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技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城市的城市燃气设计中的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燃气设计中的应用,并基于此理念提出几点城市燃气设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发展城市燃气技术设计
城市燃气供应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城市燃气的发展设计不仅是城市总体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也是燃气市场发展需要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国家
有关方针政策的调整,面临来自同行及其他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过去稳固的垄断
地位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而动摇起来。
面对市场的发展需求情况,我们应对城市燃气远、近期发展规划作出新的思考。
1 我国城市燃气技术现状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源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城市燃气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气化率还是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1.1 城市燃气作为居民炊事用气已达到了相当规模,设施已基本配套。
我国
各类城市燃气管道的总长已超过12×104km,管材、调压设备、阀门、燃气表(包括智能表)、CNG 汽车的改装装置、燃具等生产厂家已具有一定规模。
由于家用燃具市场竞争激烈,不少是引进国外技术,因此家用燃具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小,今后应侧重提高技术含量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1.2 技术标准规范建设初具规模。
城市燃气的标准规范建设为我国城市燃气
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依据,为城市燃气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创造了条件。
国家成立了全国天然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建设部也设有城镇燃气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原则上规定尽量采用国际标准(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并明确:除非由于本国地理、气候等因素才允许与国际标准有差异和不予采用;规范中不属于安全的问题,不应有更多的规定,以免影响使用人员的创新。
1.3城市燃气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得到一定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
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系统在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城市燃气管网的SCADA 系统及GIS 系统发展很快。
近年来,燃气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财务计算机联网和银行代收费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均以高起点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
1.4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合理性、安全性更加完善。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燃
气输配系统均采用高压输气、中压配气的原则,建立多级压力级制的管网,解决了调度不力、输气能力不足及事故工况无法供气等问题,使输配系统更加合理、经济,为安全平稳供气提供了可靠保证。
2 城市燃气设计中要处理好城市管网与发展的矛盾
从该市近几年的生产运行情况看,随着燃气用户的逐年增加,燃气的用气量也
不断增长。
在大力发展用户的过程中,遇到了城市燃气管网不适应用户发展的现象,比如用户端管网压力不匹配、管径过小以及燃气管网尚未覆盖用户等现象。
这一方面限制了燃气用户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管网建设及改造费用。
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燃气发展规划时应作如下考虑。
2.1实现燃气管网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跟踪布局。
城市燃气管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是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以实现管网远近结合的整体布局。
但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燃气管网的更新改造速度落后于城市建设中各大用户终端的更替速度。
因此,燃气经营者必须与城市规划、
设计、工商等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信息,适时调整相关管网的布局,为抢先占领市场
打下基础。
2.2实现燃气管网与用户终端的匹配。
长期以来,城市燃气管网的规划局限于经济合理、安全运行、整体布局的指导
思想,这种布局模式虽然从运行工况显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但从一定程度上忽略了
对用户逐一考虑的过程,也就限制了燃气的供应能力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第一用
户终端无城市管网;第二用户终端城市管网压力低,无法满足用户压力需求;第三用
户终端管网管径小,无法满足用户用气量的需求。
因此,在进行城市管网布局时,应尽量减少低压及小管径的管网,增加中压及较
大管径的管网,将各种发展因素尽可能地进行综合考虑,尽量与终端用户匹配。
3 可持续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研究
我国城市燃气技术现状今后,我国城市燃气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应把燃气输
配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创新的基础,系统而全面地不断掌握发达国家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将一些高科技专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使其有机地融合从而推动燃气设备制造和燃气信息产业的发展,使整个燃气技术
上一个新台阶。
为此,应重点研究、发展以下关键技术:
3.1调峰与储气。
重点研究城市高压环状管网、球罐、地下储气库、采用
LNG 等储气方式。
进行调峰手段的技术经济性分析,针对不同的城市燃气输配情况,采用最佳组合的储气方案。
研究采用燃气空调平衡燃气冬夏季负荷等课题。
3.2以负荷与负荷特性的研究为基础建立数据库,建立对管网计算的评价方
法和管网的模拟,不断实践检验和修正流量计算公式。
3.3 进一步研究和修正管道埋设的强度计算方法,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施工、
维修改建和运行,研究特殊地形的管道穿越方式。
3.4城市燃气设计、运行数据库的建设及软件开发,特别是SCADA 系统、GIS 系统、仿真系统和抢险应急系统的有机结合和公共平台的建设。
3.5大型天然气高压储罐等关键设备的全面国产化研究,新型燃具及燃气装
备行业的系统研究和开发,管材、管件、阀门的长期研究和改进,调压器超压保
护方法与管网的压力工况相匹配。
3.6 事故工况的安全分析和处理系统的研究,环境、安全与危机的评估方法,燃气管网的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研究。
参考文献
[ 1] GB50028 -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 2] 王伟, 韩露, 赵健.城市室内燃气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燃气与热力, 2004, 3
[ 3] 刘永志高层建筑燃气供应.燃气与热力, 1986, 2
[ 4] 扬光, 尹衍光, 谢翔.高层建筑燃气管道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燃气与热力,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