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概述
一元认知的概念形成
1.“元”概念产生的哲学背景
“元”概念产生于对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的哲学思索。
孔德(Comte)认为内省法存在“自我证明悖论”:同一器官如何能够同时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1956年,哲学家阿尔弗雷德·塔斯基为解决这一悖论引进了“meta”即“元”的概念。
Tarski的“元”概念在解决了自我证明悖论的同时,也给心理学家以某种启发,从而导致意识及认知的元认知模型的产生。
2.元认知提出的自我心理学基础
莱布尼茨的统觉学说
近代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莱布尼兹开始了对自我意识的研究,他提出了统觉的概念,这是对自我意识进行心理学研究的先河。
莱布尼兹认为,统觉(apperception)就是感知自身内在状态的意识或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
莱布尼兹的统觉是指反思活动,同元认知的实质是一致的,只不过没有元认知这样的复杂结构,只是对一种人类特有的心理反思过程的描述。
詹姆士的自我学说
1890年,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将自我分为主我(I)与客我(Me)两方面,并进一步指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的划分。
詹姆士的自我成分和功能的划分为元认知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用自我学说理论基础来对元认知的概念进行分析,就不会存在所谓的“自我证明悖论”了,可以将元认知理解为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思考、检查和调节。
因此,詹姆士的自我学说和元认知研究具有历史渊源。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自我,本我及超我三个成分。
前意识实际上行使的就是对个体自己心理的检查和监督的功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元认知的影子。
实际上自我所起的监督作用同元认知的监督和调节作用非常类似。
3.元认知的概念(后设认知、反省认知)
约翰·弗拉维尔(1971年)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概念。
元认知概念由斯沃茨和帕金斯发明和定义,即“cognition about cognition”,“knowing about knowing”,简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思考。
弗拉维尔(1976) 指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
Flavell 认为, 元认知包含两个主要成分, 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
所谓元认知
知识,是个体关于认知主体、认知任务、目标、活动、经验等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的知识,也就是在认知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亦即可用于控制认知过程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即伴随并从属于智力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知识主要有三类:①个体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及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在认知方面的某些特征的知识。
比如,“我知道小王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于他的形象思维能力。
”“我知道我的优势在于语言表达能力。
”“我知道人在短时间内只能记住有限的东西,人不能同时做两件都需要高度注意的事情。
”
②任务元认知知识,即关于认知任务已提供的信息的性质、任务的要求及目的的知识。
比如,“我知道要理解和记住复杂、陌生的信息是比较困难和费时间的。
”“我知道回忆一个生词比再认它要难。
”③策略元认知知识,即关于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及其有效运用的知识。
Brown和Barker认为:元认知是指意识到的关于认知的知识和认知的监控,即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部分,这一观点被称为元认知结构的二分法。
元认知结构的三分法: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元认知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董奇,1989)。
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
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
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二、元认知的内涵:
在众多的元认知定义中,以元认知研究的开创者Flavell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
1976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
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A.Brown与L.Baker也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
可见,元认知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
也就是说,一方面,元认知是一个知识实体,它包含关于静态的认知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等知识;另一方面,元认知也是一种过程,即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调节过程。
作为“关于认知的认知”,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元认知与信息加工
1.元认知监控与执行控制
元认知监控,即个体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执行控制即加涅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策略,执行控制过程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取策略等。
可以看出,元认知监控与执行控制的实质是一样的。
2.元认知与信息加工速度
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的年龄差异机制理论中,元认知观点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对速度任务的操作,是一个选择有效策略、合理分配能量、监控任务操作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
儿童和成人加工速度的差异主要是使用策略的差异。
Hale提出了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的年龄差异机制理论的整体机能说,将元认知说概括为策略假设。
提出信息加工的策略,诸如编码、提取方式等影响加工速度,也就是元认知策略影响信息加工。
四、元认知的相关研究
1.元认知的概念和结构
元认知的概念本身存在许多不同意见。
相应的,元认知的结构也存在争异。
另一个问题是元认知的意识问题。
施耐德认为元认知是非意识的,是不言自明的;Brown认为元认知是意识到的或为意识所理解的;也有人认为,元认知在发展初期是有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元认知发展可以在非常熟悉的基础上形成自动的,不被意识的过程。
2.元记忆和元注意的发展的研究
3.元认知的应用研究:学科教学
田学红.国内外有关元认知研究的综述.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25(2).75-79 姜英杰.元认知研究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趋势.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2.156-161
刘艳.元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述评.教育科学.2009.25(2).89-92
沃建中.信息加工速度发展的研究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9(2).31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