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五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及答案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姓名: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宁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嗜.好(shì) 堡磊.(lěi) 榨.油(zhà) 间.隔(jiàn)B.侵略.(luè) 数落.(luò) 脊.背(jǐ) 龟.裂(jūn)C.胆怯.(qiè) 搭乘.(chéng) 悄.然(qiǎo) 估量.(liang)D.涨.潮(zhǎng) 炊.烟(cuī) 饱揽.(lǎn) 枕.头(zhěn)2、与“同归于尽”中"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取之不尽.B.山穷水尽.C.悬梁自尽.D.尽.人皆知3、形声字“邸”"诋”“砥”的意思很可能分别与(A)有关A.住所、言语、石头B.姓氏、言语、石头C.住所、姓氏、石头D.住所、言语、姓氏4、用恰当的词语来替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C)A.秋天,那绚丽缤纷的大好秋色,真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B.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囫囵吞枣)C.鸡公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旖旎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心神不宁)D.这本书的封面很吸引人,可读起来却索然无味....。

(味同嚼蜡)5、选择词语,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D)上联:鸡司晨风调雨顺下联:犬守夜()A.丰衣足食B.安居乐业C.太平盛世D.国泰民安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A.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B.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C.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D.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7、对下面句子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D)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A.织女藏在泰山底下。

B.她要把织女捉回来。

C.她要惩罚织女。

D.她要把织女捉回来并给她惩罚。

8、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小敏每天放学后不是..到图书馆看书,就是..参加科技小组的活动。

B.我和张平是好朋友,暑假里因为..她来我家做作业。

..我到她家去玩,所以C.她不但..经常帮助别人。

..自己工作努力,而且D.如果..我说得不对,就.请你给我指出来。

9、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C)①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几页就登堂入室。

②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③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④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⑤读书好比串门儿-一隐身的串门儿。

A.⑤②④①③B.②①④③⑤C.⑤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⑤10、小明花钱大手大脚,需要的不需要的喜欢就买,不喜欢了就扔。

他经常把不合他口味的饭菜偷偷倒掉。

下列最适合劝他的名言是(B)A.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B.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二.积累与运用。

(18分)1、选词填空,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5分)囫囵吞枣牵肠挂肚与众不同悲欢离合别出心裁津津有味(1)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

刚开始,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慢慢地,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我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别出心裁),落笔也(与众不同)。

(3分)(2)把“津津有味”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2分)示例:虽然这种食物大家都不太喜欢,但是王明却吃得非常香甜。

只见他大口大口地嚼着,嘴里还不时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6分)(1)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为陈述句)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3)照样子,写句子。

例: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好比一块面包,它能充当我们的精神食粮。

3、我能用学过的句子填空。

(7分)(1)古诗中常常寄托着诗人深厚的感情。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表现了诗人虞世南高洁、雍容不迫的风度和气韵;“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抒发了诗人林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寄托着诗人陆游深切的爱国之情。

(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二、快乐阅读。

(28分)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是杭州,19届亚运会。

2、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名称是(C)。

它由六个元素组成,其中(D)象征了亚奥理事会,(B)代表体育竞技。

(填序号)(3分)A.扇面B.赛道C.潮涌D.太阳图形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4分)(1)亚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2)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X)(3)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主体图形和举办年份的印鉴构成的。

(X)(4)亚运会将迎来很多国外的参费队伍,所以住宿、餐饮所当安排阔气些。

(X)(二)阅读《爱的密码》完成练习(15分)爱的密码①台湾有个小女孩,十岁时因邻居引发的火灾而一氧化碳中毒,导致颈下瘫痪,全身的感觉只剩听觉,只能通过眨眼与转头来表达意思。

她在混沌中拼凑组合出一种密码,类似通信用的摩斯密码,在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环境下,“一意孤行”地进行写作,靠着她妈妈“解码”,完成了二百余首诗作,神迹般地出版了诗集《海天浪》,成为著名的盲诗人。

②“我的财富积在天,只要上天穿起珍珠、玛瑙、紫水晶,挂在我的颈项,地上的邮局是绿色,天上的帐房是金色。

”这些清新的诗句,就是“密码女孩”庄馥华的作品。

在常人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③她在二十六岁那年完成了出书的理想后,在二十八岁,又有了新梦想:环台湾岛旅行。

④她与妈妈展开六日环岛之旅。

从台中北上顺时针出发,在全台各地演讲、冲浪、骑协力车……体验前所未有的大冒险。

最后,她来到了安平古堡,将这个台湾的起源地作为她旅程的终点。

⑤我倒很想知道她怎样演讲。

⑥她不断地眨眼与转头,与此同时,庄妈妈在一旁快速解码,这可不是懂摩斯密码就可以的,如果每个动作都随着一段冗长沉闷的解码过程,谁听得下去?快速解码真正的关键,是母女的心有灵犀。

两个人几乎融合成一个人。

这种密码,超越了摩斯密码,那是两个生命因爱而融合,形成的一种奥秘的新密语,只有母女两个人才懂的密码。

⑦盲人心静而专注,因此常出现成功人士。

而这位盲诗人的残障程度虽严重,但她有个了不起的母亲,给了她了不起的爱。

庄馥华的诗作,毫无悲伤自怜之气,恐怕也因爱克服了一切怨愤。

诗作的感人,正是因为此。

1、小女孩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2分)十岁时因邻居引发的火灾而一氧化碳中毒,导致颈下瘫痪,全身的感觉只剩听觉,只能通过眨眼与转头来表达意思。

2、在“密码女孩”庄馥华身上,有坚强、乐观的精神(至少写两种)。

可以看出她身上这些精神的三个事例是:“一意孤行”地写作、环台湾岛旅行、演讲。

(4分)3、“那是两个生命因爱而融合,形成的一种奥秘的新密语,只有母女两个人才懂的密码。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3分)母女之间浓浓的爱,让彼此之间心有灵犀了,女儿的任何动作反应,母亲都能心领神会,那是她们之间的默契,这是别人无法懂的。

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4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对孩子有着无私的爱的聪明、伟大的母亲。

文中讲到她的女儿残障程度严重却异常坚强,而且很成功,这必然少不了母亲的辛苦付出,这样的付出都源自母亲对女儿的爱。

5、关于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2分)A.文章主要是表达庄馥华的自强不息B.文章是为了表达母亲的智慧,母亲的伟大C.文章主要表达的是母女之间的爱,是爱让母亲了不起,是爱让女儿自强不息(三)小小文言文。

(4分)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①其人②曰:“今日病矣,予③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④视之,苗则槁⑤矣。

[注释]①谓:对……说。

②其人:他家里的人。

③予:我。

④往:去,到。

⑤槁:草木干枯,枯萎。

1、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B) A.怜悯 B.担心,忧虑(2)今日病.矣(A) A.劳累,疲劳 B.生病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拔苗助长(或揠苗助长),它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2分)三、口语交际。

(4分)中国的长城、故宫、圆明园,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艺术的瑰宝,人类历史的见证。

本学期我们学了《圆明园的毁灭》,知晓了它毁灭的历史。

有不少人曾建议重修圆明园,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示例:我不赞成重修。

因为重修圆明园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些可以用于其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圆明园是耻辱历史的象征,可以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鞭策我们奋发向上。

四、快乐习作。

(30分)家是一座充满爱的避风港,它能在狂风暴雨之时与你守候雨后的彩虹;家是一棵坚韧挺拔的大树,它能在炎炎烈日之下给你带来一丝清凉;家是一根永远烧不尽的蜡烛,它能照亮你前行的旅途。

请你以“家”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