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试题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

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

巩固皇权D。

剥夺朝中大将兵权3.、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4.“将兴辽东之段,自洛口开渠达涿郡,以通漕运”,这条运河是指A.通济渠B.永济渠C.会通渠D.邗沟5.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

”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6.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之,曰:“安事苦民。

”对这一史理解正确的是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③唐太宗重视发展经济、不愿浪费人力物力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8.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9. ,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政府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A,看到有青花瓷器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

”这部著作应是A.《诗经》B.《离骚》C.《逍遥游》D.《庄子》11.右图所示,该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

”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

下列推断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CA.该书的史料有误,是一部“伪作”B.罗马帝国不屑与中国交往c.有人冒充使者以求利益D.汉桓帝为美饰自己而编造12.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竹简一千多支,秦简中有关于《田律》《仓律》《徭律》和《戍律》的记载。

这证实了下列哪一史料记载的正确性A.《汉书》“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C.《礼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D.《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13.“今为术,莫若用十二气为一年,更不用十二月,直以立春之日为孟春之一日,惊蛰为仲春之一日,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

”这段文字应出自A.“太初历”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梦溪笔谈》14.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关于天文学方面的一种现象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天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

”提出这一科学说法的是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15.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情节紧张曲折,对白幽默逗趣,是一部亦庄亦谐、亦喜亦悲的剧作,剧中的纪晓岚(即纪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下列话题中正确的是.A.“他著述了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B.“他编纂了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C.“他主持编纂了~部庞大的类书”D.“他主持编纂了一部最大的丛书”16.《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17.“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

”这部药典是A,《千金方》B.《四部医典》c.《唐本草》D.《神农本草经》18..著名导演张艺谋拍摄的电影《英雄》热播后,该片亦成为网上的热门话题。

其中,不少网友笑话电影申的秦王说出“和平”二字,一些网友说“和平”一词最早见于《宋书》。

张艺谋指出,在更早的史书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恰有“天下和平”四个字。

这本书应该是A.《汉书》B.《史记》C.《战国策》D.《资治通鉴》19.~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唐朝:大放异彩的艺术》一书,他需要查阅相关的书籍。

下列文献、书籍、艺术作品为他所需要的是A.《萧翼赚兰亭图》《颜氏家庙碑》《秦王破阵乐》.B.《妇女风鸟图》《兰亭序》《洛神赋图》C.《御龙图》《坤舆万国全图》《自叙帖》D.《女史箴图》《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20.下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

读图,该书作者A.曾主持测量子午线的长度B,制作的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c.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D.是世界科学史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宋应星21.据中国古代史书记载,有一朝代的统治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此记载应该引自A.《史记·秦始皇本纪》B.《汉书·武帝纪》c.《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D.《元史·地理志》.22.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形成这~状况的社会原因有①唐朝社会发展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②唐朝实行和平友好的开放政策③陆路、海路交通发达④有负责对外交往的广州十三行机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3.《梦溪笔谈》中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注:宴请百姓)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从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救灾的具体措施有①组织百姓竞渡,提供饮食②鼓励佛寺大兴土木③组织民众进行生产自救④利用佛教教义,使人民安于现状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24.我国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评论道:“内容思想之博大精深,录事之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缺,而成为学史、研史者不可不读之书;叉以其考评前世之兴衰得失,通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而成为领导国家者不可不读之书,普通大众不可不读之书。

”这“书”指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儒林外史》D.《四库全书》25.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所说“其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

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

这部“信史”是指A.《汉书》B.《墨经》C.《史记》D.《春秋》26.《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完成于清朝乾隆年间,所辑书籍按照经、史、子、集四部排列,共收书3457种,79070卷。

当时若采用印刷技术印刷该著作,可能做到的是①双色套印技术②彩色印刷技术③使用质地细薄的纸④使用机器印刷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7.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28.在古代中原地区开始大量使用右图所示汲水工具的时期,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情况是桔槔汲水()A.胡麻传入中原地区B.今天湖北一带的古代居民已经发明了馒头C.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D.政府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向农民征收茶税29.某学者在讲汉代某个专题知识时,要引用了右边三种文献,据此推知《左官律》的内容应该是()A.禁止王国之间,王国与各级官吏之间有任何联系B.凡是王国官吏都比同等职务的中央官吏低一级,且不得出任中央官职C.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D.诸侯惟得衣租食税,不与政事30.史学家唐德刚认为:“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替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31.右图是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的“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此玉印是元成宗于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赐给西藏第五任帝师(帝师既是佛教萨迦派的高僧,又是宣政院的首长)扎巴俄色的印信。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①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历史②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发展史③中国古代宗教史④西藏地方行政区发展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所体现的本质问题是()A.国家大一统B.风水学成为主流C.天人合一D.皇权至上3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C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 1567.7 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 3874.0 40:60厢宁十年(1077年)2021.3 5117.2 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在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4..《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