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质 量 控 制 的 四 大 方 法

质 量 控 制 的 四 大 方 法

质量控制的四大方法
1、质量成本控制法
质量成本是指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投入的企业资源。

它是以质量标准为参照的一种投入,其投入以使产品质量指针上升为目的。

在企业市场地位既定条件下,质量标准只能在一个额定的幅度内变动,过高或过低都将于企业的既定的市场地位相背离。

因此,在额定的幅度内,应是质量标准最高,而对应的质量成本最低,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质量成本进行控制。

) ~. Z8 j m' Y
控制质量成本的主要方法:
A、根据企业市场地位的需要,确定企业“质量标准”摆动最大允许幅度,并根据而确定“质量成本”的理论之正常波动范围,使所有管理者都认清楚降低质量成本有什么样的数据参考,从而有的放矢地去进行管理作业。

B、在企业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范围内,分析研究企业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降低质量成本的可能性与主要途径,督促管理人员去积极实施。

C、广泛而积极地开展企业的创新活动,也可以降低质量成本作为专项开展的创新活动,既取得降低质量成本的可能条件,又增加了全员的质量意识。

2、质量问题追溯法
质量问题追溯是指对于企业经营有关的一切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就其产生的原因,产生的地点与范围,解决的方法与途径,解决后还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进行的探讨与实践。

质量问题追溯法,是指追溯质量问题应采取的思维形式和行为方式,也就是如何才能有效地符合工作程序,符合成本原则,其解决的具体行为即为所“追溯”的标准行为,也就是方法。

任何企业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过质量问题、质量事故。

如果不进行追查及寻找解决方法,以后就有可能出现类似问题或更大的问题,最终给企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质量追溯的方法有:
(1)沿流上溯法
是从质量问题产生的工段、工序、工种点或管理作业点沿既定作业流程的逆向上溯,逐个工种点、逐个工段逐个作业点地盘查、清理、直找到问题的发生源,并将以清查过程的逐次影响因素记录在案,与发生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是一种常规的、思路较清晰的,也是管理者容易接受的方法,其优点较为明显;缺点是工作量较大,管理成本较高。

(2)顺流而下法!
是依生产流程或管理流程顺序而下,逐个作业点进行盘查,直到查清楚全部问题为止的一种方法。

(3)随机抽查法
是对待较复杂的复合型作业流程可采用这种方法,其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随机样板要具有代表性,比符合数理统计的随机性原则
(4)图上作业法)
是在全套流程图上根据质量问题的具体表现,如特征、性质、程度等估测可能发生问题的工序,根据估测资料针对性地对估测点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

(5)成品分析法
是对出现的不合格成品进行品解剖,分析质量问题是由何处造成、何处引起、何处结束,做出详细地解剖纪录,再根据解剖的结果在作业在线进行修正作业的一种方法。

(6)产品对比法
是一种利用同行业优质产品进行质量对比的方法。

3、自检、互检、抽检、巡检法
(1)自检;
是指本人对自己作业工序上的产品按质量标准进行的检验,主要针对质量的外观检验,可凭借经验对某些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指标实行自检控制,以目视检验为主,标定检验为辅。

(2)互检
是指相邻工序上的作业人员相互检验对方的产品,可用同类工种进行互检,作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工序的品质标准,而且也要训练掌握相邻工序的品质标准。

互检应在作业的同时进行,一般不设专门时间。

(3)抽检
是指品管人员不定时的随机性抽样检验,分定时抽检和不定时抽检,定量抽检和不定量抽检,或各种方法混合使用。

抽检的范围一般确定于一个管理单位或工艺相似的范围内。

(4)巡检
是指基层管理人员如班组长的随机性抽样检验,巡检时应特别注意品质问题的多发工序和工种点。

可以使用目视方法也可以按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一般应锁定在本管辖范围内。

, 4、检验区管理法
设置检验区是进行品质管理的有效方法。

品质检验应在规定的专门区域进行,这个区域就是检验区,尤其是进行全检的时候,检验区十分必要,不允许在生产现场随处进行检验,将待检品翻得乱七八糟,影响正常的工作。

进行品质检验的时候,应将合格品、不合格品分类摆放,并作出标示。

检验区以适合检验工作作为原则,可大可小,应设在靠近交接区的地方,便于合格品交到下一道工序,检验区都要设立专职检验员,他们不但要负责该区域的产品检验工作,而且要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比如:通知相关工序返工,进行品质工序分析与评估,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汇报等。

有了检验区,会大大方便检品工作。

也会提高品质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品质力度,对于控制产品质量会有很大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