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练习题

管理会计练习题

1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

2014年、2015年该产品的产量分别为3 000件、2 400件;销量分别为2 000件、3 000件。

2014年年初无产品存货,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该产品的销售单价为15元/件,单位产品变动成本5元/件,固定制造费用每年18 000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0.5元/件,固定销售及管理费每年 2 500元。

请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两年的税前利润。

变动成本法2014年税前利润=2 000×15-2 000×5-2 000×0.5-18 000-2 500=-1 500(元)2015年税前利润=3 000×15-3 000×5-3 000×0.5-18 000-2 500=8 000(元)完全成本法2014年单位产品成本=5+18 000÷3 000=11(元/件)2014年税前利润=2 000×15-11×2 000-0.5×2 000-2 500=4 500(元)2015年单位产品成本=5+18 000÷2 400=12.5(元/件)2015年税前利润=3 000×15-(11×1 000+12.5×2 000)-0.5×3 000-2 500 =5 000(元)2 甲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实际销量为5 000件,销售单价为6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件,固定成本为60 000元。

要求:(1)计算贡献毛益、税前利润、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安全边际量。

(2)若税前目标利润为45 000元,求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1)贡献毛益=5 000×(60-40)=100 000(元)税前利润=100 000-60 000=40 000(元)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 000/(60-40)=3 000(件)安全边际量=5 000-3 000=2 000(件)(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60 000+45 000)/(60-40)=5 250(件)3 某公司生产和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

下年度三种产品有关预计资料如下:预计下年度全年的固定成本为183 600元。

要求计算全部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甲产品收入=20*18000=360000,乙产品收入=24*15000=360000丙产品收入=32*15000=480000 三种产品收入之和=1200000甲产品收入比重=360000/1200000=30% 甲产品贡献毛益率=1-16/20=20%乙产品收入比重=360000/1200000=30% 甲产品贡献毛益率=1-18/24=25%丙产品收入比重=480000/1200000=40% 甲产品贡献毛益率=1-22.4/32=30%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30%*20%+30%*25%+40%*30%=25.5%全部产品盈亏临界点销售额=183600/25.5%=7200004 甲公司每年需要某种零件6 000件,若要自制,则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若要外购,则外购的单位价格为14元。

要求:(1)如果外购该零件,则腾出的生产能力可以出租,每年租金收入为5 000元,做出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2)如果生产该零件的生产能力没有机会成本,但生产该零件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0 000元,做出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1)自制成本=自制变动成本+自制机会成本=6 000×12+5 000=77 000(元)外购成本=6 000×14=84 000(元)77 000<84 000 因此,应选择自制(2)自制成本=自制变动成本+自制专属成本=6000×12+10 000=82000(元)外购成本=6 000×14=84 000(元)82 000﹤84 000 因此,应选择自制5 某企业新产品开发计划中有三种备选方案,资料如下:现有2000个机器工时,假设产品的市场销售不受限制。

(1)根据以上资料做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

(2)若开发新产品乙和丙分别需支付专属成本700元和400元,做出开发何种新产品的决策。

(1)开发甲产品的贡献毛益=2 000/40×(90-72)=900(元)开发乙产品的贡献毛益=2 000/20×(92-70)=2 200(元)开发丙产品的贡献毛益=2 000/25×(64-40)=1 920(元)因此,应开发乙产品。

(2)开发甲产品的贡献毛益=900(元)开发乙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 =2 200-700=1 500(元)开发丙产品的贡献毛益 =1 920-400=1 520(元) 因此,应开发丙产品。

6 某生产企业使用A零件,采用自制的方式取得。

生产A 零件时,单位成本3元,每次生产准备成本600元,每日产量50件。

零件的全年需求量为3 600件,储存变动成本为零件价值的20%,每日平均需求量为10件。

要求计算:(1) 经济批量;(2) 最优批次;(3)最低年成本(生产准备成本+储存成本)合计;(4)年自制总成本。

7 某企业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

直接材料的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要求计算:(1)材料价格差异;(1)材料价格差异=(0.55-0.5)×2500=125(元)(2)材料数量差异;(2)标准用量=400×6=2400(千克)材料数量差异=(2500-2400)×0.5=50(元)(3)材料成本差异(总差异)。

(3)材料成本差异=2500×0.55-2400×0.5=175 8 某企业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0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0元/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为88000元,生产A 产品4000个,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实际用工7400小时。

要求用三差异分析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开支差异=88000-100000=-12000(元)(件)300050101%2036003600212*=⎪⎪⎭⎫ ⎝⎛-⨯⨯⨯⨯=⎪⎪⎭⎫ ⎝⎛-=X YC AS Q (批)2.130003600最优批次*===Q A (元)144050101%2036003600212*=⎪⎪⎭⎫ ⎝⎛-⨯⨯⨯⨯⨯=⎪⎪⎭⎫ ⎝⎛-=X Y ASC T (元)12240144033600年自制总成本=+⨯=能力差异=100000-7400×10=26000(元)标准工时=4000×2=8000(小时)效率差异=(7400-8000)×10=-6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88000-8000×10=8000(元)或者: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2000+26000-6000=8000(元)计算题: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无期初存货,第一、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28 000件和22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8 000件和23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位售价为20元。

生产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为8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200 000元;销售和管理费用全是固定性费用,每年20 000元。

要求:(1)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第一、二年的税前利润。

(2)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二年的税前利润。

答案:(1)变动成本法第一年贡献毛益=18000ⅹ(20-8)=216000第一年税前利润=216000-200000-20000=-4000第二年贡献毛益=23000ⅹ(20-8)=276000第二年税前利润=276000-200000-20000=56000(2)完全成本法第一年税前利润=18000ⅹ[20-(8+200 000/28 000)]-20000=18000ⅹ[20-(8+7.14)]-20000=18000ⅹ[20-(15.14)]-20000=18000ⅹ4.86-20000=67480第二年税前利润=10000ⅹ[20-(8+200 000/28 000)] +13000ⅹ[20-(8+200 000/22 000)]-20000 =10000ⅹ4.86+13000ⅹ2.91-20000 =48600+37830-20000=66430单价为45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件,固定成本为40 000元。

要求:(1)计算贡献毛益率、税前利润、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安全边际率。

(2)若税前目标利润为30 000元,求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1)贡献毛益率=(45-30)/45=0.33税前利润=3000*(45-30)-40000=5000盈亏临界点销量=40000/(45-30)=2667安全边际率=(3000-2667)/3000=11.1%(2)实现税前目标利润的销量=(40000+30000)/(45-30)=4667 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现有丙、丁两种新产品可以投入生产,但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种新产品投入生产。

企业固定成本1 800元,并不因为新产品投产而增加。

各产品的资料如下:要求:(1)分别计算丙、丁产品的贡献毛益,并作出生产决策;(2)如果丙产品有专属固定成本180元,丁有专属固定成本650元,试作出生产决策。

(1)丙产品贡献毛益=180*(6-3)=540丁产品贡献毛益=240*(9-5)=960由于丁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丙产品的贡献毛益,所以应该生产丁产品。

(2)丙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540-180=360丁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960-650=310由于丙产品的贡献毛益大于丁产品的贡献毛益,所以应该生产丙产品。

✧计算题2:某公司每年需用B零件860件,以前一直外购,购买价格每件8.4元。

现该公司有无法移作他用的多余的生产能力可以用来生产B零件,但每年将增加专属固定成本12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6元(直接材料3元,直接人工2元,变动制造费用1元)。

自制时增量成本 6*860+1200=6360外购时增量成本 8.4*860=7224 故企业应该选择自制计算题3:某公司每年需要C零件5000件,若要自制,则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若要外购,则外购单位价格为12元。

如果外购C零件,则腾出来的生产能力可以出租,每年租金收入为3200元。

自制时增量成本10*5000+3200=53200外购时增量成本12*5000=60000 故企业应该选择自制✧计算题:假设A公司只生产甲产品,生产能力为500件,正常产销量为400件,固定成本为4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正常产品销售价格为7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