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巨、些、每三个字。

联系生活经验、图文对照等方法,理解并积累陡峭、奇形怪状等词语。

2、运用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朗读,感受并读出黄山奇石的“奇、趣”。

3、能运用积累的词语,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初步体会连句成段的有序表达,并借助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图文对照等方法,认读生字词并理解词语意思;感受并读出黄山奇石的“奇、趣”。

【教学难点】能运用积累的词语,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初步体会连句成段的有序表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题目中的“奇”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我国安徽省黄山,一睹那里的奇石。

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奇”是什么意思?(奇特、奇怪)二、整体感知,感受“名字奇”(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创设情境,学习字词。

(1)、播放黄山风景区图片。

情境中识字:这就是黄山风景区,它在安徽省南部,你想用什么词来夸夸这里的风景?随地图识记:黄山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闻名著名(2)、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提取生字:闻景省部秀著)【预设:加一加,组词法。

】课后第三题也为我们提供了词语,一起读一读。

(3)、把词语放在句子中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

(标红词语)(4)、出示“黄山四绝”,你认为作者最喜欢四绝中的哪一处景色?指导重读“尤其”3、感受“名字奇”(1)、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请你从文中找到它们的名字,并用“——”画出来。

分两组板贴名称:第一组:“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弹琴”第二组:“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2)、发现:黄山石的名字有什么特点?【预设:有趣;名字和动物有关;和“仙”有关。

】(3)、师引导朗读:我们再来读读这些有趣的名字吧!三:朗读句段,感受“样子奇”(一)、学习第一种句序的段落:名字+形状、过渡:黄山奇石的名字有趣、神奇,作者写得也妙趣横生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

1、学习第二自然段——“仙桃石”(出示:就说“仙桃石”吧,————)(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你从哪里感受到“仙桃石”的奇特?【预设:好像飞、落】(3)、谁读出“仙桃石”的奇特?(4)、梳理句序:这段话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多有条理。

(5)、谁能借助板书提示,给大家介绍仙桃石。

先自己练练,再进行介绍。

板书:名字+形状2、过渡:文中还有哪一段是按照这种顺序来向我们介绍奇石的?学习第四自然段——“仙人指路”(出示:“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读出有趣:(创设情境:谁能学做石头的样子?假如你在黄山游玩,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3)、多有趣的画面啊,谁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指名学生读,再集体读。

(4)、师总结:你看作者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用上“像”这个字一下子就把黄山石的样子写出来了。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3.观图用“像”说奇石(1)、谁能像课文中那样,抓住它的样子,用上“像”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出示课后第一幅图。

(2)、谁能试着用上“陡峭”等词语?引导学生观察它的样子,用上提供的词语,使表达更生动。

(3)、你能不能从第二、三幅图任选一幅说一说?(二)、学习第二种句序的段落:位置+ 样子 + 名称1、学习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

(1)、出示图片,引出句段。

师:这是哪块奇石?哪块石头像猴子?猜它在干什么?(2)、看看课文中是如何写的?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3)、理解词句,朗读提升。

a、联系生活理解词语:陡峭。

师:猜一猜“陡峭”是什么意思?在图上指出来。

出示词典准确释义。

b、你觉得作者哪里写得最有趣?引导圈画动词(抱、蹲、望),感受动词作用,读出趣味。

C、老师来读,你们把凳子当做陡峭的山峰,注意表现出小猴子的动作。

d、联系生活理解“翻滚的云海”。

这只小猴子蹲在山峰上仿佛看到什么?(4)、这段话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奇石的?依次出示第一句话、第二句话、第三句话。

引导学生梳理句序,先介绍了奇石的位置,再介绍奇石的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

2、过渡:除了“猴子观海”,还有哪一段也是按这种顺序介绍的?学习第五自然段——“金鸡叫天都”(出示:每当太阳升起,——————)(1)、老师读课文,同学们想象画面。

(2)、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大公鸡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3)、谁能读出奇石的趣味?(三):总结全文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出示图片,理解“奇形怪状”)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吧。

(出示: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

创设“搬石头”情境,开火车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1)、你认为应该提醒同学注意哪个笔顺?动画播放笔顺:巨、些、每(2)、怎样把 “些”字写正确、美观?学生观察,总结口诀:上部宽大下部宅,三竖升高横变提。

师范写,学生练写,从正确、整洁、美观三个标准进行星级点评。

五、作业超市:1、我是小导游借助板书提示,向爸爸妈妈介绍一下黄山奇石。

2、照片读本。

仿照课本第二自然段介绍你收集的奇石。

六、板书设计:9、黄山奇石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

字词方面,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知道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阅读方面,能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并做到正确、流利,而且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

但是,识字上还不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字词,阅读方面,对课文的表达的情感和表达方法还不能体会;同时,对自己体会到的感受还不能有序、准确的进行表名字+样子 位置+样子+名字达,所以在本学段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识字、阅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黄山奇石》效果分析在认读字词阶段,我创设情境,将词语放在语境中认读;同时,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有效地解决了本单元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分析句序,感受“像”字表达作用之后,让学生当堂练习,学以致用。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效地指导学生感受并读出黄山奇石的“奇”、“趣”,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达成效果好。

在教学中,我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

写字环境通过让学生直观的看“巨、些、每”的笔顺,效果很好,另外写字评价环节,采用视频展台,能更好地进行评价。

可以更好地指导写字教学。

教材简析《黄山奇石》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两首古诗,三篇课文,表现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情感和认识家乡的愿望。

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本课通过介绍黄山奇石的名字、样子的奇特有趣,运用不同的介绍顺序,通过丰富的想象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得活灵活现。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色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

第二——五自然段每段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

这几段都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每段写法各有不同,避免单调。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句序。

最后一自然段概括介绍其他奇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课文中的插图是“猴子观海”的照片,形象地诠释了“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照片读本仿照课本第二自然段介绍你收集的奇石。

(照片贴在左边的方框内,介绍的话写在右边的横线上)课后反思本课通过介绍黄山奇石的名字、样子的奇特有趣,运用不同的介绍顺序,通过丰富的想象将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得活灵活现。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引导,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反思,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教学过程完整,重难点突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本节课我按照导入新课、认读字词、初读课文、品读课文、复习字词、指导书写六个环节有序进行。

而且课堂中很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二、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课堂达成效果好。

在认读字词阶段,我创设情境,将词语放在语境中认读;同时,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分析句序,感受“像”字表达作用之后,让学生当堂练习,学以致用。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并读出黄山奇石的“奇”、“趣”,课堂达成效果好。

三、借助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感受黄山奇石的“奇”、“趣”。

写字环境通过让学生直观的看“巨、些、每”的笔顺,效果很好,另外写字评价环节,采用视频展台,能更好地进行评价。

四、不足之处: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时,让学生通过观察,用加点词“好像”、“真像”来介绍看到的图画。

通过学生的表达,可以看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都很强,但是当时课堂时间有限,如果能让学生当堂写写,作为一个小练笔,效果或许会更好。

《黄山奇石》课标分析一、识字与写字:《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在识字教学中,我创设情境,将本课的大部分生字结合课文,进行集中识字,并引导学生学生识字方法,积累词语。

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字笔顺、结构、笔画三个方面进行观察,总结出写字口诀,并从正确、整洁、美观三个层面进行评价。

书写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二、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图片,理解“陡峭”和“奇形怪状”的意思,并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三、写话《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