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标准

1. 教学对象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的公共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成人教育院校的学生使用,亦可作为广大青年朋友学习的参考用书。

2. 学分与学时
总学时 52 学时,讲课 44 学时,实践 8 学时。

学时分配表:
4.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第二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国家安全的概念、特征及意义等
2.了解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
3.掌握抵制邪教的方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教学内容:
1.国家安全概述
2.西方敌对势力对高校师生的渗透
3.大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4.保护国家秘密
5.拒绝邪教组织
第三章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疾病发生
2.了解日常生活中用电安全常识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3.掌握防止性侵害的措施,维护个人安全
教学内容:
1.食品安全
2.用电安全
3.日常用药安全
4.防范性侵害
5.拒绝“黄、赌、毒”
6.预防校园暴力
第四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高校盗窃案的原因、特点和作案手段,掌握盗窃的预防与应对方法
2.了解大学生诈骗案件的原因、特点和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预防被骗
3.了解大学生抢劫案件的特点,熟知抢劫案件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教学内容:
1.防范盗窃事件
2.认清骗术防范受骗
3.预防抢劫抢夺
第五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认识火灾
2.了解如何紧急处理火灾,掌握火场逃生与自救的方法
3.掌握不同情况下火灾的处理办法
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预防和应对各种火灾
教学内容:
1.火灾概述
2.火场疏散与逃生
3.灭火的方法
4.火灾的预防
第六章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突发公共事件。

2.了解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并学会应对这些灾害。

3.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做到文明出行。

4.学会预防恶性传染病,维护自身和公共安全。

5.掌握日常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

教学内容:
1.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与特征
2.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
3.交通事故
4.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5.防范恐怖主义
6.日常突发公共事件
第七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大学生与网络安全的关系和维护网络安全的意义。

2.了解网络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3.熟悉预防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的方法。

4.了解网络犯罪的类型、特征、表现形式,熟悉其防范方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与网络安全
2.警惕网络综合征
3.预防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4.网络犯罪的防范
第八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重要性。

2.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疾病,掌握其防治方法。

3.熟悉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方法。

4.熟悉大学生应对挫折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及防治
3.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4.大学生如何应对挫折
第九章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事故的发生原因,熟悉实验事故的预防方法。

2.了解体育运动的原则、体育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3.了解常见的求职陷阱,掌握就业陷阱的防范措施。

4.了解传销的含义及其常用手段,并掌握防范传销欺诈的措施。

教学内容:
1.实验安全
2.体育运动安全
3.社交安全
4.求职安全
第十章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急症的救护方法。

2.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内容:
1.求救与急症救护
2.常用的急救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