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范文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收水分膨胀。

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去水分皱缩。

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3、原生质层指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P—61图4—2)
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
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
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二、应会知识点
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

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浅变深;复原过程中反之。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应牢记知识点
1、欧文顿(E .Overton)的发现和结论
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凡是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⑵、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J .D .Ro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min 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 .J .Singer)和尼克森(G .Nicolso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表面。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细胞识别作用、信息传递等。

保护和润滑作用。

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二、应会知识点
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3、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被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2、主动运输指物质进出细胞时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3、自由扩散指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P—71图4—7)
如O2、CO2、H2O、乙醇(C2H5OH)、甘油、苯等
4、协助扩散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P—71图4—7)
如葡萄糖分子等
5、主动运输指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过程中,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又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的方式。

(P—72图4—8)
如Na+、K+、Ca+ 等离子
意义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6、胞吞是细胞吸收大分子时,大分子首先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然后细胞膜包裹着大分子内陷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的现象。

7、胞吐是细胞需要下外排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包裹着大分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的现象。

二、应会知识点
1、扩散作用指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即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的扩散。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比较
【二】: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2)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保持原状;水分进出平衡。

4、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 5、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 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2)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恢复原来的状态,7、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原生质层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8、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内因(结构基础)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且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9、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几种现象分析
(1)0.5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

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

(2)KNO3等无机盐溶液能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

因为细胞能主动吸收溶液中的K 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

(3)醋酸溶液无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

(盐酸、酒精溶液类似)▲10、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①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②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而且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1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还有少量的糖类。

其中,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选择透过性)的主要承担者。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2)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方式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中。

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有不对称性。

(3)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4、糖被只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一层由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是①保护、润滑;②细胞识别。

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和脂质可以结合成糖脂。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的跨膜运输方式)
3、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①胞吞(向内);②胞吐(向外)
▲4、胞吞和胞吐依靠的是生物膜的流动性,不属于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5、判断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
(1)根据分子大小、是否需要能量、是否需要载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