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案:只有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

提案:只有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

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的提案提案人:杨雁宇专业:工商管理类学号:0930*******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的提案华夏文明五千年,自古以来,神州大地幅员辽阔,繁衍着众多民族。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土,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语言文化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文化多样性的基因,保护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也就是留下民族精神的根本,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

一、概述(一)少数民族语言现状当下,少数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有56个民族,可中国的语言却不止56种。

迄今发现的中国境内的语言竟有120多种。

据2004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中国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目前这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许多语言使用人数已不足万人,有的甚至更少。

同时即使使用人数在千人以上的,也没有强大的生命力。

如木佬语,调查者在2000年调研时,仅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会讲,是名副其实的濒危语言。

又如赫哲语,目前能用本族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将稍微能讲一些赫哲语的人也包括在内,最多不超过50人;满语,现在只有约100人能够听懂,约50位老人还可以说;塔塔尔语,塔塔尔族总人口5064人,本族语的使用人口不足1000人;还有仙岛语,是阿昌族一个支系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约100人左右……这些濒临消失的语言大多没有相应的文字,但语言代表着该族群的记忆和源流历史,他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创作的民间文学,如山歌、传说、情歌都保存在口头语言中,靠口耳相传代代相袭,使语言成为一种独特文化和族群特征的重要体现和表现形式。

无论是语言结构本身,还是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丰富的特性和宝贵的文化价值,一旦消失,将是中华文化宝库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损失。

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超过750种语言灭绝,还有许多语言也只有少数的使用者。

联合国估计,目前世界上现存语言中,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1万名使用者,1/4的语言只有不到1000名使用者,并且,除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些语言(至少3000种)都要灭亡。

近年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一直在呼吁,希望各国政府作出努力,拯救语言文化遗产,以保护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特殊文化。

语言的消失意味着信息的丧失,意味着语言使用者的特殊民族文化的断裂和消亡,意味着人类将失去不可复得的语言样品,将失去不可再生的文化基因,将失去一些历史记忆。

大量语言的消失也带来了民族文化的消失。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语言是一个民族中最稳定的因素,一个民族一旦消失,整个民族也就消失了【1】。

因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刻不容缓,我们要像保护濒危动物那样保护少数民族语言。

或许,应该是“抢救少数民族语言【2】。

”(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千百年来,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一起创造了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绚丽的瑰宝。

同时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

但是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交通、信息变得越来越迅捷通畅,世界变成“地球村”,文化趋同现象愈演愈烈,强势的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正在渗透山乡村寨,少数民族文化面临消解。

无论是在少数民族衣着服饰,还是在风俗习惯上,以及居住场所,庙会节日,民俗艺术上,少数民族文化在各个方面都在被流行文化渗透着。

导致了年轻一代少数民族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应有的关注和了解。

更谈不上传承了。

另外,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处于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专业人才缺乏,投入保护少数民族的资金也不足。

同时,保护观念落后也是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一个重要的原因。

目前是许多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呼声和行动尚未形成自觉行动,没有正确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之间互不可缺、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些地方不够重视,保护措施难于落实,保护工作难于开展,致使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生态遭受破坏的事件屡屡发生,防不胜防【3】。

总之,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不理想,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正在消失,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难以传承。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同样刻不容缓。

(三)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原生态,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名词。

原生态文化,是“活态民族民间文化”【4】。

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展现了各个民族文化的异彩,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是许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近几年来兴起了以体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原生态旅游。

但是,原生态旅游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给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里良好的生态、优美环境、美丽的风光是吸引旅游的基础,也是每一个旅游者的向往。

但是大量游客的涌入,必然会对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旅游与生态环境也是如此。

直接毁坏文物,随地乱扔垃圾,大肆踩踏绿地等等,都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劣,都可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5】。

过多的游客势必会超过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远远超过了应有的负荷。

同时,有些地方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单纯运用市场手段对自然和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环境无限制开发,忽视了对原生态文化的理解与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给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当原生态文化变成了仅仅是商业活动的时候,违背了民族文化旅游的初衷,也对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是少数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少数民族文化扎根的基础,是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保证。

失去了这块沃土,少数民族文化何以延续?因此,在开发少数民族原生态旅游的同时,需要注意对其环境进行保护。

二、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一)提案简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参加高考时是可以享受加分政策的。

不同的省份所加的分数也有所不同。

少数民族考生大多处于边远地区,教育欠发达,所享受的资源有限,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是保护少数民族,关心照顾少数民族的一种表现。

那么保护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能否通过高考加分政策来顺利实施呢?因此我提议: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

(二)提案原因1.由以上概述可知,现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抢救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刻不容缓——这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也是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

这也是我提案的关键原因。

2.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要从娃娃做起,当今年轻的一代正处于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消亡的时期。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还得靠新一代的少数民族年轻人。

但是,当今的少数民族年轻人会说自己民族语言的少之又少,了解自己民族的寥寥无几。

有些少数民族语言甚至没有青年会说。

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没有一个青年能看懂。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在全球化的时代下,在文化趋同越演越烈的背景下,在流行文化的渗透下,他们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缺乏应有的关注与了解。

3.这也是增强青少年民族使命感祖国使命感的需要。

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深入,才了解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才越发有保护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从而上升到祖国使命感祖国荣誉感。

如今的青少年正缺乏民族使命感的教育,还不能自觉保护民间优秀文化,也不是民族文化的接班人。

当他们懂得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或者对自己民族亦或其他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会使他们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会自觉成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也会成为国家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

4.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减少对少数民族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少数民族青年对自己民族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懂得了自己的语言,有了民族使命感祖国使命感,那么他们一定会自觉地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同时他们也会保护其他民族或者汉,民族的家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原生态旅游带来的原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系列问题。

5.搞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工作,关键在人。

而现阶段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与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继承民族文化的人和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人太少。

如果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都不保护,那么这个民族离消亡就不远了。

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也依靠新一代少数民族年轻人!政府,作为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主角,需要鼓励少数民族年轻人掌握自己民族的语言,了解自己民族的灿烂文化。

极大程度上促进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后继有人。

6.这也是公平、公正的体现。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让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光辉。

【6】”一直以来,高考加分政策被质疑,这里不作这方面讨论。

但是在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存在的条件下,如果是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加分政策,那么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汉族考生和少数民族考生公平。

少数民族考生懂自己民族的语言,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也是需要付出努力与时间的。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三)提案可行性的构想1.普及民族文化,融入基础教育。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如“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班”“乡土文化进校园”、民族民间艺术“传习馆”等。

基础教育中就可以融入少数民族教育,让民族学生除了学习国内外先进知识之外,有条件、有机会能够了解、继承本民族的文化艺术。

2.完善考察制度,不必占用太多时间。

高三以前就对少数民族考生进行考察。

同时完善考察制度,但也不必考察得非常有难度,也不计入成绩,只要懂少数民族语言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即可加分。

可以在高二就对少数民族考生进行语言、文化的考察,这样让他们高三也有充分的时间来专心备战高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