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设计方案常州千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元月目录第二章. 工程范围及技术要求 (3)2.1. 工程范围 (3)2.2. 技术规范 (3)2.3. 设计依据 (4)2.4. 设计原则 (4)第三章. 设计水质参数的确定 (6)3.1. 处理前水质参数的确定 (6)第四章. 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确定 (7)4.1. 工艺选择及核心技术介绍 (7)4.2. 中水回用系统工艺流程图 (15)4.3.工艺流程说明 (17)4.4.处理单元设计 (17)第五章厂址的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21)5.1.厂址的选择 (21)5.2.总平面布置 (21)5.3.厂区道路及绿化 (21)第六章建筑、结构设计 (22)6.1.设计依据 (22)6.2.建筑设计 (22)6.3.结构设计 (22)6.4.建筑材料 (22)6.5.抗震设防 (23)第七章配套工程 (24)7.1.交通运输条件 (24)7.2.水、电情况 (24)7.3.自控及仪表 (24)第八章消防、安全和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26)8.1.消防设施 (26)8.2.职业安全卫生 (26)8.3.劳动定员及人员培训 (26)第九章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27)第十章投资估算 (28)10.1.土建工程投资估算 (28)10.2.主要工艺设备投资估算 (29)10.3.总投资估算 (30)第十一章运行成本分析 (31)11.1.电费 (31)11.2.各阶段运行成本估算 (31)11.3.直接运行费用合计 (32)第十二章服务承诺 (33)第二章. 工程范围及技术要求2.1. 工程范围本工程范围包括:甲方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自控系统、配电、非标设备设计和设备制造、采购以及系统的安装、调试等。
2.2. 技术规范1、建设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背景资料及相关技术要求。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中水回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B32/939-2006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8、《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9、《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3-86;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14、《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4426—89;1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5、《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TJ19—7516、《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17、《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1—75);1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6—82);2.3. 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2、我方针对甲方水质和设计要求所做的分析化验及小试结果;3、类似工程治理的工程经验和技术;4、国内外有关中水回用的技术资料;5、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6、设计技术规范与标准;7、《中水回用工程师手册》唐受印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8、《中水回用处理手册》汪大翠、徐新华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4. 设计原则本设计遵循如下原则进行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1、采用成熟、合理、先进的处理工艺。
2、系统运行具有适当的安全系数,各工艺参数的选择略有富余。
3、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建设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4、处理设施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以较为稳定可靠的处理手段完成工艺要求。
5、处理设施应有利于调节、控制、运行操作。
6、在设计中采用优质设备及材料,以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
7、根据地形地貌,结合站区自然条件及外部物流方向,并尽可能使土石方平衡,减少土石方量,以节约基建投资,降低运行费用。
8、总图设计应考虑符合环境保护要求;9、工程竖向设计应结合周边实际情况提出雨水排放方式及流向;10、管线设计应包括各专业所有管线,并满足工艺的要求;11、所有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和标准;12、所有设备的供应安装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施工及安装技术规范;13、所有工程及设备安装的验收及资料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验收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章. 设计水质参数的确定3.1. 处理前水质参数的确定根据**污水处理厂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由该公司所取的相关水的分析结果,确定本次设计的原水水质参数具体如下:表3—1 原水水质指标设计排水水质如下:表3—2 设计排放水质3.3. 设计规模本工程设计处理回用能力为5000m3/d,24h运行。
第四章. 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及确定4.1. 工艺选择及核心技术介绍由于该项目中水回用之用水去向主要为冷却循环水补充、地面冲洗水、少量设备冲洗等,对于回用水质要求为:1、有机物含量少;2、混浊度低;3、色度低;4、有效杀菌。
其对于回用水质不必须达到纯水标准,故在次选择目前中水回用及纯水制备上之主流工艺及UF、RO等工艺是不合适的,其投资和运行成本以本工程之中水回用要求角度分析也是不具备优良经济效益的。
根据目标水的特点,结合以上分析因素及我们的工程经验,并综合国内外中水回用的技术与工艺,提出以下废水处理的工艺路线:过滤+臭氧高级氧化+生化强化处理+二氧化氯消毒+终极过滤(1)臭氧高级氧化在工业废水处理回用环节,业主方要求工业废水在现有污水处理厂的PACT生化段后即进入中水回用系统,以此降低工业废水对后续污水处理厂CASS生化阶段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总排放口的稳定可靠达标。
但目前污水处理厂PACT生化段出水COD仍为300-400之间,考虑到其仍存在有机物含量,如不进行深度处理则会对中水回用系统造成较大影响,导致中水回用系统长期使用后水质腐败发臭,故必须进行进一步处理以降低PACT出水有机物浓度。
由于目前该废水来源为工业废水,且已经过前级生化处理,所以PACT出水中B/C比值已很低,直接进行生化降解效率很差。
综合以上因素,我公司经小试实验及数据分析确定对PACT出水初级过滤后进行臭氧高级氧化。
,是氧气的同素异形臭氧,又名三原子氧,因其类似鱼腥味的臭味而得名。
其分子式O3体,具有它自身的独特性质:1.在自然条件下,它是淡蓝色的气体;2.它有一种类似雷电后的腥臭味;3.在标准压力和常温下,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 13 倍;4.臭氧比空气重,是空气的 1.658 倍;5.臭氧有很强的氧化力,是已知最强的氧化剂之一;6.正常情况下,臭氧极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氧气;7.臭氧分子是逆磁性的,易结合一个电子成负离子分子;8.臭氧在空气中的半衰期一般20-50分钟,随温度与湿度的增高而加快;9.臭氧在水中半衰期约35 分钟随水质与水温的不同而异;10.臭氧在冰中极稳定,其半衰期2000 年。
臭氧氧化及与此有关的深度氧化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前景。
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时,可单独进行,也可与其它工艺(如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等)结合使用,对于一般印染废水O3投量40mg/L,脱色率达90%以上,但去除COD能力差,仅40%,对于凝聚法难以去除的水溶性染科,用臭氧接触3~4分钟,水就变得清澈无色;用于处理含酚废水时除酚率达80%以上,COD去除约60%,色度去除80%以上,用于处理含氰废水(重油裂解废水、电镀废水、晴纶废水等)去氰率达80%~100%;处理苯胺、硝基苯废水时,去除率为90%以上;臭氧氧化法也可用于化工废水中某些重金属的去除;臭氧氧化用于处理造纸废水时,可明显降低废水的色度及COD,可吸附卤代有机物及其毒性;O3氧化用于处理农药废水时,可氧化多种农药,使其降解成为简单小分子,并可使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具有除臭、提高悬浮物去除率、提高粒状活性碳单元的运行性能、改善污泥性能及提高污水可生化性等特点。
随着臭氧氧化技术的提高,其深化氧化的联合处理工艺也逐步被应用,臭氧氧化---生物处理联合工艺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臭氧多相催化工艺可将酸类有机物完全降解为CO2,并去除94%的COD;生态净化臭氧化工艺可有效地处理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
臭氧得氧化能力极强,其氧化还原电位仅次于F2,在其应用中主要用这一特性。
从表 1-5 中看出。
表 1-5 氧化还原电位比较从表 1-5 可知,臭氧的标准电极电位除比氟低之外,比氧、氯、二氧化氯及高锰酸钾等氧化剂都高。
说明臭氧是常用氧化剂中氧化能力最强的。
同时,臭氧反应后的生成物是氧气,所以臭氧是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
例举臭氧与部分无机物、有机物的反应机理臭氧与氰化物的反应臭氧与有机物的反应⑴臭氧与烯烃类化合物的反应臭氧容易与具有双链的烯烃化合物发生反应,反应历程描述如下:式中 G 代表 OH 、 OCH3 、 OCCH3 等基。
反应的最终产物可能是单体的、聚合的、或交错的臭氧化物的混合体。
臭氧化物分解成醛和酸。
⑵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较慢,在系列苯<萘<菲<嵌二萘<蒽中,其反应速度常数逐渐增大。
其反应历程描述如下:(3)对核蛋白(氨基酸)系的反应⑷对有机氨的氧化臭氧在下列混合物的氧化顺序为:链烯烃>胺>酚>多环芳香烃>醇>醛>链烷烃本工程中臭氧发生器选用电晕放电法制备臭氧,电晕放电合成臭氧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多的臭氧制取技术,此技术能够使臭氧产量单台达500 kg/h以上。
电晕放电法(无声放电或辉光发电法)就是一种干燥的含氧气体流过电晕放电区产生臭氧的方法。
常用的原料气体有:氧气空气以及含有氮、二氧化碳,或许还有其他惰性稀释气体的含氧混合气体。
其反应机理如下:虽然有若干机理可能同电晕内臭氧的形成有关,但①式特殊反应途径被认为是主要的e+O2 →2O + e ①利用高速电子轰击氧气,其分解成氧原子。
高速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 6 ~ 7eV ) , 紧接着通过三体碰撞反应形成臭氧。
O+O2 +M→O3 + M ②式中 M 是气体中任何其它气体分子,不过与此同时,原子氧和电子也同样同臭氧反应形成氧气。
O+O3 →2O2 ○3e+O3 →O+O2 +e ④此外,电晕内的气体是处于可促进臭氧分解反应的高温下,所以净臭氧产量或出口产气组成是形成和分解臭氧所有反应的总和。
净产率依众多因素而变,包括:原料气的氧气含量和温度、原料气含的污染物、(空气源)臭氧发生器系统结构简介如下图:(2)强化生化处理经前级臭氧高级氧化后的废水再进入污水处理厂CASS池处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生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