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甲亢的中草药

治疗甲亢的中草药

第三章治疗甲亢的药物第一节中草药干地黄【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地黄的干燥块根。

主产于河南。

【别名】生地黄。

【性味】甘、微苦,寒。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1)甲亢患者见有低烧(体温一般低于38℃),怕热,肌肤灼热,皮肤温湿,精神亢奋,易激动,性情急躁,舌红或深红,苔白薄,脉沉数属于肝经热盛,治宜清肝热,养肝阴者,可用干地黄30g,配伍水牛角15g,鳖甲30g,知母10g,白芍15g,丹皮10g,甘草5g,水煎服。

5~6剂为一疗程,26如有疗效,可服2~3个疗程。

(2)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见有易饥多食,消瘦,口渴喜饮,多汗,大便频数而干燥,舌红苔少,脉沉细数属于胃阴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胃阴,生津止渴者,可用干地黄30g,配伍淮山20g,麦冬20g,法夏10g,党参15g,玉竹20g,知母10g,水煎服。

6~7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3~4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15~30g。

【使用注意】(1)本品性寒而质腻,脾虚大便溏薄者不宜用。

(2)若无生地黄,可用鲜地黄代之(其用量可加倍)。

鲜地黄比之生地黄,清热凉血之力强,而养阴生津力逊。

【临床评价】生地黄甘寒质润,擅于清热养阴,对于甲亢患者,不论其是肝经热盛,或胃阴不足,或肝肾阴虚,都有一定疗效,且无毒性,可以久服,但需注意其寒腻之弊。

山茱萸【来源】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果肉。

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

作为药用,主要为晒干或烘干用。

【别名】枣皮,山萸肉。

【性味】酸,微温。

【功效】滋补肝肾,敛汗止漏。

【主治】(1)甲亢见有汗多,日夜不止,皮肤温湿,消瘦、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气促,口干口渴,四肢常见紫癜,白细胞总数偏低,血小板寿命缩短,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弱等属于肝肾阴亏,治宜滋养肝肾,生津止汗者,可用山茱萸15g,配伍牡蛎30g,浮小麦30g,党参15g,淮山20g,金樱子18g,水煎服。

每天一剂,7~9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3~4个疗程。

(2)甲亢见有梦精,早泄,尿频,夜尿增多,妇女月经过多或漏下日久不止,色淡红,舌淡嫩,苔白,脉沉弱等属于肾气不固,治宜补益肾气,固精止漏者,可用山茱萸15g配伍沙苑子15g,龙骨30g,莲子(莲心并用)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0g,水煎服。

每天一剂,3~5剂为一疗程(对于漏下,服药3剂仍下血不止者,宜找其原因,或改用其他药方),若有疗效,则可服3~4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对于漏下证,病情较重者,可用30g。

【临床评价】山茱萸既能滋养肝肾,又能敛汗止漏,属滋养性固涩药,对于甲亢见有虚汗不止,或崩漏、滑精等证的治疗,有标本兼顾之优点。

本品副作用较少,可以久服。

山慈姑【来源】为兰科植物杜娟兰和独蒜兰的假球茎。

主产于我国西南地区、黄河流域等。

作为药用,主要是生用。

【别名】毛慈姑。

有些地区将百合科多年生纤弱草本植物老鸦瓣的鳞茎,亦作山慈姑用,药名为光慈姑。

【性味】辛,寒。

有小毒。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1)甲亢见有甲状腺肿大而不痛,用手扪之可触及单个或多个结节,质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不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伴怕热,多汗,心烦不安,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属于痰热凝结,治宜清热化痰,软坚散结者,可用山慈姑8g,配伍玄参15g,皂角刺10g,牡蛎30g,浙贝母10g,麦冬15g,法半夏12g,生甘草5g,水煎服。

每天一剂,6~8剂为一疗程,若有疗效,可再服2~3个疗程。

现有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又称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等见有上症属于痰热凝结者。

章(2)甲亢见有低烧(轻、中度发热),身热,咽喉肿痛,全身不适,手颤,多汗,心悸,并见甲状腺肿痛,颈前区疼痛,向下颌、耳、牙床或枕后部放射,吞咽或转动颈部时疼痛加重,局部(甲状腺处)压痛明显,舌红,苔白薄,脉浮数,属于上焦热毒壅盛,治宜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者,可用山慈姑8g,配伍夏枯草15g,野菊花15g,葛根30g,羌活10g,薄荷5g,穿心莲15g,甘草5g,水煎服。

每天一剂,病重者可一天二剂,3~5天为一疗程。

一般是3~5天,热退痛止。

若仍发热,可再服一个疗程。

热退痛止后,宜据辨证,另立处方,继续治疗3~4周,此类甲亢则可治愈。

现多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属于上焦热毒壅盛者。

对于服用过量甲状腺片而出现上症被诊为医源性甲亢属于上焦热毒壅盛者,亦可用上方治疗。

【用法用量】水煎服,5~8g。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间不宜过久(一般是不宜超过一个月)。

【临床分析】山慈姑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力强劲。

但本品质重而坚,宣通之力欠缺,因此,用治甲亢属于热毒(或痰热)壅盛(或凝结)者,宜配伍宣通之品,如夏枯草、野菊、浙贝母等。

石决明【来源】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或盘大鲍(毛底石决明)的贝壳。

主产于沿海地区。

作为药用,主要为生用或煅用。

【性味】咸,寒。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主治】(1)甲亢患者见有手颤,甚或全身颤抖,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神经过敏,多言好动,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红苔白,脉弦细数等属于阴虚阳亢(以阳亢为主要矛盾),治宜平肝潜阳者,可用石决明30g,配伍白芍15g,龙骨30g,酸枣仁15g,肉苁蓉15g,生甘草5g,水煎服。

每天一剂,7~9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2~3个疗程。

(2)浸润性突眼(Graves眼病)并发暴露性角膜炎,症见眼凸,流泪,畏光,异物感,睑结膜充血,水肿,眼部胀痛或刺痛,舌红苔白,脉浮数等属于风热目疾,肝火上炎,治宜清肝明目,疏散风热者,可用石决明30g,配伍杭菊花20g,密蒙花15g,谷精草15g,夏枯草15g,丹皮10g,赤芍药15g,水煎服。

每天一剂,病重者可日服2剂,3~5天为一疗程。

一般是3~5天角膜炎可痊愈。

若未痊愈,可再服一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20~30g。

用于甲亢时,多为生用。

【临床评价】(1)石决明性寒质重,既能凉肝,又能镇肝,对于甲亢患者出现神志不安,特别是手颤、身颤属于肝阳上亢者,甚为适宜。

此外,肝开窍于目,因此对于甲亢患者出现眼疾属于风66热外犯或肝火上炎者,亦甚适用。

(2)石决明与龙骨都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都可用于甲亢见有烦躁易怒,脉象弦数等肝阳上亢证。

所不同者,龙骨兼能镇静安神,尤宜于心神不安者;石决明则能镇肝息风,宜于手颤或全身颤抖属于肝风内动者。

龙骨(附龙齿)【来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犀类、牛类、马类、象类、羊类等的骨骼化石。

主产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

作为药用,多为生用、煅用。

【性味】甘、涩,微寒。

【功效】平肝潜阳,镇静安神。

【主治】甲亢患者见有怕热,汗多,烦躁易怒,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甚至躁狂,多言好,手足颤抖,心悸,心动过速,失眠多梦,舌红或嫩红,苔白,脉弦数等属于阴虚阳亢(以阳亢为主要矛盾),治宜平肝潜阳,镇静安神者,可用龙骨30g,配伍牡蛎30g,麦冬20g,酸枣仁15g,百合20g,远志10g,水煎服。

每天一剂,7~8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2~3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20~30g。

用于甲亢时,多为生用。

【临床评价】甲亢的临床表现往往是既有烦躁易怒、怕热汗多等阴虚阳亢证,又有焦虑不安、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证,龙骨既能平肝潜阳,又能镇静安神,因而是甲亢的常用药。

此外,本品的副作用不明显,可以久服。

附龙齿龙齿系古代多种大型哺乳动物的牙齿骨骼化石。

其性味、功用与龙骨相似,但镇惊安神之力较优,适于甲亢而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为主者。

白芍【来源】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的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

作为药用,主要为生用,酒炒或炒用。

【性味】苦、酸,微寒。

【功效】养血平肝,敛阴止汗。

【主治】甲亢见有汗多,皮肤温湿,怕热,低烧(38℃以下),消瘦,乏力,烦躁易怒,多言好动,神经过敏,精神不集中,失眠多梦或易醒,健忘,心悸,手颤,白细胞总数偏低,舌淡红,苔白薄,脉弦细等属于肝血不足,虚火上炎,治宜养血平肝为主,辅于敛阴止汗者,可用白芍20g,配伍山茱萸15g,知母10g,龙骨30g,当归5g,熟地黄20g,淮山药20g,水煎服。

每天一剂,7~9剂为一疗程,若有疗效,可服2~3个疗程。

现多用于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或服用过量甲状腺素而有上症属于肝血不足,虚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大剂量可用至30g。

【临床评价】(1)白芍既能养肝血,又能平肝阳,并能敛阴止汗,对于甲亢见有多汗,手颤,眼凸等属肝血不足,虚火上炎者,用之甚为得当;属于肝阳上亢者,亦可用之。

(2)白芍与石决明都有平肝潜阳的作用,都可用于甲亢属于阴虚阳亢者。

所不同者,石决明性味咸寒而质重,平肝潜阳之力较强,适于阴虚阳亢而以阳亢为主要矛盾者;白芍则兼能养阴,适于阴虚阳亢而以阴虚为主要矛盾者。

玄参【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玄参的干燥根。

主产于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地。

切片,生用。

作为药用,主要是生用。

【性味】甘、苦、咸,寒。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1)甲状腺炎并发甲亢,症见发热,咽喉痛,微恶风寒,全身不适,颈前区痛,向下颌、耳、牙床及枕后部放射,甲状腺肿大,有明显压痛,并见心悸,汗多,手颤,心率快,舌红苔白薄,脉浮数属于热毒壅盛,治宜泻火解毒,软坚散结者,可用玄参15g,配伍浙贝母10g,夏枯草15g,野菊花12g,荆芥穗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牡蛎30g,水煎服。

4~5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1~2个疗程。

(2)甲亢患者见有怕热,身热,低烧,口渴,易饥多食,消瘦,大便干硬,5~6天一解,失眠多梦,肌肤灼热温湿,舌红或深红,苔白干,脉细数属于肺胃阴虚,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生津润燥者,可用玄参15g,配伍生地黄20g,麦冬15g,知母10g,酸枣仁20g,地骨皮20g,柏子仁30g,水煎服。

6~7剂为一疗程,如有疗效,可服3~4个疗程。

【用法用量】水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虚大便溏薄者忌用。

【临床评价】玄参对于甲状腺性甲亢(特别是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合并甲亢等属于阴虚火旺或热毒内盛者都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主药使用。

麦门冬【来源】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冬须根上的小块根。

主产于四川、浙江、湖北等地。

临床为晒干生用。

【别名】麦冬、寸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功效】清心除烦安神,养阴益胃生津。

【主治】(1)甲亢患者见有心烦多虑,思想不集中,遇事易激动,多言好动,失眠多梦,难寐易醒,精神亢奋,甚至发生躁狂症,舌红苔白,脉细数属于心阴不足,虚火内扰,治宜清心除烦安神者,可用麦冬20g,配伍竹叶心10g,龙齿30g,百合20g,莲子心6g,党参15克,水煎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