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民俗风情 学习总结

中华民俗风情 学习总结

中华民俗风情学习感悟
班级:通信103班
学号: 102169
姓名:施倩茹
期末临近,几乎所有的课都要结课,<<中华民俗风情>>这门课程也一样,从内心深处来说,我是希望能够继续上这门课,因为我喜欢这门选修课。

每每很期盼周二的到来,因为这一天就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遨游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风俗中。

从姓氏起源,古老传说,礼仪规范,各项禁忌,每一次都觉得获益匪浅。

作为一个理科生,到大学之后,每天与各种复杂公式碰面,难免心生烦躁,也许自从上学以来我从来没有喜欢过某些课程,对于其他的课程,我是以一种机械的态度去走进教室听讲,也听也学,但毫无激情,这可能跟自己的爱好有一定关系。

在这学期的开始,学校让我们自己选择选修课,由于事情繁忙错过了选课的大好时机,选修课有人数限定,还要抽签,由于自己没抽中签,补选的时候就盯上了这门课程,经过十余周的学习,觉得自己获得了好多知识,唯一有一次缺席的,,是因为自己生病,不过还是让同学给带了笔记。

以前的时候,总会以各种理由,各种原因不能去好好了解中国华文化,不过现在,对这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做下总结,还是觉得自己获得了好多知识,开阔了视野。

对姓氏起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百家姓”这三个字。

中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

氏隶属于姓。

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

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

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

夏、商、周时期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

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贵族获得氏的方式①以国名为氏。

②以邑名为氏。

③以官名为氏。

④以职业名为氏。

⑤以住地之名为氏。

⑥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⑦以贵族的字为氏。

更了解了自己姓氏的起源,所以对老师表示再次的感谢。

对于古老的传说,在这些故事里感悟古人的创造力,体味唯美的爱情。

对《孟姜女哭长城》表示同情,更多的是感动;对《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那化蝶的动人爱情潸然泪下,同时为祝英台的勇气表示赞叹与欣赏。

回归到现实,希望更多的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也希望自己的感情有份美满的结局。

关于中国的各项禁忌,老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这一部分也是我觉得自己获益最大的。

中国禁忌体会在生活禁忌等几个大方面,在这几个大方面里面又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支。

比如在生活方面,涉及到“祖灵禁忌”,“节日禁忌”,“数字禁忌”,“交往禁忌”,“行为禁忌”,“语言禁忌”等方面。

其中节日禁忌中,自己意识到生活中好多民谚都是有一定的来源的。

比如说,除夕时,民间以为这一日是上界神仙鬼怪下界之日。

因此这一日要禁祀,敬鬼神,忌说鬼、死、杀等不吉利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骂人说话,忌随地大小便和泼污水,忌将酒、灯、油搁在地上等。

如果小孩犯禁,家长应立即以"童子无忌","越打(指打碎碗碟)越发","童言无忌"来补救。

正月初一春节是新年之始,吃年饭时忌无鱼,有鱼忌全部吃光,是为了讨个"年年有余(鱼)"的吉利。

不能说:"我不吃了。

"忌扫地,扫了地也不能把垃圾倒掉,认为会把财气扫掉。

有些地方在初一早晨家长要用干净草纸揩一揩小孩的嘴巴,意思是揩小孩的屁股,即使说了不好的字眼,也当是"放屁",不算犯忌。

这些禁忌也都是自己生活中更经常遇到的,但是总觉得那是长辈迷信,现在通过课程的了解,觉得这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获得尊重。

立秋:汉族地区立秋为大节,此日农家忌家人在田间行走,否则以为秋收必不好。

识字的人多用红纸写上"今日立秋,百病俱休",贴在墙壁上,用以避邪。

阴历七月十四为"鬼节",此日忌晚间外出,以免惊动、冲击鬼神而遭殃。

中秋节:八月中秋节阴雨天,则认为来年年景不好。

“交往禁忌”中,涉及到好多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的禁忌,通过学习,我想以后我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待客方面,以尊重客人为基本原则,给客人倒茶水时,壶嘴不要对着人家;递烟、酒、茶都要双手、忌单手;要主动给客人点烟,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连点三支烟。

酒以敬客多次为荣,忌自饮不敬客。

客人进门的第一顿饭忌吃水饺,因为水饺是送行的食品。

宴客席间主人始终陪坐,忌讳提前离席。

吃饭未完忌讳将空碗空碟收走,忌讳抹桌扫地,俗以为这是"驱客"之举。

宴客时禁忌子女上桌共餐,尤忌媳妇、女儿,否则,以为待客不诚、不敬。

待客一般菜忌单数,喜用双数,取意"好事成双"。

到别人家作客的禁忌以尊重主人为原则。

走进主人家,客人要主动向主人打招呼。

在课程中,还了解到关于互赠礼物间的禁忌,有些惊讶,但是也庆幸自己明白的不算晚。

忌以手巾送人,忌以扇赠人,忌以刀剪送人,忌以甜米果送人。

给病人送的物品用单数,不用双数,特别忌用四个,因为"四"与"死"谐音,一般给死人献祭用四个。

在香港给人送礼,特别是给商人老板送礼,切忌送茉莉、梅花。

因为茉莉与"没利"谐音,梅花的梅和"霉"同音。

一般给病人送水果要送苹果、桔子、桃、栗子,这都含有平安吉利,逃离病魔的寓意,而切忌送梨,因"梨"与"离"同音。

忌下午去看望病人,下午属阴,看过反会加重病情。

为人处世,言语必不可少,所以此时的“语言禁忌”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禁忌在一定程度上很富有地方方言或社会方言特色。

也有一些地区用有关或者相关事物来代替一些隐晦名词,而不同的词,在不同的的组织也有不同的说法,很多时候都是借托文辞来代替。

比如,对于“死”,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佛教中,称为“圆寂”;而对于帝王,则称为“晏驾”;对于士大夫。

则称为“弃堂尺长”等等。

语言禁忌中最能表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是谐音式禁忌。

大正月里忌说“死、输、光”等字眼,怕给全年带来灾祸广东人爱经商,忌赊账,忌说“舌”;广东人忌说“输”,因此“通书”要说为“通胜”。

此类的禁忌还有好多种。

习俗不同,饮食方式亦不同。

饮食方式中的禁忌也反映出一定的民俗信仰。

饮食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方式和饮食对象上。

对于饮食方式,汉族人多数时候不允许用手抓着吃;食具方面,禁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因为古时乞丐行乞多是以这种方式,会显得穷气。

在对象方面,汉族的禁忌比较少。

而有些饮食禁忌是由于对动植物的喜爱引起的,还有就是民间忌食不活或者神圣之物等等。

通过这十多周的学习,大大地提升了我对中华民俗风情的喜好度,我想,选修课的结课并不是我学习的终点。

本学期的学习是一个奠基,我以后会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去了解相关知识。

最后,对老师的讲解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老师,您辛苦了,祝愿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