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题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题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检测题题库一、口试题。

第一单元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会发生改变吗?答: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什么有关?答:质量和体积。

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答:沉,浮;沉,浮。

4.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什么来实现沉浮的?答:轻重。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什么?答:排开的水量。

6.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怎样?它的装载量也怎样?答:上浮,增大。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什么?答: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什么?答: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什么力的作用?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0.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什么测出浮力的大小?答:测力计。

11.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就会怎样?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怎样?答: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相同吗?答:不同。

第二单元13.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至少说三种)答:运动、吃食物、用取暖器、晒太阳、烤火等都能让自己热起来。

14.衣服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答:不能,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15.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怎样?轻的物体容易怎样?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怎样?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怎样?答:沉,浮;沉,浮。

1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为什么?答:因为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瓶里的液体不装满是给液体一定的空间,不要液体满出来。

17.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它与水比有什么特别的区别?答:有。

空气的变化比水更明显,空气变化得更快。

18.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而什么会保持不变?答:重量。

19.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它会浮在水面上。

因为水受热后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20.什么是热的良导体?答: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

21.什么是热的不良导体?答: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2.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谁最好?怎样排序?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23.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

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第三单元2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答:天。

25.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多少个个星座?一昼夜定为多少个个小时?又是利用什么来计算时间?答:36个星座,12个小时,星座。

26.日晷是什么?答: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7.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会怎样的变化?答:它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28.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又是怎么移动的呢?答:自西向东。

29.古代水钟有哪些类型?(请举出两种)答: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

3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答: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31.最先发现摆动秘密的科学家是谁?答:意大利的伽利略。

3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多少次,且摆钟的精确度与什么有着直接的联系?答:60次,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33.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关系怎样?答: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绳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34.摆绳的长度等于摆的长度吗?答:不等于,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35.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36.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37.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答:不一样,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38.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答:有影响。

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第四单元39.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的。

40.四季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答:地球公转和地轴的倾斜。

41.什么是公转?公转一周是多长?答: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公转一周是一年。

42.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地球在自转,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3.“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作者分别是?答:托勒密和哥白尼。

44.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其规律是?答:东边早,西边晚。

45.造成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不同的因素有哪些?答:阳光的直射和斜射。

46.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规律?答: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47.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答: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

48.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答: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

49.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0.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答: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

二、实验操作题(一)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用时约15分钟)研究的问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页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备注:(观察物体的沉浮一律采用先放入中再看物体的沉浮。

)实验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二)实验名称: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用时约20分钟)研究的问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页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实验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备注: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

(三)实验名称: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用时约15分钟)研究的问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18页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实验器材:盐、烧杯、马铃薯、玻璃棒、不锈钢调羹、尺子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把马铃薯放入观察沉浮。

2.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3.重复第2个步骤,继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和结论: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备注:一平勺盐的测量方法是先用不锈钢调羹舀满盐,再用尺子再刮过。

(四)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用时约15分钟)研究的问题:《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页实验目的: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细线、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实验步骤: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备注:1.注意弹簧秤的调0。

2.浓盐水、浓糖水的浓度要大些,使实验对比更明显。

(五)实验名称: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用时约20分钟)研究的问题:《液体的热胀冷缩》第30-31页实验目的: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实验器材:烧瓶、烧杯、带塞子的玻璃管、冷热水、红墨水实验步骤:1.在烧瓶中装满滴加了红墨水的水,塞上带玻璃管的塞子,使水满上玻璃管,并在水的最高处做上记号。

2.把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

3.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和结论: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

备注:1.加红墨水和用玻璃管目的是让实验现象更明显。

2.橡胶塞要塞紧,水装好后要在玻璃管露出一小段。

(六)实验名称: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用时约15分钟)研究的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第33-34页实验目的: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能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气球、冷热水实验步骤:1.在空锥形烧瓶口套上一个气球。

2.把套上气球的锥形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

3.取出锥形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

4.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和结论:在热水中时气球膨胀起来了,在冷水中时气球瘪下去了,说明气体会热胀冷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