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谜赏诗词(二)文/编辑/晓雪寒梅谜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猜三国人名二)赏诗:谜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颧雀楼》中名句,全诗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全诗对仗工稳,语言通畅,结尾更是含蓄有味,耐人咀嚼。
谜底:张辽、高览解谜:谜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为:要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去。
谜底中的张,作动词“看”解,“张辽、高览”则别解为:(要)看得远,就得站到高处去看(览)。
前段时间,有道题目频繁出现于网络上,其面为:“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城无市?”至今为止已经看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个为是呢?本着多知多识的思想,把这几个答案帖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答案一:原于释迦凡尘语录,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何陀树无枝,佛城无市?六字乃南无阿弥陀佛,后列为语咒。
释迦行于尘,无日,无食,不眠,不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我见过的最早的答案,由于涉及到佛经,所以尽管感觉句子不太通顺也把此归过于自己对“禅”的修为不深,我曾经一度认为这就是标准答案,但是等到我看到第三种答案以后才对此产生了一点点动摇……答案二:这个答案提供了一段所谓“密史”:说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时,某日与众部下议事,常州人梁适武问及如何处理满清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拾人,黎略一思索,即召文房四宝书以<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子无父?何女无夫?何城无市?>一谜。
部下有通佛典者看后心领神会:原于释迦凡尘语录,名曰劝修经,南水无鱼?无山无石?阿人无父?弥女无夫?陀树无枝?佛城无市?此不隐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故皆拱手:“都督真菩萨心肠也!”黎微笑不语。
至梁适武返办公署欲行收编降兵,其在场幕僚章公行阻之说:”梁公误矣,适才黎都督不愿于众部下前斩降兵致惑人心,但他应知降将罗金成为人善变无信,黎都督责令梁公秘密处决降兵呢!”梁大惑不解,章公行解释:何水无鱼?隐喻“清”字何山无石?隐喻“冰”(兵)字何树无枝?隐喻“余”字,余有残余之义何子无父?隐喻“孽”字何女无夫?隐喻“处”字何城无市?隐喻“死”字梁适武闻言大悟,遂将降将罗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数拾人设计秘密处决。
不想全国上下,古今近百年,除章公行外,皆无人能正解此谜,想黎都督也始料不及也!>这个答案是在iq看到的,一直的感觉就是瞎掰,根本没这回事!所以一直把它当成是好事者的调侃之词。
生活平平淡淡,一切简简单单!答案三: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位仁兄本着“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的坚定信念,游遍了中华的五千年文化殿堂,号称自己找到了一个标准答案:《全宋词》(中州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一书中有如下的南宋词人林訾殊(字渡川)的一首词:西江月林訾殊暮雨丝丝迷眼,凛风道道穿心。
烛火阑珊映孤芳,锦绣思归雁忙。
执手却道无言,相望竟觉心伤。
惊雷崩落梦已惘,泪冰玉珠修长。
这首词讲的是:丈夫北上出征打仗,而妻子在等待丈夫来年如大雁般回来,因此在雨夜灯下忙着绣归雁图,结果竟睡着了,梦见两人相见情景,却被雷声惊醒,于是泪如雨下...那么他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泪水无鱼,冰山无石,玉树无枝,珠子无父,修女无夫,长城无市”答案就是最后一句:“泪冰玉珠修长”!>这个答案曾经“蒙骗”了我很久,我又将它广为传播给我的朋友。
也赢得了一阵佩服,从此我以为这个就是标准答案!但是很不幸,今天我在网上又看到了这个答案的“创造者”的一段自白:“……我那个答案也是瞎说的。
我想了很久只能拼成“泪冰玉珠修长”这稍微牵强些的一句,但解释起来颇困难,难道解释成:泪水流下凝成玉石般的珠子,一串串很修长的挂着。
太没说服力了,像解释古文一样,于是想到干脆把它当成诗词好了,就自己填了一首西江月的词,也不知道压韵有没有压对,把这句也放了进去。
就这样,一个貌似引经据典的答案就诞生了。
其实作为玩笑,我也留了些线索,比如词人林訾殊(其实完全没这个人啦,“訾殊”谐音“自书”,就是自己写的),字渡川(“渡川”谐音“杜撰”),而且我还特意选了个不一样的签名档。
本想看看此答案流传出去的话有什么效果?是被人识破还是作为标准答案,后来憋不住就想讲出来了……”>至此,一个“美好”的答案破灭了……想了想,我现在还是宁愿相信第一种答案。
附:还有个不能算做答案,只提供了一篇古文做参考,也收录如下:孔子与项囊相问书(出自敦煌变文)昔者夫子东游,行到荆山之下,路逢三个小儿,二小儿作戏,一小儿不作戏,夫子怪而问曰:“何不戏乎?”小儿答曰:“大戏相煞,小戏相伤,戏而无功,衣破裹空。
相随掷石,不如归看。
上至父母,下及兄弟,只欲不报,恐受无礼,善思此事,是以不戏,何谓怪乎?”小儿拥土筑城,在内而坐,夫子车至语曰:“何不避车?”小儿答曰:“昔闻圣人有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情,从昔至今,只闻车避城,岂闻城避车?”夫子当时无言充对,乃车避城,遣人往问:“此是谁家小儿?何姓何名?” 小儿答曰:“姓项名囊。
”夫子曰:“你年虽小,知事甚大。
”小儿答曰:“吾闻鱼生三日,游于江海;兔生三日,盘地三亩;马生三日,趁及其母;人生三月,知识父母;天生自然,何言大小。
”夫子问小儿曰:“你知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门无关?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刀无环?何火无烟?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日不足?何日有余?何雄无雌?何树无枝?何城无使?何人无字?”小儿答曰:“土山无石,井水无鱼,空门无关,犀牛无犊,木马无驹,斫刀无环,萤火无烟,八仙无妇,玉女无夫,冬日不足,夏日有余,孤雄无雌,枯树、无枝,空城无使,小儿无字。
”夫子曰:“善哉,善哉!吾与汝共游天下,可得已否?”小儿答曰:“吾不游也!吾有严父,当须待之;吾有慈母,当须养之;吾有长兄,当须顺之;吾有小弟,当须教之;所以不得随君去也。
”夫子曰:“吾车中有双陆局,共你博戏如何?”小儿答曰:“夫子好博,风雨无期;诸侯好博,国事不治;吏人好博,交案稽迟;农人好博,耕种失时;学生好博,忘读诗书,小儿好博,答鞭及之,此是无益之事,何用学之?”夫子曰:“吾与汝平却天下,可得已否?”小儿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海,或有公卿,或有奴婢,是以不可平也。
”夫子曰:“吾与汝平却高山,塞却江海,除却公卿,弃却奴婢,天下荡荡,岂不平乎?”小儿答曰:“平却高山,兽无所依,塞却江海,鱼无所归,除去公卿,人并是非,弃却奴婢,君子使谁?”夫子曰:“善哉,善哉!你知屋上生松,户前生苇,一色上生蒲,犬犬其主,妇坐使姑,鸡化为雉,狗化为狐?是何也?”小儿答曰:“屋上生松者是其梁,户前生苇者是其箔,床上生蒲者是其席,犬犬其主为傍有客,妇坐使姑初来花下也;鸡化为雉,在山泽也,狗化为狐,在丘陵也。
”夫子语小儿曰:“你知夫妇是亲,父母是亲?”小儿曰:“父母是亲。
”夫子曰:“夫妇是亲,生同床枕死同棺椁,恩爱极重,岂不亲乎?”小儿答曰:“是何言与欠!人之有母,如树有根。
人之有妇,如车有轮,车破更造必得其新,妇死更娶必得贤家,一树死,百树枯,一母死,众子孤,将母比妇,岂不逆乎?”小儿问夫子曰:“鹅鸭能何以能浮?鸿鹤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夏常青?夫子对曰:‘鹅鸭能浮者缘脚足方,鸿鹤能鸣者缘咽项长,松柏冬夏常青缘心中强。
”’小儿笑曰:“不然也!虾螟能鸣,岂因咽项长?辩氅能浮,岂犹脚足方,胡竹冬夏常青,岂犹心中强?”夫子问小儿曰:“你知天高几斤?地厚几?天鹅几梁?风从何来?雨从何起?霜出何边?露出何处?”小儿答曰:“天地相距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里,其地厚薄,以天等同,风从苍梧,雨出高处,霜出于天,露出于百草,天亦无梁,地亦无柱,以四方支朵相扶,故以为柱,有何怪乎?”夫子叹曰:“善哉,善哉!方知后生实可畏也!水至清则无鱼(请)书山有路无石(走)玉树临风无枝(人)天皇老子无父(行)凶残恶女无夫(横)万里长城无市(道)祸水无鱼,祸水指红颜,即所谓红颜祸水,红颜又专指女子,女子组字为好;人山无石,人山即仙字,仙与心谐音,其余猜法类似。
连成一句话为:好心必(一)定好报。
<与(雨)你(泥)地(低)老天荒>雨水无鱼,泥山无石,低树无枝,老子无父,天女无夫,荒城无市。
<血书建议少赌! >血水无鱼,书山无石,建树无枝,议(义)子无父,少女无夫,赌城无市<开火把君处死>开水无鱼,火山无石,巴蕉树无枝,君子无父,处女无夫,死城无市还有一个很世俗的故事,一个男孩向他喜欢的女孩求婚,对她说:“不好意思,我没有足够的钱为你买钻石戒指,只有给你买个金戒指。
”女孩夺过戒指就冲进了附近的商店,借着灯光终于看到了24k的标志,证明了是纯金。
然后羞答答的依偎在男孩怀里,说:“地老天荒!”由此,一位智者说:“纯水无鱼,金山无石,地树无枝,老子无父,天女无夫,荒城无市。
”纯金地老天荒秋雨珠珠又一珠,横竖无影左枝图。
亭台阁舍迷离现,万涓分流汇成湖。
全诗只打一字秋雨珠珠又一珠,--绵绵秋雨,一滴一滴又一滴,取为“氵”;横竖无影左枝图。
--横竖,左枝,取为“丁”;亭台阁舍迷离现,--亭台阁舍,取其“口”;万涓分流汇成湖。
--汇者,合其三为“河”字也!猜谜语谜语,是中华民族文艺奇葩中的一朵常开不败的俏丽小花,有些谜语本身就是一首词工句丽、含蓄隽永的绝妙好诗。
猜这种谜无异于赏诗,妙趣甚多,既可得到艺术的享受,又得到美的陶冶。
这里,略举一二,以飨读者。
一、瑰丽如画的风景诗。
“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横流”(打一字——慧)。
“一桅白帆挂二片,三颗寒星映孤舟”(打一字——悲)。
这两则谜,两首诗,两幅绝妙的风光图:水秀树荣、清流荡舟的山水图;星寒水冷、空灵寂静的星空图;湖畔夕阳、信牛由缰的牧归图。
两幅图画无不意境深邃,形象幽美。
二、情意深蕴的抒情诗。
“墙里开花墙外红,思想采花路不通;通得路来花又谢,一场欢喜一场空”(打一物——灯笼)。
以比兴之笔,道出了情郎对深宅大院中淑女的深切爱慕之情,以及思而不得的惆怅。
这则物谜,无异是首扣人心扉的抒情小令。
三、状形摹态的咏物诗。
“出身黄苍苍,老来白如霜;头顶红色帽,一路叫补缸”(打一动物——鹅)。
写农家爱物有声有色,状形摹态,情趣横生,俨然是一首揭示事物特征的科学诗。
四、引人入胜的叙事诗。
“火烧罗浮山,水浸白沙滩;四面风雨紧,中间撑篙行”(打一家务劳动——煮饭)。
“火烧”、“水浸”——驰魂夺魄;“风雨紧”、“撑篙行”——高潮突起。
短短四句,渲染气氛,铺陈叙事,激动人心。
五、发人深省的哲理诗。
…远看一把伞,近看象鱼鳞;一人打得破,万人作不成”(打一自然物——蜘蛛网)。
“汾水长流,好女远游”(打一化学名词——分子)。
这两则诗一样的谜,不正向我们昭示了毁弃容易建设难、人生志当存高远的生活哲理吗?确实令人在猜谜之中思索人生、社会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