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锅炉是一种受压设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
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停炉影响生产,重则发生爆炸;可能造成房屋、设备毁坏,人身伤亡。
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或发生事故后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锅炉事故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理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司炉工读本》、《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3 应急工作原则遵循“优先保护人员安全,防治和控制事故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自救与外部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1.3.1 优先保护人员安全就是指在应急过程中,当保护人员和保护财产不受损失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护人员安全。
1.3.2 防治和控制事故蔓延主要是指事故应急救援初期,首先应采取确实有效办法,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大。
1.3.3 事故救援行动必须“稳、准、快”,并保持现场。
2 适用围适合于本矿所有锅炉房锅炉及管网系统压力管道等事故的应急处理。
3 危险性分析3.1 生产概况:**煤矿现有两座锅炉房一是位于矿西场区的集中供热供热锅炉房:共有四台35吨蒸汽锅炉和一台10吨蒸汽锅炉二是位于西风井工业场区的西风井锅炉房:共有三台4吨蒸汽锅炉3.2 危险源辨识3.3 锅炉事故分类3.3.1 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大,经维护能恢复正常运行,且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3.3.1.1 缺水事故:现象:锅炉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或水位表中看不到水位。
危害:可能造成锅炉受热面过热变形,危害等级为一般。
严重缺水但措施不得当时,可能是危害等级升级。
3.3.1.2 满水事故:现象:锅炉水位高于水位表最高水位刻度线。
危害:可能造成蒸汽大量带水,使蒸汽管道发生水击,降低蒸汽品质影响正常供汽,危害等级为一般。
3.3.1.3 超压事故:现象:锅炉压力超出正常工作压力,超压报警器报警或安全阀起跳。
危害:受热面受损爆破,危害等级为一般。
3.3.1.4 水冲击事故现象:锅炉部及管网系统发出响声,有振动。
危害:管网局部超压泄漏,锅炉受热面变形,危害等级一般。
控制失当可能造成同下危害,等级同下。
3.3.2 严重事故,是指造成受伤1-2人,或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50万元且小于100万元,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爆炸事故。
危害等级:严重3.3.3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3-9人,或者受伤20-49人,或者直接损失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危害等级:重大3.3.4 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者受伤50-9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设备事故。
危害等级:特大4 组织机构及职责4.1 应急组织体系4.1.2 应急指挥部门:矿调度室、后勤中心调度室、热能科值班室4.1.3 救援队伍:矿消防队、矿医院 4.1.4 物质供应和保障机构:矿供应科 4.2 热能科应急小组成员 组长:科长、书记副组长:副科长、主任工程师成员:热能科工程技术人员、站长、副站长、班组长、运行人员、维护人员、值班人员、材料员、保管员4.3 指挥机构、相关救援单位及职责4.3.1 指挥机构及职责4.3.1.1 矿应急指挥中心(矿调度室):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指挥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事故应急处理抢救等工作,及时掌握事故的发展状态和相关信息。
4.3.1.2 热能科:热能科值班室负责发生事故后的汇报和热能科部的应急组织及对一般事故进行全权协调处理。
4.3.2 相关救援单位及职责4.3.2.1 后勤中心:负责发生一般事故时的指挥和组织协调工作。
4.3.2.2 机电中心:负责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矿应急指挥中心开展事故应急处理抢救等工作。
4.3.2.3 矿消防队:负责对发生锅炉事故后所引发的火险的控制与响应。
4.3.2.4 矿医院:负责对伤情人员的救治工作。
4.3.2.5 矿供应科:负责发生锅炉事故时的应急装备物资供应。
5 预防与预警5.1 危险源监控5.1.1 设施配备5.1.1.1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购置和引进锅炉设备,确保锅炉设备无先天性隐患。
5.1.1.2 锅炉设备的安装,审验安装队伍资质,全过程监视质量,做好验收。
5.1.1.3 锅炉本体、燃烧装置、锅炉附件等每年必须按技术监督部门要求,经过技术监督部门年检合格,持年检合格证方可投入使用,并建立年检资料档案。
5.1.1.4 引用先进水处理设备,制造合格的软化水满足工业锅炉水质要求。
5.1.1.5 引用先进锅炉辅机设备,保证锅炉运行安全。
5.1.1.6 引用先进锅炉仪表及自动调节与控制装置,保证锅炉运行安全5.1.1.7 考虑突然停电时对蒸汽锅炉安全的影响,引用锅炉蒸汽给水泵。
5.1.2 人员组织与运行管理5.1.2.1 司炉工、水质化验工必须持证上岗,通过技术监督部门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懂设备性能,能熟练操作,能判断和处理常见故障。
5.1.2.2 热能科每年组织职工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加强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和素质教育,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率。
5.1.2.3 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锅炉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避免使小故障转变为大事故,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5.1.2.4 建立了班组、站、科逐级查隐患排查、反三违制度,实行设备包机制,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对停运锅炉设备进行系统保养维护,保证设备的完好。
5.2 预警行动当运行中的锅炉发生锅炉超压、缺水、爆管、安全附件失灵时;给水系统发生故障时;水质出现异常时;锅炉房突然出现停电时:必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5.2.1 报警:事故发生后,司炉人员要保持镇静,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必要时停炉灭火,并及时向热能科值班室汇报。
5.2.2 司炉人员一时查不清事故原因时,不得擅自盲目处理:应迅速报告值班室,请求救援,报告时要讲清时间、地点、事故状态、报告人。
5.2.3 接警:热能科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接到报警后,要根据报警情况认真做好文字资料记录,组织热能科应急小组成员到事故现场。
6 信息汇报程序6.1 24小时应急值守:热能科值班室59336096.2 发生危害等级为一般事故中的I级响应事故时:热能科值班室接到灾情汇报后,立即用方式通知热能科应急小组成员,要求到锅炉房事故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6.3 发生危害等级为严重事故既II级响应事故时:热能科值班室接到灾情汇报后,立即用方式通知后勤中心、机电中心、热能科应急小组成员.后勤中心负责通知矿应急指挥中心,并立即派人到锅炉房事故现场;6.4 发生危害等级为重大、特大事故既III、IIII级响应事故时:热能科值班室接到灾情汇报后,立即用方式通知后勤中心、机电中心、热能科应急小组成员.后勤中心负责通知矿应急指挥中心,并立即派人到锅炉房事故现场;矿应急指挥中心负责通知矿领导及相关救援单位,并派人到锅炉房事故现场进行指挥事故处理。
机电中心负责通知公司机电处,并立即派人到锅炉房事故现场;7 应急响应7.1 响应分级及处置措施7.1.1 一般事故7.1.1.1 蒸汽锅炉缺水事故: I级响应处置措施首先用叫水法,判断是轻微缺水还是严重缺水。
轻微缺水时,加大给水。
严重缺水时,紧急停炉,报后勤调度。
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状态。
7.1.1.2 锅炉超压事故: I级响应处置措施压火,减弱燃烧,打开安全排气阀紧急卸压;控制不住时,紧急停炉,报后勤调度。
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状态。
7.1.1.3 锅炉及压力管道水冲击事故: I级响应处置措施锅筒水冲击时,要加大给水,并减弱燃烧,或紧急停炉检查。
给水管道水击时,检查有无设备异常状态,有管路破裂时,切断汽源,迅速组织抢修。
7.1.1.4 水冲击事故 I级响应处置措施炉管轻微破裂,如水位尚能维持,故障不会迅速矿大时,可短时减负荷。
不能维持时,紧急停炉。
7.1.2 严重事故 II级响应设备损坏严重,但无设备爆炸,事故造成受伤1-3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30万元且小于50万元,以及无人员伤亡的事故。
处置措施报后勤中心,组织相关单位应急小组成员单位及成员迅速到场,根据情况,进行救援。
7.1.3 重大事故 III级响应设备损坏严重,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伤3-10人,或者直接损失大于50万元小于500万元以下的设备事故。
处置措施报矿调度中心指挥,由矿调度中心指挥组织相关单位和成员迅速到场,根据情况,进行救援。
7.1.4 特大事故 IIII级响应设备损坏严重,伴有设备爆炸,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者受伤50-99人,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上设备事故。
处置措施报矿调度中心指挥,由矿调度中心指挥组织相关单位和成员迅速到场,根据情况,进行救援。
7.2 现场人员行动原则7.2.1 现场撤离:当锅炉爆炸突然发生或尚未发生爆炸但人力不能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下,当值运行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锅炉房所指示的“安全出口”进行撤离。
撤离路线:集中供热锅炉房:事故锅炉在东时:操作室 操作室大门 锅炉房走廊 西边楼梯 撤出。
事故锅炉在西时:操作室 操作室大门 锅炉房走廊 东边楼梯 撤出。
西风井锅炉房:操作室 锅炉房南大门 撤出。
7.3 响应程序7.3.1 发生危害等级为一般事故中的I 级响应事故时:7.3.2 发生危害等级为重大事故中的II 级响应事故时:7.3.3 发生危害等级为重大、特大事故中的III 、IIII 级响应事故时:(图附下页)7.4 组织抢救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立即抢救受伤人员。
二是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如扑灭火源,防止火灾,切断事故现场电源,以及防止引起连续爆炸事故等。
7.5 保护现场为调查事故创造条件,包括现场飞散出去的零部件碎片。
发生危害等级为重大、特大事故中的III 、IIII 级响应事故时:8 后期处置8.1 组织调查识别事故类型:8.1.1 一般事故由热能科主任工程师组织调查,写出事故追查报告。
8.1.2 重大事故事故由市技术监督部门牵头组织调查,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故类型及原因。
8.2 事故分析与处理8.2.1 锅炉事故原因分析方法进行锅炉事故原因分析,要根据《锅炉本体损坏情况的调查》、《锅炉设备上所有附件〈仪表〉、附属设备、管理、阀门、风烟道的调查》、《现场人员的调查》《各项运行记录》等调查材料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以找到事故的直接原因。
用文字整理归纳为若干条意见。
然后,根据事故的直接原因,再同各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造成事故直接原因,即分析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整理归纳为若干意见。
根据事故原因分析,最后必须确定事故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