汽车、摩托车零部件。

部分企业以铝液形式向客户交货,减少了铸锭和重熔过程,铝烧损和能源消耗大幅降低。

再生铅领域,部分蓄电池生产企业加入到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废蓄电池到新蓄电池的闭路循环产业链开始形成。

国外先进废蓄电池破碎分选技术装备在国内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利用原生铅冶炼设备生产再生铅规模进一步扩大,再生铅总体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1.7 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不断出台2010年4月和5月,国家发改委两次下发《关于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工业园、宁波金田集团等七家单位被确定为第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获得国家资金扶持。

目前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正在评估中。

2010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加大对循环经济类企业投融资的政策支持力度。

2010年4月27日,财政部发布《家电以旧换新拆解补贴办法》,根据拆解企业实际拆解处理完成的以旧换新旧家电数量给予定额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电视机15元/台、电冰箱20元/台、洗衣机5元/台、电脑15元/台。

2010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的废金属、废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明确行业发展方向。

2010年7月29日,商务部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

此外,科技部2010年正式认定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国家试点联盟单位。

试点联盟的确定将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联盟已经制定完成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废旧产品再制造产业、废旧高分子材料产业发展路线图;启动了《“十二五”废弃物资源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废有色金属、废旧产品再制造、废旧高分子材料等高值化利用列入“十二五”重点任务;组织的典型废旧金属产品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可行性论证,近期将正式启动。

财政部高度重视再生资源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执行问题,委托再生金属分会召集有关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召开座谈会,研究制定再生资源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政策到期后新的优惠扶持政策,调整政策适用范围,积极想方设法为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委托再生金属分会编制的《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和《再生铜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即将颁布实施。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再生金属产业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再生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准入条件》将为抑制再生有色金属相关品种低端产能重复建设,规范和引导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有关部门也正在制定或研究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再生有色金属行业政策扶持、资金补助、技术和投融资支持逐步完善,行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

2010年以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进一步巩固应对金融危机成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节能环保效益显著,行业总体保持较好发展态势,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当前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 当前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机遇经过世界各国三年多的共同努力,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虽然还相当脆弱,毕竟在逐步增长,特别是重要发展中国家起着发动机的作用。

中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保持着8%以上的增长率,国家出台了大量扩大内需的政策,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国际市场也逐步增长。

中国“十二五”规划大力推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近年来制定了大量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这些大环境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是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2.2 当前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在面临很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2.2.1 废金属原料保障挑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所限,进口废金属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但由于以下四种原因:①国际废金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中国进口废金属需缴纳17%增值税,而其他主要废金属进口国家进口废铜只有5%税负,进口废铝零税负,中国企业在国际废金属市场与其他国家处于不平等竞争状态。

②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逐渐提高,包括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料、能源、产业升级投入等都将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废金属市场上的竞争力。

③部分国家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开始出台政策限制废金属,特别是优质废金属的出口。

④政府有关部门出台规范废金属进口措施,也会造成进口通关时间延长,通关费用增加。

在有色金属价格剧烈波动,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情况下,必然会严重影响中国废金属的进口。

国际废金属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提高废金属原料供应保障能力成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2.2.2 转变发展方式挑战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了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的目标,“十二五”中国节能减排的压力很大。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中国开展“十二五”各项工作的主线。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节能环保水平、产品质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十二五”期间必然会出台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