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明单位申报材料
篇一:西南科技大学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
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汇报支撑材料
中共西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20XX年6月30日
文明之花结硕果,人才培育谱新篇
——西南科技大学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汇报支撑材料
西南科技大学于1997年由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XX年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重新登记。
20XX年成功创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后,学校党委行政明确提出“要力争在20XX年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为下一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标兵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的目标,并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写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尤其是省、市文明办的指导帮助下,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开展,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将文明创建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结合,做到了创建目标明确、创建工作规范、创建载体多样、创建内容丰富,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学校基本情况及创建成果简介
(一)学校概况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校址为原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西南科技大学溯源于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创办的四川江津窑业技术学校与四川省立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历经风雨、几经搬迁,学校发展成为: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地区14所高校之一,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校,国家国防科工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具有开展留学生教育
及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
学校实行国家部委与省市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校园占地4088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含研究生)2.9万余人,设有国防科技学院等17个学院(部),在8大学科门类中,设有70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6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专业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教职工21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00余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7人,有一批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二)近年来我校创建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校党委、行政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文明单位建设蓬勃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突出。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等,今年6月,学校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20XX—20XX年度四川省高等学校“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二是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学校产学研联合办学的体制特色受到中央领导,教育部门和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的赞誉,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绩斐然。
在近几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20XX 年再创佳绩,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取得七项一等奖、团体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三是校园环境更加优美、舒适。
学校在被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高校园林式校园”荣誉称号的基础上,20XX又被四川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
四是普法工作取得新进展。
20XX年被省教育厅授予首批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称号。
五是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校园安全有序、文明和谐,20XX、20XX、20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高等院校安全保卫工作“平安校园”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绵阳市评为“消防工作先进集体”。
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为巩固创建成果,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为学校的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障、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在获得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后,学校党委、行政在将创建目标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同时,又将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学校今年的重点工作,并确立了“创全国文明单位、建和谐校园、促科学发展”的创建工作主题,明确了“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着力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现代文明程度,不断凝练和丰富大学精神,努力打造创建特色和亮点,积极塑造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的创建工作理念和思路。
(一)以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为核心,不断深化和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地和重要窗口,肩负着示范、辐射和引领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学校的文明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道德建设摆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
坚持“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工作思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学习教育内容、形式、途径和要求。
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载体,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提升。
1.以加强和改进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为切入点,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不断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学校党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路子,从进一步完
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入手,坚持用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学习行为,用制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学习内容上,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和提升理论素养等方面。
在突出学习务虚性的同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学习的形式、方法和载体,在加强用理论指导科学办学治校上做文章,在增强学习实效性上下功夫。
近年来,学校党委累计组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40余次。
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的坚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极大地带动了全校师生的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着力调动教职员工“三育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学校坚持以好的党风带动教风、影响学风,促进良好的校风建设为教育方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的为人师表作用。
学校党委制订了《中共
篇二:某学校创建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某县某乡中学创建文明复验申报材料
加强文明创建提升文明程度
创建和谐校园
(20XX年6月)
近年来,某乡中学在县委政府、县文明办和县教育局的具体指导和热情关心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培养“四有”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
设,学生德育教育,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县教育系统的前列。
曾先后荣获“自治区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先进集体”、“地区级文明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县级五好学校党支部”、“县级德育教育模范单位”等殊荣。
一、基本情况
某乡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初级中学,始建于1978年,占地面积60840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6168平方米,绿化面积22306平方米。
现有14个教学班级,444名学生,有教职工54名,其中:职称方面中教高级教师6名,中教一级教师16名,二级教师15名,三级教师4名;专任教师49人,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22人,共有党员教师27人。
我校组织机构健全,设有校党支部、校务会、行政办公室、
教务科、政治科、财务科、后勤科、校团支部、工会、女工会、学生会、少先总队,年级组等政治机构。
(二)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创建文明单位的根本保障,我校文明单位组织机构分为校级领导层面,全校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校领导小组由校长,校党支部书记担任正副组长,负责全盘工作统筹调控其他校务委员会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为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校在原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创建考评细则”,“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组评选活动,每年组织一次知识竞赛,以增强师生的文明意识,使我校文明创建活动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