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闭孔神经损伤至髋膝关节周围疼痛的临床研究

闭孔神经损伤至髋膝关节周围疼痛的临床研究


查体:腹股沟区压痛, 以闭孔区、长收肌处压 痛明显,臀部压痛,屈 伸髋关节及外展外旋时 疼痛明显HowshipRomberg征(+)
诊断:考虑为闭孔 神经卡压
处理:闭孔处行局 部封闭,当天髋关 节周围疼痛完全缓 解,次日再次出现 疼痛。诊断:闭孔 神经卡压,建议行 手术治疗。患者拒 绝,连续行三次局 部封闭治疗,疼痛 缓解,可下地行走, 出院。
检查资料
外院所做的治疗
第一次诊断性治疗:作闭孔神经及臀上皮神经外侧支
阻滞,20分钟后疼痛缓减(治疗前VAS:10分;治疗 后VAS:2分)。次日小便后再发疼痛 VAS评分:8分。 后转入我院。 诊断为:1、右侧闭孔神经卡压;2、腰椎间盘突出症; 3、右侧臀上皮神经卡压。 行:L3\L4、L4\L5椎间盘射频及右侧L4\L5小关节射 频+小针刀。压痛及右侧大腿外侧疼痛及坐骨神经走 行区疼痛缓解。
病例2
男性、68岁,膀胱癌术后1年出现左股内侧疼痛、麻木
3个月,伴同侧髋关节酸沉,行走、咳嗽、用力排便时 症状加重。查体:股内收肌轻度萎缩,股内侧自腹股沟 至膝上3cm处皮肤触痛觉减退,股内收肌肌力3级,左 髋关节伸、屈正常,外展时疼痛沿股内侧放射至膝。 左下肢肌电图提示闭孔神经中度损伤,
病例3
男性、57岁。反复腰痛2年,右侧髋膝关节疼痛2月。
疼痛呈阵发性,活动、咳嗽,及解小便时诱发疼痛并 加重,休息及服用止痛药可缓解。曾经在多家医院就 诊,诊断不明。疼痛时VAS评分为10分。查体:腰骶 部压痛,右侧L4、L5小关节压痛,臀中肌压痛,疼痛 剧烈时放射至大腿外侧至膝关节外下,腹股沟区压痛, 内收肌处压痛明显至大腿内侧至膝关节内侧,大腿内 侧皮肤感觉减退,右下肢外旋、外展时疼痛加剧。坐 骨神经走行区压痛至腘窝
7、闭孔神经卡压早诊断、早治疗,疗效较佳; 8、手术时注意勿损伤闭孔动静脉,注意切断闭膜管外 口的一致密筋膜(可能是闭孔外肌筋膜),及部分闭 孔内肌,达到可出入以血管钳为佳。
由于病例不 多,经验不 足,不足之 处敬请各位 专家指导!
谢谢 指导
4、若髋膝部疼痛原因不明,诊断困难时,可行闭孔神 经阻滞的试验性治疗,若症状缓解或消失应考虑闭 孔神经损伤可能; 5、对因手术损伤所致该神经损伤的髋膝疼痛,有条件 修复者尽量修复,不能修复者可行闭孔神经感觉支切 断,以缓解疼痛; 6、考虑闭孔神经卡压至髋膝疼痛,早期可行闭孔神经 阻滞,经2~3次不能缓解或再发者,应果断行手术探查、 松解;
闭孔神经组成
闭孔神经: 来自腰2-腰4脊神经前支,
自腰大肌走出即降入小 骨盆内,经闭孔内膜管 出骨盆,分为前后两支;
分三段:腰端,盆腔端,
闭孔膜端。
闭孔 神经
①前支:
自闭孔外肌之 前出骨盆行于 耻骨肌、长收 肌之后和短收 肌之前,末梢 为皮支,支配 大腿内侧面的 皮肤,有时过 膝到小腿内侧。
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 陈建军
概述
闭孔神经损伤或卡压临床不多见,也经常被人们忽视,
由于诊断治疗的延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疼苦,笔者 回顾性总结了临床遇到的12例患者,报道如下:
病例
男性7例,女性5例,男性3例为膀胱癌术后,骨盆骨折
术后2例,耻骨支骨折后3例,腰椎疾病1例,无明显诱 因3例。
髋关节神经支配
闭孔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
1、闭孔神经卡压是指由于闭孔神经在通过闭孔内膜管时, 受压而引起的以同侧下肢股内侧疼痛为主的一组症状 与体征; 2、盆腔手术或骨盆骨折术后及耻骨支骨折后导致闭孔 神经盆腔端损伤或粘连; 3、闭孔疝等。
闭孔神经损伤的诊断
一、病史 1、有盆腔手术或耻骨支骨折的病史。 2、髋膝周围关节疼痛,咳嗽加重。 3、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侧至膝关节疼痛,下肢外展、外 旋时疼痛加重。 二、体征 Howship-Romberg征:伸腿外展、外旋,腹股沟及大腿 前内侧疼痛加重。 三、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提示同侧闭孔神经损伤
闭孔神经损伤的治疗
一、盆腔手术至闭孔神经损伤者,行闭孔神经切断术; 二、闭孔疝侧行疝修补术; 三、闭孔神经卡压:先行局部神经封闭加热敷,症状不 能缓减侧行神经卡压松解术。
病例1
女性、74岁 左侧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侧
疼痛10余天。既往有“1、 多发胸腰椎压缩骨折;2、 腰椎滑脱Ⅰ°”外院诊断 为:1、 L4腰椎滑脱( Ⅰ°); 2、腰椎间盘突出症。建议 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后转入我院。中医科行针 灸、理疗,效果不佳。 VAS评分8分。
闭膜管由耻骨上支下面的闭孔沟、闭孔膜上缘以及闭
孔内肌和闭孔外肌所构成,由后外上方向前内下方斜 行,闭孔管的内外口呈椭圆形,闭膜管全长约20mm。 内有闭孔神经及闭孔动静脉穿行。
闭孔神经损伤与髋膝疼痛的解剖 关系
闭孔神经出闭膜管后分成前后两只,前支,前支除支
配长、短收肌和股薄肌外,还发出分支支配髋关节和 股内侧皮肤至膝关节内侧皮肤;后支支配闭孔外肌和 大收肌,并有一细穿支穿大收肌或收肌腱裂孔先后下 分布于膝关节囊后部。
②后支: 行于短收肌 与大收肌之 间。闭孔神 经支配闭孔 外肌、耻骨 肌、内收肌 及股薄肌, 并分布到髋 关节。
闭 孔 神 经 后 支
图1a,1b 股神经耻骨 肌支的起始、走行及 分布
1、股神经 2、股神经耻骨肌支 3、耻骨肌 4、股动脉 5、股静脉 6、骼前上棘 7、缝匠肌 8、脆直肌 9、阔筋膜张肌 10、骼腰肌 11、长收肌 12、股薄肌
股 神 经 耻 骨 肌 支
图2a,2b 坐骨神经股 方肌支的起始、走行 及分布
1坐骨神经 2、股方肌支 3、孖肌群支 4、髓关节支 5、股方肌支终末支 6、股方肌 7、梨状肌 8、上抒肌 9、闭孔内肌 10、下行肌 11、臀中肌 12、大转子 13、坐骨结节
坐 骨 神 经 股 方 肌 支
图3a,3b闭孔神经前、 后支的走行及分布
辅以消炎镇痛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是缓解有限
(约60%),早晨解小便后出现疼痛,消炎镇痛后有 可缓解。残留腹股沟区及大腿内侧疼痛。 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行手术探查术
麻醉:硬膜外麻醉 体位:仰卧位,患肢半屈外展。
手术所见
术中切断长收肌,显露 闭孔神经,向上,向外 侧拉开耻骨肌,在闭孔 外口切断闭孔外肌及筋 膜,显露闭孔神经前后 支。
闭孔神经损伤后的体征
(1)Howship-Romberg征:伸腿外展、外旋,腹股沟 及大腿前内侧疼痛加重。 (2)股三角上方及卵圆窝处的检查,约20%的患者可 触及一圆形肿块,局部伴有轻压痛。 (3)直肠或阴道指检,部分患者可以发现其患侧骨盆 前壁闭孔区,有条索状疝块。有绞窄时,如将患肢外 展,则肿块触痛明显加剧。
诊断:考虑为膀胱癌手术后闭孔神 经损伤 处理: 1、先行闭孔神经封闭,症状缓减, 二天后症状复发,建议患者行手 术治疗; 2、手术要点:(1)采用耻骨支向股 内下方弧形切口,首先在长收肌 止点处切断该肌,牵开后寻找、 分离闭孔神经前后支及交汇处。 (2)沿闭孔神经探寻到闭孔管外 口,找出致压原因,解除压迫, 同时切断部分闭孔神经感觉支。 术后患者自觉疼痛明显缓减。
闭 孔 神 经 前 支
切断闭孔外口致密筋膜及部分肌肉,探查闭膜管及后支
闭 膜 管 内 口 闭 孔 神 经 后 支
闭 孔 神 经 前 支
闭 孔 神 经 前 支 分 支
术后第二天患者自述患髋及大腿内侧,腘窝疼痛完全
缓解,术后三天下地行走,术后一周出院。
结 论
1、髋关节的神经支配虽有多个来源,从临床资料认为,髋 关节的疼痛与闭孔神经的髋关节支关系最为密切,前支 到达膝关节内侧,后支部分到达腘窝关节囊。故在排 外其他诊断的髋膝部疼痛,应考虑“闭孔神经损伤” 的可能; 2、在行L4L5前路或侧前路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闭孔 神经; 3、在行骶髂关节及盆腔内手术时,也要注意闭孔神经 的走行,勿损伤此神经;
1、闭孔神经前支 2、闭孔神经后支 3、闭孔神经前支关节支 4、闭孔神经后支关节支 5、长收肌 6、短收肌 7、大收肌 8、股薄肌 9、闭孔神经 10、闭孔神经前支耻骨肌支 11、闭孔神经前支长收肌支 12、闭孔神经前支短收肌支 13、闭孔神经前支股薄肌支 14、缝匠肌 15、骼腰肌
闭膜管的形态及解剖
髋关节的神经支配虽有多个来源,但是从临床病例 及解剖学研究来看,髋关节的疼痛与闭孔神经的髋关节 支关系最为密切,故若髋关节疼痛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要 考虑闭孔神经损伤致髋关节疼痛的可能。因此,熟悉并 了解闭孔神经髋关节支的局部解剖,就显得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髋关节神经支配
经研究支配髋关节的神经主要有如下三支: 1、股神经耻骨肌支 2、坐骨神经股方肌支 3、闭孔神经关节支
摘自曾志成等《局部解剖学》174页。
闭孔神经损伤后的症状
Howship-Romberg征:
即闭孔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时,髋关节周围、腹股 沟区及大腿前内侧及腘窝上端出现刺痛、麻木、酸胀 感。当咳嗽,伸腿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使闭孔神 经受压加重),反之则减轻的现象称为HowshipRomberg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