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遗粪症
指粪便在哦错误的地方排泄,例如衣服或者地板。 常常是非意愿的,但偶尔是故意的,诊断标准规定这种事件必须至少 每月发生一次,至少持续3个月,而且儿童满4周岁或以上。 多达1/5的遗粪症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七、行为障碍
(一)注意缺陷 /多动症障碍(ADHD) 3个核心特征: 注意分散 、多动 、冲动性。 • 注意分散 注意分散的儿童在学习或玩耍时很难保持持续的注意力集 中。可以很自然地投入很感兴趣的事物,但很难专注于新的或是不太 感兴趣的食物。不留心或不愿意听别人说话、不听从指令以及不能宝 事情或功课做完。条理性查、容易被干扰以及对枯燥的活动很快失去 兴趣。 • 多动 这些孩子的活动是精力过剩的、强烈的、不恰当的和无目的性 的。他们极其好动,但不像其他精力旺盛的儿童,他们不怎么能完成 任务。 • 冲动 认知性冲动 症状表现为无条理性、草率地考虑问题,需要有人监督等 如甚至完成了作业,但却没有交给老师。 行为性冲动 症状暴力在教室了大叫或者行动不考虑后果等。即使在情境 需要是也很难克制他们的反应,如,一个小孩用手去摸炉子看它是不 是热的,虽然他已经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
四、沟通和学习障碍
沟通障碍(在童年早期多数被诊断) 音韵学障碍:发出语声的困难; 口吃:言语不流利; 语言表达障碍:不能使用口头语言沟通; 表达——接受混合型语言障碍:理解他人语言有困难。 口吃或说话不流畅及其他沟通障碍,通常在年幼儿童中发生,发病高峰 年龄约在5岁,治疗在通常是不必要的,许多问题在入学后不久会自动纠 正。 • 学习障碍 涉及在掌握以下一种或多种技能方面存在重要问题:听、 说、阅读、书写、推理、数学。不包括主要由视觉、听觉、运动缺陷、 智力落后、情绪失常或不利环境引起的问题。情绪和社会紊乱及其他 适应性的缺陷会导致学习问题,但它们本身并非学习困难(根据智商 测验显示没有智力发育迟缓问题的儿童,却有明显的学习问题) • 是根据学业成就测验的结果,并且在年龄小的时候不被发现,多数在 入学后被确定。是一种隐藏的缺陷。
•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儿童(IQ分数在50—55到70)组成了最大 的一群,估计占整个精神发育迟滞的85%,这类儿童在学龄 前表现出轻微的发育迟缓,通常只是在小学低年级音出现了 学业或行为问题才被鉴定出来。
原因:
1.出生前的(胎儿期)原因,包括所有的基因障碍 和宫内意外; 2.与出生的伤害有关(围产期),如早产或出生时 缺氧; 3脑膜炎、颅外伤、出生后(后天)因素。
2. 他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功能丧失,如有一个 或多个重要的功能受到损害,包括情感功能、认 知功能、身体功能 。 3 .这些痛苦体验和功能丧失增加了个体进一步受到 损害的危险性,如死亡、痛苦、残疾或丧失自由。
案例1欣欣,男,1周岁,晚上洗好澡躺床上,爸爸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好象很不
开心,“嗯哼嗯哼”地叫,妈妈从他身边经过,没理他就走开了,这下他大哭了起 来,嘴巴张着不出声的那种,好几秒钟过去了,还没有哭出声,妈妈从卫生间跑出 来,爸爸拉着他的小手拉他坐起来,接着抱起来举高,欣欣还是那个样子,嘴巴张 着没有声音。爸爸把欣欣放下来,横抱竖抱,还是一样,发现宝宝的嘴唇越来越 黑,脸色越来越大青,妈妈摸小脚,小脚勾起来,僵硬,吓死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 高喊 “欣欣欣欣欣欣欣欣”,几分钟之后,欣欣终于有微弱的声音哭出来了 , 两只眼睛盯着妈妈看,妈妈看得心痛死了。过了好几秒钟欣欣才放声大哭,妈妈 这才放心了 。 案例2:洋洋,女,5岁,有1年小提琴学习经历。她每周都要抽出两天到老师 家学琴。孩子母亲说,她一进老师家门就开始哭,一开始练琴就泪流满 面,还可怜巴巴地哀求说:“妈呀,我真的不想学。”虽然母亲心软, 但是与父亲的意见不统一。父亲坚持要她学琴. 老师还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练习4首练习曲。如果她正 确无误地完成一首曲子,父亲就奖励给她一颗棋子,直到从父亲手中 “赢得”4颗棋子,才算完成一天的学习。否则,她就得不间断地练下 去,哪怕是一两个小时。一旦孩子琴拉得不好,父亲就用手指戳她的头, 还推搡她、大声训斥她。孩子就这样承受了1年,终于有一天扛不住了, 她经常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
二、对心理问题的评估
1.临床晤谈:晤谈的内容包括他们的生活情境、各 种关系、成功和失败、个性发展的情况以及别人 对他的态度等。 2.行为评估:行为测查表和评定量表、 行为观察和 记录 3.心理测验:智力和教育测验、投射测验、人格测 验、神经心理测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情绪障碍 (一)焦虑障碍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常见神经症。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表现:害怕在众人面前出现,有的特别怕看别人的眼睛,怕碰别人的目光,对 别人的注意大为敏感。
血叶——注射——受伤恐惧症 恐惧看见血、受伤、打针或其他侵入性的医疗过程。
恐惧症的产生原因
• 条件反射式学习 1.患儿直接与物体接触,产生恐惧反应,而后强化固定下来的恐惧。 2.患儿在某一环境中产生恐惧反应,引起了对某情境或情境中某物体的恐惧。 • 分离不安 1.患儿直接与物体接触,产生恐惧反应,而后强化固定下来的恐惧。 2.患儿在某一环境中产生恐惧反应,引起了对某情境或情境中某物体的恐惧。 •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 1.父母不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使儿童的依赖心太强 2.父母为了一时的效果而吓唬孩子
睡眠异常
梦魇:反复从睡眠中惊醒,能详细回忆恐怖的梦境,通常设计危及生命、 安全或自尊;一般发生在睡眠周期的下半段。(在3—8岁儿童中常见)。 睡惊症:反复发作突然惊醒,第二天对发作过程没有记忆。 梦游症: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第二天对发作没有记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排泄障碍
遗尿症
指日间或夜间的不自主的排尿。大多数儿童在5岁前都会发生尿床。诊断 标准:遗尿问题必须是频繁的的(连续3个月内每周至少两次),或 伴随在社交、学习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的严重痛苦或受损。 3种遗尿症: • 单纯夜间遗尿:一般发生在晚上的前1/3时间里。 • 单纯日间遗尿:多数在上学期间下午早些时候,可能的原因,常常指 向音社交焦虑或专注某一学校事件而不愿意上厕所。 • 夜间遗尿和日间遗尿合并存在。
(1)分离性焦虑障碍 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 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 有关。 (2)过度焦虑反应:表现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不切实际的烦恼。本症 多见于学龄儿童和少年,女性较多,其病前个性胆小,多虑,缺乏自 信心,对事物反应敏感,同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3)期待性焦虑: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父母预期的要求, 担心受到父母的责备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作业布置超过了儿童的 接受能力,给儿童以极大的压力,也会使儿童表现出紧张、焦虑等不 稳定的情绪。
二、精神发育迟滞
• 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的主要特征: 1. IQ分数约为70或以下。 2.至少在两个领域内,同时伴有适应功能的不足或损害:沟通、 社会/人际关系技能、社会资源的利用、家庭生活、自理、自 我指引、学业技能、工作、休闲、健康和安全。 3.发病在18岁以前。 • 精神发育迟滞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这种划分 主要是基于IQ分数。
三、孤独症
在临床上应完全具备三大核心症状,即 社会交往存在质的损害; 交流沟通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兴趣狭窄。 • 低功能孤独症 伴有严重的智力发育落后,除表现出典型自闭症 状之外,生活自理、行为方面表现出严重问题,大小便不能自理、 不会自己吃饭,狂躁、自伤,甚至攻击任何身边的人,认知功能 也十分低下,不认识常见生活用品,没有语言等。 高功能孤独症 没有语言障碍,学习能力和他人相当,仅存在交 际上的困难。看起来跟正常人没区别,甚至有的比正常人更聪明, 比如是音乐、数学、绘画天才,但是只有他身边的人能察觉他很 怪,有很多特别的刻板行为,主要表现是不愿意跟人交往,缺乏 亲情,行动略显笨拙,不愿意改变等等。
第七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问题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情绪障碍 二、精神发育迟滞 三、孤独症 四、沟通和学习障碍 五、睡眠障碍 六、排泄障碍 七、行为障碍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
第一节 心理问题概述
一、心理问题及其特征
个体在认知、情感或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症状。
具有一下3种特征中的一种或几种: 1. 个体忍受着一定程度的痛苦体验,如恐惧或悲伤。
五、睡眠障碍
睡眠失调
原发性睡眠失调:难以入睡或维持维持睡眠,或醒后疲倦,婴儿反复夜醒及无法 入睡。婴儿和初学走路儿童的原发性睡眠失调通常自行痊愈。 嗜睡症:表现为睡眠时间延长或比安踏睡眠(在年幼儿童中常见) 发作性睡病:白天出现难以抗拒的阵发性睡眠,伴随着短暂的肌张力丧失。 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由与睡眠有关的呼吸困难导致的睡眠破坏,导致嗜睡或失眠。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个人环境要求的睡眠——觉醒时间表,与个人内部的睡眠周 期不匹配,结果导致顽固的或反复的睡眠破环,出现嗜睡或失眠,如晚睡 (午夜之后),早上难醒、周末睡眠、对变化抵抗。
(二)恐惧障碍
定义:个体对于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的十分强烈 的恐惧感
儿童的恐惧对象来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受到的自然界的危险。 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恐惧是适应性行为。
儿童恐惧症的识别:依据其恐惧情绪的严重程度来判别正常的 恐惧行为,表现过分的恐惧行为
幼儿园恐惧症
表现:在没有任何令人信服的外在理由下,仅出于患儿心理上的原因就 拒绝到幼儿园上学的状态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一般干预
作业:七种心理问题中,任选一种,查阅整 理有关资料,尽量详尽而准确地叙述对其 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
注:
1.重点在于“干预”,而非症状等其他知识。 2. 字数不限,撰写成文,打印并与2周内上交。
结束
动物恐惧症
表现:患儿惧怕某种动物或某几种动物,如惧怕小猫,并由此泛化到 惧怕所有毛的动物和玩具。他们不敢摸,不敢碰,甚至连看一眼都不 敢,经常如此,无法自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