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语文:3.18《登临词二首》课件(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4年公开课优质课课件语文:3.18《登临词二首》课件(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 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 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 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 之意,千古弥永。
对这首词中画线句子应怎样理解? “画图难足”: “漫嗟荣辱”: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 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 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 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 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 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 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 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 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 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在其中。
登临词二首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 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 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 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 时犹唱,《后庭》遗曲。
•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 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写于作者变法失败、 被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 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在南朝古都金陵胜 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 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 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 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 “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 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 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 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写日落 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 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 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 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 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 眼前金陵美景,用画笔都难以完全 描绘出来。 • 长长地感叹伤嗟亡国者的耻辱。
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刻含义。
•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 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 状,仍在粉饰太平,寻欢作乐。
请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进行赏析:
• 此词怀古讽今,用含蓄的笔法点出宋王朝潜 伏着很大的危机,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上阕借景抒情,用典贴切,既追忆历史往事, 又处处联系现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此词 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笔力雄健,最后 用无知商女还唱亡国之音作结,寓意深远, 开拓了词的境界。
• 这是一首批判现实、鼓舞斗志的抒情词,目的在于 使南宋统治集团认清形势,振作精神。所以词中侧 重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加以对比说明。一是从自然 条件方面来进行对比。词中描绘了长江天险的地理 形势,指出,这种有利形势并非"若穴之藏虎",而 是"做出争雄势",是"虎之出穴"。虽然大自然为进 取中原提供了极其有利的自然条件,但由于投降派 把持朝政,他们跟六朝时"只成门户私计"的庸人一 样,只不过"登高怀远"而已。他们白白据有这"鬼设 神施"的天险,却"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二是用历 史经验来进行说服对比。作者以立誓北伐的祖逖和 打败苻坚的谢玄等人作为正面英雄加以称赞,让南 宋王朝从这些人身上汲取力量、医治自己政治上的 忧郁症和软骨病。
译文:
• 登上多景楼,环望四周,这长江就像鬼设神 造得 一般,能攻能守,简直是向北伐金的天 然凭借。 然而,长江的这个意义,古今有几个人能领 会呢?他们只是把长江认作天然形成的南北 分界线。 你看,一条大江横卧面前,东、南、西三面 都有山峦环绕,形成了争雄中原的有利地形。
• 唉!六代王朝,你们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干什么去了呢? 偏安一隅,苟且偷安,各谋私利,忘记了南北统一的大 业。 我笑啊,那时的王石和谢安之辈,还敢跑到这儿,登高 望远,故作姿态,流下了所谓的英雄泪。 其实,他们只不过是为保护自己家族和个人利益,而不 愿凭借长江天险,收复中原失地的小人物而已。 我们应该学习当年的祖狄,下定决心,长驱直入,收复 中原。用不着犹豫不决,瞻前顾后。 象这样,年轻人善于用兵,即可拿下,无需老将出马, 当年的淝水之战不就是很好的战例吗?抗金的优势在我, 那用管敌人是否强悍。
• 词的上片对京口的有利地形作了形 象的描绘,揭露并批判了把长江看 作是"天限南疆北界"的错误,指出 "一水横陈,连冈三面"正是进兵中 原的有利形势。作者还借用历史上 的教训,痛斥南宋王朝把北伐大事 当成"门户私计",放纵投降派肆意 压制统一全国的正确主张。
• 下片,前五句进一步揭露投降派及上层统治 集团假爱国真投降的虚伪面目,以及由此而 给广大中原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为了改变 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消沉局面,后五句还以 祖逖中流击楫和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史实来 说服南宋当权者,要求他们坚定信心, 不要顾虑重重,不要惧怕敌人表面上的强大。 只要坚持抗金,胜利是必然的。
念奴娇· 登多景楼 南宋 陈亮
•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 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 连冈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 门户私计! 因笑王树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 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陈亮为驳斥投降派所 谓"江南不易保"的谬论,亲自到京口、建康等地观 察地形。他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的结论,向孝宗皇帝 上书,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南方,取中原,统一国 土的具体建议。这首《念奴娇》,实际就是他这一 系列政治主张的形象化。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 书》中说道:"故尝一到京口、建业,登高四望, 深识天地设险之意,而古今之论为未尽也。京口连 冈三面,而大江横陈,江傍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 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词中以形象化的 语言,概括了他对京口地形的分析,嘲笑了历史上 无所作为的六朝统治集团,提出了进兵中原的积极 主张,表现了作者卓越的政治见解和统一祖国的坚 定立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