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简明教程》习题解答欧阳光明(2021.03.07)习题一1-1|r ∆|与r ∆有无不同?td d r 和td d r 有无不同?td d v和td d v 有无不同?其不同在哪里?试举例说明.解:(1)r ∆是位移的模,∆r 是位矢的模的增量,即r ∆12r r -=,12r r r-=∆;(2)td d r 是速度的模,即t d d r ==v ts d d .tr d d 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有r r ˆr =(式中r ˆ叫做单位矢),则t ˆr ˆt r t d d d d d d r rr += 式中trd d 就是速度径向上的分量,∴t r t d d d d 与r 不同如题1-1图所示.题1-1图(3)td d v 表示加速度的模,即t v a d d=,t v d d 是加速度a 在切向上的分量. ∵有ττ (v =v 表轨道节线方向单位矢),所以 式中dt dv就是加速度的切向分量.(t t r d ˆd d ˆd τ 与的运算较复杂,超出教材规定,故不予讨论)1-2 设质点的运动方程为x =x (t ),y =y (t ),在计算质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时,有人先求出r =22y x +,然后根据v =trd d ,及a =22d d tr 而求得结果;又有人先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分量,再合成求得结果,即v =22d d d d ⎪⎭⎫ ⎝⎛+⎪⎭⎫ ⎝⎛t y t x 及a =222222d d d d ⎪⎪⎭⎫ ⎝⎛+⎪⎪⎭⎫ ⎝⎛t y t x你认为两种方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两者差别何在?解:后一种方法正确.因为速度与加速度都是矢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j y i x r+=, 故它们的模即为而前一种方法的错误可能有两点,其一是概念上的错误,即误把速度、加速度定义作其二,可能是将22d d d d tr t r 与误作速度与加速度的模。
在1-1题中已说明trd d 不是速度的模,而只是速度在径向上的分量,同样,22d d t r也不是加速度的模,它只是加速度在径向分量中的一部分⎥⎥⎦⎤⎢⎢⎣⎡⎪⎭⎫ ⎝⎛-=222d d d d t r t r a θ径。
或者概括性地说,前一种方法只考虑了位矢r在径向(即量值)方面随时间的变化率,而没有考虑位矢r及速度v的方向随间的变化率对速度、加速度的贡献。
1-3 一质点在xOy 平面上运动,运动方程为x =3t +5, y =21t 2+3t -4.式中t 以 s 计,x ,y 以m 计.(1)以时间t 为变量,写出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2)求出t =1 s 时刻和t =2s 时刻的位置矢量,计算这1秒内质点的位移;(3)计算t =0 s 时刻到t =4s 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求出质点速度矢量表示式,计算t =4 s 时质点的速度;(5)计算t =0s 到t =4s 内质点的平均加速度;(6)求出质点加速度矢量的表示式,计算t =4s 时质点的加速度(请把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都表示成直角坐标系中的矢量式).解:(1)jt t i t r)4321()53(2-+++=m (2)将1=t ,2=t 代入上式即有(3)∵j i r j j r 1617,4540+=-= ∴104s m 534201204-⋅+=+=--=∆∆=j i ji r r t r v (4) 1s m )3(3d d -⋅++==j t i t r v 则j i v 734+=1s m -⋅(5)∵j i v j i v73,3340+=+=(6) 2s m 1d d -⋅==j t v a这说明该点只有y 方向的加速度,且为恒量。
1-4 在离水面高h 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船在离岸S 处,如题1-4图所示.当人以0v (m ·1-s )的速率收绳时,试求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图1-4解: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l ,此时绳与水面成θ角,由图可知 将上式对时间t 求导,得ts s t l ld d 2d d 2=题1-4图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l ,s 是随t 减少的, ∴t sv v t l v d d ,d d 0-==-=船绳 即θcos d d d d 00v v s l t l s l t s v ==-=-=船或sv s h s lv v 02/1220)(+==船将船v 再对t 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1-5 质点沿x 轴运动,其加速度和位置的关系为a =2+62x ,a 的单位为2s m -⋅,x 的单位为 m.质点在x =0处,速度为101s m -⋅,试求质点在任何坐标处的速度值.解:∵xv v t x x v t v a d d d d d d d d ===分离变量:x x adx d )62(d 2+==υυ两边积分得cx x v ++=322221由题知,0=x 时,100=v ,∴50=c∴13s m 252-⋅++=x x v1-6 已知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a =4+3t 2s m -⋅,开始运动时,x =5 m ,v =0,求该质点在t =10s 时的速度和位置.解:∵t t va 34d d +==分离变量,得t t v d )34(d +=积分,得12234c t t v ++=由题知,0=t ,00=v ,∴01=c故2234t t v += 又因为2234d d t t t x v +==分离变量,tt t x d )234(d 2+= 积分得232212c t t x ++=由题知0=t ,50=x ,∴52=c故521232++=t t x所以s 10=t 时1-7 一质点沿半径为1 m 的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θ=2+33t ,θ式中以弧度计,t 以秒计,求:(1) t =2 s 时,质点的切向和法向加速度;(2)当加速度的方向和半径成45°角时,其角位移是多少? 解:t t t t 18d d ,9d d 2====ωβθω(1)s 2=t 时,2s m 362181-⋅=⨯⨯==βτR a(2)当加速度方向与半径成ο45角时,有145tan ==︒na a τ即βωR R =2亦即t t 18)9(22=则解得923=t 于是角位移为rad67.29232323=⨯+=+=t θ1-8 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按s =2021bt t v -的规律运动,式中s 为质点离圆周上某点的弧长,0v ,b 都是常量,求:(1)t 时刻质点的加速度;(2) t 为何值时,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b . 解:(1)bt v t sv -==0d d则240222)(R bt v b a a a n-+=+=τ加速度与半径的夹角为(2)由题意应有即0)(,)(4024022=-⇒-+=bt v R bt v b b∴当bv t 0=时,b a =1-9 以初速度0v =201s m -⋅抛出一小球,抛出方向与水平面成幔60°的夹角,求:(1)球轨道最高点的曲率半径1R ;(2)落地处的曲率半径2R . (提示:利用曲率半径与法向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解:设小球所作抛物线轨道如题1-10图所示. 题1-9图(1)在最高点, 又∵1211ρv a n =∴m1010)60cos 20(22111=︒⨯==n a v ρ(2)在落地点,2002==v v 1s m -⋅,而o60cos 2⨯=g a n∴m8060cos 10)20(22222=︒⨯==n a v ρ1-10飞轮半径为0.4 m ,自静止启动,其角加速度为β=0.2rad ·2s -,求t =2s 时边缘上各点的速度、法向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合加速度.解:当s 2=t 时,4.022.0=⨯==t βω1s rad -⋅则16.04.04.0=⨯==ωR v 1s m -⋅1-11 一船以速率1v =30km ·h -1沿直线向东行驶,另一小艇在其前方以速率2v =40km ·h -1沿直线向北行驶,问在船上看小艇的速度为何?在艇上看船的速度又为何?解:(1)大船看小艇,则有1221v v v -=,依题意作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a)题1-11图由图可知1222121h km 50-⋅=+=v v v方向北偏西︒===87.3643arctan arctan21v v θ(2)小船看大船,则有2112v v v-=,依题意作出速度矢量图如题1-13图(b),同上法,得 方向南偏东o87.36习题二2-1 一个质量为P 的质点,在光滑的固定斜面(倾角为α)上以初速度0v 运动,0v 的方向与斜面底边的水平线AB 平行,如图所示,求这质点的运动轨道.解: 物体置于斜面上受到重力mg ,斜面支持力N .建立坐标:取0v 方向为X 轴,平行斜面与X 轴垂直方向为Y 轴.如图2-2. 题2-1图X 方向:0=x F t v x 0=①Y方向:yy ma mg F ==αsin ②0=t 时0=y 0=y v由①、②式消去t ,得2-2 质量为16 kg 的质点在xOy 平面内运动,受一恒力作用,力的分量为x f =6 N ,y f =-7 N ,当t =0时,==y x 0,x v =-2 m ·s -1,y v =0.求当t =2 s 时质点的 (1)位矢;(2)速度.解:2s m 83166-⋅===m f a x x(1)于是质点在s 2时的速度 (2)2-3 质点在流体中作直线运动,受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力kv (k 为常数)作用,t =0时质点的速度为0v ,证明(1) t 时刻的速度为v =t mk e v )(0-;(2) 由0到t 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为x =(kmv 0)[1-t mke)(-];(3)停止运动前经过的距离为)(0k m v ;(4)证明当k m t =时速度减至0v 的e 1,式中m 为质点的质量.答: (1)∵t vm kv a d d =-=分离变量,得即⎰⎰-=vv t mt k v v 00d d∴tm k ev v -=0(2)⎰⎰---===tttm k m ke k mv t ev t v x 000)1(d d(3)质点停止运动时速度为零,即t →∞,故有⎰∞-=='00d kmv t ev x tm k(4)当t=km 时,其速度为即速度减至0v 的e 1.2-4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与地的仰角θ=30°的初速0v 从地面抛出,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质点落地时相对抛射时的动量的增量.解: 依题意作出示意图如题2-6图 题2-4图在忽略空气阻力情况下,抛体落地瞬时的末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同,与轨道相切斜向下,而抛物线具有对y 轴对称性,故末速度与x 轴夹角亦为o30,则动量的增量为由矢量图知,动量增量大小为0v m ,方向竖直向下.2-5 作用在质量为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i t F)210(+=N ,式中t 的单位是s ,(1)求4s 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以及力给予物体的冲量.(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 ·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 6-m ·s -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t i t t F p t 1401s m kg 56d )210(d -⋅⋅=+==∆⎰⎰,沿x 轴正向,若物体原来具有6-1s m -⋅初速,则⎰⎰+-=+-=-=t t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于是 ⎰∆==-=∆t p t F p p p 0102d, 同理,12v v ∆=∆,12I I=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亦即0200102=-+t t解得s 10=t ,(s 20='t 舍去)2-6 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 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将b at =代入,得(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7设N 67j i F -=合.(1)当一质点从原点运动到m 1643k j i r ++-=时,求F 所作的功.(2)如果质点到r 处时需0.6s ,试求平均功率.(3)如果质点的质量为1kg ,试求动能的变化.解: (1)由题知,合F为恒力,∴)1643()67(k j i j i r F A++-⋅-=⋅=合(2) w 756.045==∆=t A P(3)由动能定理,J 45-==∆A E k2-8 如题2-18图所示,一物体质量为2kg ,以初速度0v =3m ·s -1从斜面A 点处下滑,它与斜面的摩擦力为8N ,到达B 点后压缩弹簧20cm 后停止,然后又被弹回,求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最后能回到的高度.解: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 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