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乳喂养常见问题

母乳喂养常见问题


乳头错觉
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在吸吮母乳前被用奶瓶
喂食造成的 措施:首先应废除开奶前奶瓶喂养,实行产 后半小时内早吸吮及勤吸吮,让母婴学会正 确的吸吮方法。
应帮助产妇做到:
(1)早开奶,早吸吮,做到及时有效哺乳及增加哺
乳次数。 (2)帮助产妇热敷乳房,给予上下按摩,并轻轻挤 压乳房两侧,直到乳汁流出,产妇感到轻松为止 (3)适当减少进食汤类。
乳腺炎



乳腺炎可造成母亲乳房的剧烈疼痛而直接影响母乳喂养,故 应特别注意其防治。 主要症状:乳房疼痛、局部皮肤发烫、红肿等。 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乳汁淤积很可能导致入侵细菌 的繁殖生长,而导致乳汁淤积的原因主要为乳头发育不好 (过小或内陷)而妨碍哺乳;乳汁分泌过多或婴儿吸吮少、 哺乳姿势不正确、乳腺管不通畅等也会造成乳汁淤积。而另 一方面,细菌也可由乳头破损、皲裂处入侵,沿淋巴管入侵 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含乳头睡觉或婴儿患有口腔炎吸 乳时,细菌也直接侵入乳腺管,上行至腺小叶而发生感染 高发期 : 急性乳腺炎多数发生在缺乏哺乳经验的初产妇身 上。产后1个月内是急性乳腺炎的高发期;6个月后的婴儿开 始长牙,这个阶段乳头也容易受到损伤,应该小心预防;断 奶期更要警惕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拉伸乳头的方法
乳头伸展练习法:
将两拇指平行放在乳头两 侧,慢慢由乳头向两侧方向拉开,牵拉乳晕 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然后将 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侧,由乳头向上下 纵形拉开。以上步骤重复多次,每次练习持 续5min,使乳头突出,再用示指和拇指捏住 乳头轻轻向外牵拉数次。
注射器抽吸乳头法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即通常所说的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发生率报道 各不相同,有人认为约2/3的母乳喂养儿存在 不同程度的黄疸延迟消退。
原因:
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①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 二 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 ②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 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 生抑制。 ③肝肠循环增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 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 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肠肝循环增 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注意事项
在婴儿未吸吮成功时,切忌用橡胶乳头,以
免引起乳头错觉,给吸吮成功带来更大的困 难。应用注射器抽吸或手工挤奶的方法挤出 母亲乳汁用小匙喂养,但在喂养前必须让婴 儿吸吮母亲乳头,确实不能吸吮成功,方可 加奶,同时继续纠正乳头并训练婴儿吸吮乳 头的口腔运动。
乳头过大
哺乳前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摩乳头,哺乳时

处理:不主张为诊断而停母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母亲继续 喂奶,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黄疸及一般状况、吃奶及体重增 长情况。当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 及其它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 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 清胆红素275~425μ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 奶喂养2天以上,300~375μmol/L(17.6~22mg/dl)时光疗。



原因: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因为哺乳次数不够,母乳不 足,热卡不足及胎便排除延迟导致肠肝循环增加所致。开奶 前错误地喂哺水、喂糖水等对降低胆红素无效,并且使哺乳 次数减少,母乳更加不足,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黄疸 临床特点: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生后3~4天发生高胆红 素血症,除外溶血因素及其他疾病,可诊断早发性母乳性黄 疸。在母乳喂养儿中发生率为25%,多发生在生后3~4天, 峰值多在205~342 μmol/L(12~20mg/dl ) 预防和消除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的正确方法是早开奶,频繁喂 奶,避免使用代乳品。
温度适宜, 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随小儿需要增减, 既方便又经 济。 母乳喂养可以增加母子感情 婴儿的吸吮过程可反射性的引起母亲子宫收缩, 减少阴道流血量,促进母亲早日康复。
母乳喂养常见的问题
乳头异常
乳汁少 乳头皲裂与疼痛 乳房 胀疼 乳头错觉 乳腺炎 新生儿黄疸新生 儿低血糖
乳头异常
乳头扁平或凹陷
再牵拉乳头,使其变细变长,挤一点乳汁在婴儿 唇边或让其啼哭,以达到张大嘴巴的目的,将乳 头乳晕一起送入婴儿口中。
乳汁少
造成乳汁不足的主要原因 : 1、没有做到按需哺乳及充分有效地吸吮,减少了对 乳头的刺激,降低了催乳素的分泌,影响了乳汁产 生 2、过早地给婴儿添加水、奶粉和其他食物,婴儿没 有饥饿的感觉,降低了对母乳的需求,吸吮减少, 致使乳汁分泌减少 3、母亲食欲低下,进食量及营养不足。各种原因造 成母亲休息不佳或精神因素刺激等,均可导致母亲 分泌量下降。
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指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发生
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随 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有上升的趋势,正确认识母乳性黄疸对确保 成功地母乳喂养十分重要。
分类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喂养性黄疸)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 早产儿母乳性黄疸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乳房胀疼



主要原因:产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母乳喂养,不能使母乳排空, 使乳房内血液、体液和乳汁聚积,母亲感到乳房肿胀、不适, 婴儿也因乳房过度充盈、乳头含吸受影响而哺乳困难 处理方法:可哺乳前湿敷乳房3~5分钟,然后按摩乳房,有 手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变软,使婴儿能吸住乳头及大部分乳 晕;按需哺乳;哺乳后应配戴支持胸罩,以改善乳房的血液 循环。 预防: 使婴儿尽早吸吮,在出生2h内开始哺喂母乳,可让 婴儿及早吸到初乳,同时也可使喷乳反射早点产生,而使乳 汁分泌增多。且勤哺喂(约每2~3h 1次),以吸出乳汁, 可使乳腺管通畅,较不易发生奶胀。
措施


母乳轻微不足时,最好的办法是增加吸吮的次数, 不要马上添 加代乳品,坚持 10 天左右,母乳就会明显增多。 注意休息,给予充分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绪,能促进乳汁的分泌。 调节饮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每天加餐 2~3 次,多喝汤类。 按需哺乳,两个乳房交替喂养。每次吸完一个乳房,再吸另一 个乳房,将多余的乳汁吸出,使乳房不断分泌新鲜乳汁。 如果是乳腺管阻塞,不仅要增加婴儿吸吮,还要给予手法按摩。
Hale Waihona Puke 处理 :(1)发生急性乳腺炎时,如感染不重,全身反应轻微, 可允许婴儿吸乳,一般不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停止哺乳不仅 影响喂养婴儿,而且还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所以在感到乳 房疼痛、肿胀甚至局部皮肤发红时,不但不要停止母乳喂养, 而且还要勤喂奶,让孩子尽量把乳房里的乳汁吃干净。(2) 当乳腺局部化脓时,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常用挤奶的手 法或吸奶器将乳汁排尽,促使乳汁通畅排出。与此同时,仍可 让孩子吃另一侧健康乳房的母乳。只有在感染严重或脓肿切开 引流后,或发生乳瘘时才应完全停止哺乳,并按照医嘱积极采 取回奶措施。 预防 关键在于防止乳汁淤积,避免乳头损伤,并保持乳头清 洁。哺乳后应及时清洁乳头,加强孕期卫生保健;如有乳头内 陷,可经常挤捏、提拉进行矫正;产后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 不让婴儿含着乳头睡觉;每次哺乳后尽量让婴儿把乳汁吸空, 同时应注意婴儿的口腔卫生。
母乳喂养常见问题及 处理
刘慧
母乳喂养优点
母乳喂养丰富,
钙磷比例适宜(2∶1) ,有利于
孩子的吸收 母乳蛋白质的凝块小, 脂肪球也小, 且含有多 种消化酶 )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质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生理食品。从蛋白分子结 构看, 母亲乳汁适宜婴儿, 不易引起过敏反应。
母乳中几乎无菌,直接喂哺不易污染,
新生儿低血糖
原因:未能做到早吸吮、勤吸吮或其他原因
造成母亲乳汁分泌少以及新生儿本身疾病, 新生儿得不到足够的热能,可发生低血糖。 3天内血糖<1.7mmol/L(30mg/dl),3天后血糖 <2.2mmol/L(40mg/dl)。表现为面色青紫或苍 白,易激惹、颤抖、惊厥,肌张力低下、哭 声发直,部分新生儿可不表现临床症状。因 低血糖可造成不可逆脑损伤,应立即给予静 脉输注葡萄糖
乳头过大
乳头扁平或凹陷: 孕妇在接近预产期时,每天晚上在按摩乳房时纠正乳头。 产后在喂奶时先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有利于宝宝的 含接 哺乳前 湿热敷乳房3~5min,同时按摩乳房以刺激 排乳反射,挤出一些乳汁使乳头变软,继而捻转乳 头引起立乳反射。 注意喂哺方法 婴儿饥饿时先吸扁平或凹陷明显的一 侧乳头,此时婴儿的吸吮力强,易吸出乳头及大部 分乳晕。 哺乳结束可继续在两次哺乳间隙配戴乳头罩,此外喂 哺时注意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
谢谢!
(1)注射器抽吸器制作: 10ml注射器2副,去掉其中1副的活塞,用一 根内径约0.4cm,长约5cm的橡皮管连接两 个注射器乳头处,消毒后备用。(2)使用 方法:将无活塞一端罩在内陷乳头上,抽吸 另一端活塞,抽吸空气量约5~10ml,直至 乳头突出,并保持负压5min以上(保持越久, 乳头越不易回缩)。结束时,先分离橡皮管, 再取下罩在乳头上的注射器,切勿回推活塞, 以免乳头回缩。若婴儿吸吮未成功,可反复 使用。


临床特点: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生后一周末出现高胆红 素血 症,排除所有病理因素,应考虑母乳性黄疸。峰值发生 于生后5~15天,黄疸持续2~3周甚至2~3月才消失。婴儿 除黄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 停母乳3~5天,胆红素迅速下降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 哺乳,血清胆红素将在1~2天内回升17.1~51.3μmol/L (1~3mg/dl ),然后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不停母乳,胆 红素也会自行降至正常。
早产儿母乳性黄疸

母乳与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也有密切关 系,喂母乳的早产儿比喂配方奶的早产儿更易 发生黄疸且黄疸延迟消退。由于早产儿神经 系统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产 生神经毒性。早产儿母乳性黄疸与胆红素神 经毒性关系处于研究阶段,初步认为对于早 产儿母乳性黄疸应相对积极,因为由于母乳 性黄疸带来的神经毒性不应忽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