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发展规划一、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做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信息学科和媒体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新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融合,传统的媒体已经向数字传播、数字图文、数字音频, 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和艺术形式。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满足市场人才所需,拓展大学生就业新领域、新途径,我院于2006年创办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艺术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针对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传媒业所需、适应高技术人才竞争环境的高素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创意人才和从事计算机艺术创作、设计和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理论,从而适应新媒体艺术创作、网络应用、多媒体开发制作、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领域。
专业创建六年来,我院本着“紧随时代发展、跟踪科技前沿、适应市场需求、打造精品专业”的原则,着力在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校企联合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是用发展的眼光规划专业。
信息社会的今天,主流媒体已经由传统的手段、样式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众多媒体行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传播途径、传播时效、信息总量、市场占有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
与此相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缺口每年达数百万人。
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大学生求新创新、拓展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国家IT产业向国际迈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形势所需。
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考察了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现状、发展和市场需求前景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需求特点和大学生从业目标、就业趋势等情况精心设置的,旨在有针对性、有目标的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应用型多媒体技术人才。
二是紧跟专业需求和软件的更新设置课程。
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只有与社会发展和产业的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前瞻性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学院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学科研究人员,聘请校外专家和行业精英作为专家组成员,并设立学科带人,经常就当前和今后IT产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软件技术发展和更新换代,设置课程,订购书籍,做到教材更新快、技术知识新、调整补充活、应变能力强,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探索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最大限度的结合,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市场发展,按照市场需要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培养人才的模式。
避免出现教材滞后、技术落后的现象。
三是引进技术全面、知识丰富、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人员作专任教师。
为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学院专门聘请了X 名老师担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主讲老师,他们大都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有些老师在专业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又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技术全面,方法灵活,联系实际,既能讲理论,又会做项目,专业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
四是创新思想,改变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使得教学手段和方法必须适应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中,采取了教材为辅、应用为主的原则,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巩固理论,提高学习效果。
讲述中,把理论知识变成实践课目,不是按照教材、教程按部就班地照搬照读,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
采取任务式的教学方法,把理论讲解和任务结合起来,在做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和领会理论知识,并通过项目实践,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进行发挥和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是走校企联合,强强联手的专业培养道路。
校企联合是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创造新型联盟关系,是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教育逐步发展的必然产物。
高职高专和企业界联手并肩,齐心协力,按需开设课程,促进学校与现代IT工作岗位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使教育体系发挥更大的功效。
按学院的统一部署,正在抓与久合成等著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产业联合办学,共同设置专业课程,采取课程互换、训教结合、项目共创、资源共享等方式,共同培养有实战经验的新型专业人才,走出了一条高职高专教育的新路子。
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切实转换教学思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把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做好做精。
二、下一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设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特色专业,是现今和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领军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特性,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设施以及资金投入等必须与专业特色相适应,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是提高我院高职高专教育水平、打造行业特色、造就高质量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树品牌,创名牌,用“品牌”效应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作为特色专业来建设,其背景、作用和目的是非常明显的。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涵盖的范围极其广泛,从计算机基础、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处理、动画制作到多媒体集成、程序设计开发等,计算机应用涉及面广,有很强的专业代表性。
同时,计算机多媒体也是当前和今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主要对象。
通过对该专业的教学实施,可以更加有效地探索高职高专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促进我系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吸纳优秀生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一支具有高职特色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要多措并举,把具备较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较强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优秀人员,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
选拔具有一定影响力、知识丰富、教学灵活、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课程或项目教学负责人,带动和推动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成立教学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探索专业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技术,研究产业发展动向,分析社会需求,为制定教学任务和计划提供可靠的信息。
要逐步形成和完善互帮互学机制,教师要博学多才,丰富专业知识,扩大知识层面,了解行业信息,对教学内容要善于提练、归纳、和总结,以技巧性、灵活性、归纳性和总结性的方法,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完善和改进奖惩、评比办法,对教学突出、贡献大的教师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
针对所担负专业课程特点,采取抽查考核、技能检验、现场制作、组织评比等方法,着力提高教师的实战技能,使专业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上真正起到“专家”作用。
着力培养教师队伍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建议的积极性,为教学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从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入手,推进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必须建立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之上,必须引导学生把提高文化素质、艺术修养与过硬的技术相结合。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式的教学模式,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技巧性地发挥创造,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环节有所突破。
要针对所学专业和软件特点,安排不低于十个与实际应用相关联的实例,通过理论讲解、上机实践、项目教学、兴趣小组等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技术水平。
建立由目标体系、教学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组成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技术、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技术适应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四)走校企联合的道路,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积极研究探索,逐步建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按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同步落实,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步实施改为理论与实践同步实施,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扎实的理论,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得到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对应的训练。
与名校名企联合,建立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
积极探索“公司+院校”的“双赢”模式,在减少投入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供实习、实训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共享。
(五)加强教学与生产、科技工作以及社会实践的结合提倡和鼓励各专业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教学合作,聘请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担任兼职教师或专家组成员,指导教师、学生的学习、实践、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
多元化办学,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教育,积极与企业合作,依托行业优势,争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认可,必要时可争取设立考核机构,安排相关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通过考核取得有关职业上岗证书,从而提高学生就业信心,推动学院进入劳动力市场。
(六)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整合课程结构体系,探索以新颖、实用为主、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常分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初步形成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有特色的高职高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七)改进思路,推行与专业技能相适应的考试考核方法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要与专业特色和教学目标相匹配,同样,考核方法也要本着专业的特色进行改进。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绝大多数课程实践性强,强调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单纯的理论考核方法,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
因此,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重答卷、轻实验的考核方式,因材施教,因材施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
以技能考核为主、以实验项目为主,探索现场操作、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和实验报告等多种考试形式,必要时可以分组、按专业、不限时、综合评测等方法来检验学生学习成绩。
(八)教学管理、质量监督、教学研究深化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鼓励广大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建立院系领导、教管部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九)适应教学需要,以适当投入建立专业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涉及到图、文、声、像、动画等多种媒体,涵盖主要应用软件达十几种,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较之其它专业更高,专业特色极其明显,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如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转不动等实际问题亟待解决,应该尽快建立至少两个多媒体教室,配备专用的音响和播放系统(音响和录音设备总投资不大于3000元),以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