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简介
(2)徐遵义,姜玉祥,赵亮,等.改进的Shepard算法及其在重力异常插值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35(4):477-480, 2010年4月,EI:20102112950359.
(3) Zunyi XU, Dong WEI and Lei YAN.Outlier Identification and Correction Online for the Ocean Geomagnetic Parameter Measurement,Source: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 90-93, p 2822-2827, 2011,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1年10月,EI:20114014389190.
(5)徐遵义,晏磊,赵亮.基于H∞滤波技术的重力辅助导航仿真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31(244):124—128,2010年1月.
1992年7月至1999年8月在山东潍坊华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
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在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系统集成、IT咨询服务;
2007年7月至今在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水下辅助导航分布交互仿真理论与方法研究(60972052),国家自然基金,2009.1—2012.12,主持,33万元;
(3)地磁导航定位新算法及其适应性数学仿真研究(201000470147),中国博士后基金,2008.7—2011.12,主持,3万元;
(4)水下机器人地形二维辅助导航关键技术研究(Y2008G02),山东省自然基金,2008.1—2011.12,主持,5万元;
徐遵义,男,1969年12月出生,山东省金乡县人,工学博士,副教授。
一、学习/工作经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6月在重庆大学计算机工程及应用专业学习,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学习,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程硕士学位;
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习,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3、论文
(1) Zunyi XU, Lei YAN,Guangjun LIU.An Improved TERCOM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ubmarine Terrain Aided Navigation System,Source: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6418, and Integrated Geospatial Applications,2006年11月,EI: 070710419168。
目前在研项目2项,在研经费30余万元;已结题科研项目9项,其中主持国家级课题和子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项,横向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8篇,参与主编教材2部。
1、项目
(1)水下地磁导航仿真系统的设计、实现与试验验证(2007AA09Z201),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7.12--2011.12,主持,7万元;
(8)配电网海量数据预处理理论与方法(横向),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中心,2014.1—2016.12,主持,10万元。
2、获奖
1)基于地学特征的水下辅助导航系统理论与匹配算法仿真研究,国家测绘局,2007年10月,4/10;
2)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09年1月,4/5。
(4) Zunyi XU, Yi LIU and Lei YAN. A New Correlation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for Aircraft Geomagnetic Aid Navigation,Source: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 94-96, p 2032-2038, 2011,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11年10月,EI:20114014392918.
二、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电站和电网海量数据质量提升与知识发现,基于地学特征的导航定位理论与算法。
针对发电厂和配电网规模大、数据量庞杂、数据来源广、类型多、实时性强等特点,研究发电厂和配电网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理论及数据质量提升技术,建立相应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实现发电厂和配电网设备故障检测和预测、负荷预测、节能降损等典型分析应用。
基于地学特征的导航定位理论与算法主要为解决无线电信号(包括GPS)失效情况下运载体的高精度、连续、无源导航需求,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非线性滤波算法,基于图形、图像处理理论的相关匹配算法,主要研究对象为地形、重力场和地磁场图形图像的匹配以辅助实现导航定位。
三、教学、科研成果:
目前担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建模技术》课程负责人,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引论》、《软件建模技术》以及研究生课程《数据挖掘》、《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先后获得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度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活动先进个人和2013-2014年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5)渤海部分海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数据处理(横向),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2009.3—2011.12,主持,3.5万元;
(6)地磁相关匹配算法的研究与实现(横向),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2010.12-2012.12,主持,6.8万元;
(7)重力导航定位技术服务协议(横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五研究所,2011.9—2014.12,主持,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