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 川 大 学 期 末 考 试 试 题(课程号:10423040 适用专业年级: 课序号: 0 学生人数:学年第学期)任课教师: 成绩: 姓名:课程名称:古代汉语-2 印题份数: 学号:一、默寫。
《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至“余不忍爲此態也”(10 分) 。
二、填空。
(30×0.5=15) 1、按順序寫出《莊子·內篇》篇名: 第四, 第五, 第一, 第六, 第七。
”的原理,即同一個諧聲偏旁的諸多 第二, 第三,2、段玉裁通過對《說文》的研究,發現了上古“ 形聲字,上古屬於同一個韻部。
3、中古韻書的代表是隋代 的《》 ,它共分個韻部。
此書已亡佚,只 等的《 》 》中。
個音部爲留下部分殘卷,但是它的體例及其對中古音系的描述基本保留在宋代 此書把中古韻母分為 代表。
部 。
近古韻書則以元 的《4、中古的平、上、去、入四聲,演變為近、現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聲,發生了三項顯 著的變化,即: 5、補全“三十六字母”表: 全清 牙 舌音 音 舌頭 ① 唇音 重唇 輕唇 齒音 齒頭 正齒 喉音 半舌音 半齒音 注:1 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 3 务必用 A4 纸打印 見 端 ② 幫 非 ⑥ 照 影 次清 溪 透 ③ 滂 敷 ⑦ 穿 曉 全濁 群 定 ④ 並 奉 ⑧ 牀 匣 喻 來 日 本题 3 页,本页为第 教务处试题编号: 1 页 次濁 疑 泥 ⑤ 明 微 ⑨ 審 ⑩ 禪 清 濁 , 和 。
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考研网 学号: 三、寫出下列反切的漢語拼音(10 分) : 古電切( 胡口切( 匹凡切( ) ) ) 古胡切( 創舉切( 博怪切( ) ) ) 居銀切( 如林切( ) ) 同都切( 府眉切( ) ) 姓名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有通假、特殊用法者須注明) 。
(15×1=15 分) 1、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
. 2、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3、此大小之辯也。
. 4、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 5、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 . 6、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 7、聞而審之,則爲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
. . 8、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
. 9、富國以農,距敵恃卒,而貴文學之士。
. 1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11、髧彼兩髦,實爲我特。
. 1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 13、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 14、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 15、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
. 五、古書閱讀,標點(10 分) (答題時可單行排列) 非: 作: 辯: 搶: 中: 莫: 而: 離: 距: 逑: 特: 遂: 剝: 爰: 扈:大叔完聚民○完音桓[疏]也段欲輕行襲鄭不作固守之資故知聚為聚人非聚糧也完城者謂聚 《春秋左傳注疏·隱公元年》 ) 人而完之非欲守城也((1)“完城郭聚人民”是誰的解釋?“完”、“聚”是什麼意思? (2)“[疏]”是誰的解釋? (3)“完音桓”是誰的話?是什麽注音方法? (4)“[疏]”引用服虔的話說明瞭什麼?作“[疏]”的人對此有什麼看法?理由是什麼? 本题 3 页,本页为第 教务处试题编号: 2 页完城郭聚人注完城郭聚人民○正義曰服虔以聚為聚禾黍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考研网 学号: 六、問答題。
(15 分) 1、參攷下表解釋以下術語:陰聲韻?入聲韻?陽聲韻?(5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1.之 4.幽 7.宵 9.侯 12.魚 15.支 18.脂 21.微 24.歌 2.職 5.覺 8.藥(沃) 10.屋 13.鐸 16.錫 19.質 22.物 25.月 27.緝 11.東 14.陽 17.耕 20.真 23.文 26.元 28.侵 3.蒸 6.冬 姓名十一 29.葉(盍) 30.談 2、舉例說明,什麽是雙聲疊韻?了解雙聲疊韻對閱讀古籍有什麽價值?(10 分) 七、翻譯下列短文。
(15) 詩 者 志 之 所 之 也 在 心 為 志 發 言 為 詩 情 動 於 中 而 形 於 言 言 之 不 足 故 嗟 歎 之 嗟 歎 之 不 足 故 永 歌 之 永 歌 之 不 足 不 知 手 之 舞 之 足 之 蹈 之 也 情 發 於 聲 聲 成 文 謂 之 音 治 世 之 音 安 以 樂 其 政 和 亂 世 之 音 怨 以 怒 其 政 乖 亡 國 之 音 哀 以 思 其 民 困 故 正 得 失 動 天 地 感 鬼 神 莫 近 於 詩 先 王 以 是 經 夫 婦 成 孝 敬 厚 人 倫美教化移風俗 八、分析下面詩歌的平仄(10 分) 渡荊門送別 李 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入聲字:國入月結) 本题 3 页,本页为第 教务处试题编号: 3 页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 川 大 学 期 末 考 试 试 题(2004 ——2005 学年第 2 学期)伟 成绩: 姓名:课程号:10423040 课序号: 0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2 任课教师:谭 适用专业年级:中文 2004 级 学生人数:66 印题份数:70 学号: 一、默寫。
《離騷》 “衆皆競進以貪婪兮”至“願依彭咸之遺則”(10 分) 。
二、填空。
(30×0.5=15 分) 1、 《漢書·藝文志》將諸子學術分爲十家,他們是: (1)儒家者流出於 者流出於 官。
(3) 者流出於羲和之官。
法家者流出於 (4) 之守。
(7)注:答案必須全做 在答題卷上 之官。
(2)道家 官。
(5) 者 者流流出於禮官。
(6)墨家者流出於 出於議官。
(9)者流出於行人之官。
(8) 官。
、 、者流出於農稷之官。
(10)小說家者流出於 、 、 、2、 《詩》之“六義”指。
3、綜合聲、韻、調三個要素的特徵及其變化,漢語語音系統的歷史演變大體可以分成這樣幾個較 為顯著的階段:漢代以前為 以來為 音。
音,魏晉至唐宋為 音, 為近古音,二十世紀4、補全“三十六字母”表: 全清 牙 舌音 音 舌頭 舌上 唇音 重唇 ① 齒音 齒頭 正齒 喉音 半舌音 半齒音 見 端 知 幫 ② 精 照 ⑥ 次清 溪 透 徹 滂 ③ 清 穿 ⑦ 全濁 群 定 澄 並 ④ 從 牀 ⑧ ⑨ ⑩ 日 次濁 疑 泥 娘 明 ⑤ 心 審 邪 禪 清 濁注:1 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本题 二 页,本页为第 一 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考研网 学号: 姓名:三、寫出下列反切的漢語拼音(10 分) : 匹戰切( 時掌切( 匹問切( ) ) ) 私兆切( 知演切( 普官切( ) ) ) 都寒切( 如勻切 ( ) ) 奴登切( 方棉切( ) )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有通假、特殊用法者須注明) 。
(15×1=15 分) 1、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
. 2、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 3、齊諧者,志怪者也。
. 4、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 . 5、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 6、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7、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8、以爲直於君而曲於父,報而罪之。
. 9、其工商之民……蓄積待時,而侔農夫之利。
. 10、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 11、將子無怒,秋以爲期。
. 12、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 13、八月其獲,十月隕蘀。
. 14、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 15、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 五、問答題。
(15 分) 1、根據“三十六字母”表解釋下列術語:五音,七音,清音,濁音。
分) (5 2、 在古代文獻中, 有造字的通假, 有用字的通假, 請舉例說明用字的通假要有具備哪些條件? (10 分) 情: 伯: 志: 中: 涅: 致: 平: 報: 侔: 芼: 將: 于: 蘀: 猗: 懲:本题 三 页,本页为第 二 页 教务处试题编号: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考研网 学号: 六、古書閱讀,標點(10 分) (答題時可單行排列) 姓名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可以渡之喻狹也今我之不渡直自不 往耳非為其廣○葦韋 箋一葦至喻狹○正義曰言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 [疏]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葦也此假有渡者之辭非喻夫人之向宋渡 鬼反杭戶郎反與音餘河也何者此文公之時衛已 《毛詩正義·衛風·河廣》 ) 在 河 南 自 衛 適 宋 不 渡 河((1)“杭渡也”是誰的解釋?“杭”是什麼意思? (2)“[疏]箋一葦至喻狹”下面是誰的話?是怎樣解釋“一葦”的? (3)“葦韋鬼反”的反是什麼意思?是誰的解釋? 七、翻譯下列短文。
(15 分) 酈生食其者陳留高陽人也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為里監門吏然 縣 中 賢 豪 不 敢 役 縣 中 皆 謂 之 狂 生 沛 公 至 高 陽 傳 舍 使 人 召 酈 生 酈 生 至 入 謁 沛 公 方 倨 床 使 兩 女 子 洗 足 而 見 酈 生 酈 生 入 則 長 揖 不 拜 曰 足 下 欲 助 秦 攻 諸 侯 乎 且 欲 率 諸 侯 破 秦 也 沛 公 罵 曰 豎 儒 夫 天 下 同 苦 秦 久 矣 故 諸 侯 相 率 而 攻 秦 何 謂 助 諸 侯 乎 酈 生 曰 必 聚 徒 合 義 兵 誅 無 道 秦 不 宜 倨 見 長 者 於 是 沛 公 輟 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縱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 八、分析下面詩歌的平仄(10 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 維杭渡也箋云誰謂河水廣與一葦加之則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本题 三 页,本页为第 教务处试题编号:三 页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考研网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课程号:10404240-3 课序号: 1 适用专业年级: 学生人数:学年第学期)任课教师: 姓名: 成绩:课程名称:古代汉语-1 印题份数: 学号:一、填空。
(20×1=20) 1、古代漢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兩個系統:一個系統是以 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來歷代的仿古作品,這個系統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 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 ” ,也稱之為“古文” 。
另一個系統產生較後,自漢魏六朝以後迄唐宋,在北方口語基礎上形成的書面語,這就是人們通常所 說的“ ” 。
、 ,五曰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