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基础知识(3)

色彩基础知识(3)


加灰 加黑


纯 色 混 入 黑 白 灰
互 混 调 和
互 混 调 和


互 混 调 和


互 混 调 和


互 混 调 和
混 入 同 一 色 调 和
混 入 同 一 色 调 和







给每种颜色加灰形成新画面,然
后将两者结合,组合再一起。







色彩协调 层次丰富


暗关系。
• 我们要讲的明度对比,就是将色彩
混入黑色或白色,使之产生明暗、

深浅不同的效果。

• 先比较一下黑白混合后所产生的不

同的明暗视觉效果。

明 度 对 比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明度 中明度
低明度
强对比
中对比
弱对比
明 度 对 比
演示
明 度 对 比


明 度 对 比
如图2《湖畔》中的一大一小两匹白马,在受光呈暖颜色的乳白色中,暗部 呈现一些透明的蓝灰色,这蓝灰的色彩并非是马本身的颜色,而是湖水的影 响所致,是环境色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环境色对物体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而实际上由于光源色的强度远胜过环境色的影响,因此环境色对物体受光面 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相比较而言,环境色主要影响到物体的暗部,也就是 反光部分。 质地光滑的浅色物体对环境色的吸收与反射较明显,如金、银、不锈钢及玻 璃制品等反光色彩基本上就是环境色,而陶器、竹木制品、亚麻、丝绒等质 地粗糙或颜色深的物体,对环境色不敏感。 认识物体的环境色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同光源色、固有色相比,环境色对物 体的影响是较小的,只是因为环境色反映出该物体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它 与周围物体的有机联系,才使环境色成为写生中色彩表现的一个研究课题。 对环境色的表现难点在于掌握它的明度与纯度。物象周围的环境越是复杂,
固有色彩 (桃红柳绿)
九色鹿 (275窟)
明暗画法
蒙那丽莎 达.芬奇
色彩源于光,没有光就不会 有色彩。
阳光被分解后的
七 种 主 要 颜 色
追求色光描写
大碗岛上的星期天
修拉
提倡抽象 反对具象
红蓝及黄绿色的构图
蒙特里安
百老汇的钢琴爵士乐
蒙特里安
第一章
色 彩 的 原 理
色光与颜料的来源
原 色
间 色
复 色
原色

色 间
间色

复 色 复色
12种色相的规律性排列:
原色

间色

混合
色光与颜料的差别
第二章
• 颜色的对比可从常用的三个方面来

体现,这三个对比是:


• 1.色相对比

• 2.明度对比

• 3.纯度对比
• 色相对比: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 色彩对比关系被称为色相对比。
色 相 对 比
如何认识、把握色彩关系
学习色彩画就是学会观察色彩关系进而表现和处理色彩关系。这里重要的是色彩关系,而 不是某个物象的色彩或局部的色块。对所画物象色彩的结构和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才能 更深刻地去认识、把握对象的色彩关系。 色彩画的学习一般是从静物写生开始。静物从形体结构到色彩组合不是很复杂,这正好适 合初学者了解和熟悉对象色彩的结构和关系。色彩的结构是指表现对象的主要色块在某种 光源下所构成的冷暖、虚实等对比关系。在整体的观察、分析、研究与反复的绘画实践中, 要将直感、思维和表现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认识色彩关系,寻找色彩关系,要认识先于用笔,首先解决观察方法问题。在 我们的写生中,有些物象不太容易把握色调,这种情况下不要孤立地看某个局部,也不要 被一两块色彩倾向明确的细节所迷惑,要整体地看,互相比较(亮部与暗部比,前后比较, 冷颜色与暖颜色比较)、互相联系(明暗与投影联系起来,投影和反光、物体和背景等互 相联系起来),在观察中通过比较而确定色彩关系,在色彩关系的描绘中把握准确的色调。 我们画那些色彩倾向较弱、固有色明显的物象时感到不易把握色彩关系,这是由于对象色 感朦胧、色相区别不大的原因所致;而当所画物象色彩非常浓艳、反光十分强烈时,也不 太容易把握色彩关系,这是因为视觉容易被物象色彩搞得眼花缭乱,注目于几块鲜艳的颜 色而忽视了整体的色彩关系。上述两种情况在写生中时常遇到,其原因是注目色彩而没更 多地注意关系,因为色彩的视觉规律本身,决定了准确的色彩变化不是局部、孤立地找出 来的,而是在一个环境关系中通过整体比较而获得的。 一般说来,某块色彩的色相还是容易判断的,难以准确把握的是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因 为色彩关系是在一定的光源、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通过比较确定物象各种不同 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色彩关系确定之后才能表现出光源色、环境色及固有色所构成的 色调。


[图文]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如何整体观察
如何认识、把握色彩关系
如何调整画面
[图文]水粉人物画的特点 [图文]什么是色调 [图文]怎样画头像 [图文]如何深入刻画 [图文]什么是干画法 [图文]怎样画静物花卉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一、光源色 色彩的本质是光,光和色彩有密切关系。宇宙万物之所以呈现出各种色彩面貌,各种光照是 先决条件。自然界的物体对色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与透射等现象。光源色也是指照射物 体光线的颜色。 不同的光源会导致物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如一个石膏像由红色光投射,其受光部位会呈现红 色,相反如果改投蓝光,那么它的受光部位会呈现蓝色。由此可见,相同的景物在不同光源 下会出现不同的视觉色彩。光源色的色相是影响景物色相的重要原因。那些从事舞台美术的 人们就利用改变光源色的原理,在相同的环境里,营造出不同的时间氛围,创造出变幻莫测 的艺术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光有多种来源,色相偏冷的有:日光灯光、月光、电焊弧光等,较暖的有白 炽灯光、火光等。即便是太阳光,一天之中早晨、中午、傍晚这些时间上的差异以及照射地 球角度的不同也会对景物的色彩产生不同的影响。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与漫射光(阴天时,大 量水汽凝结成更大的水粒,阻碍着阳光的色光通过,经过无数次折射与反射之后,才有极微 弱的一部分阳光通过,称为漫射光)形成强光与弱光。光线强时,物体色会提高明度,其色 彩倾向与纯度同时也会产生变化;光线弱时,物体明度会降低色彩的纯度饱和。 我们在写生时,首先要判断光源色的方向、冷暖,分析观察物体色彩在光源色照射下所发生 的具体变化,如同一建筑物在早晨、中午、傍晚不同光线照射下,或是在阴天、夜晚等特殊 光线下,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理解这种因光源色的变化而变化的色彩关系,才能区别地 画出不同时间环境气氛中的景物。 静物的写生大都是在室内进行,室内光照基本上是漫反射,相对稳定的光照便于对物体色彩 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而室外写生光线变化快、光源色对物体色彩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印象 派画家莫奈以草垛为表现内容,一天之内画出侧光、顺光、逆光等不同光源色变化的作品数 张,虽然有点儿极端,但却体现了画家对光源色变化、对物象色彩影响的深刻探索和追求。





纯 度 对 比
演示
纯 度 对 比






第三章
• 色彩的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
经过调整、组合后达到和谐和悦目

的效果。

五种常用的调和方法:

• 1.纯色混入黑、白、灰调和

• 2.互混调和 • 3.混入同一色调和

• 4.多色相层次调和
• 5.连贯同一调和


混入黑白 Nhomakorabea灰
纯色 加白


明 度 对 比






课件制作中易出现的色彩搭 配问题
3、背景颜色与文字颜色只有色相 差别,没有明度差别,坐在后 排的学生无法看清屏幕上的文 字。
课件制作中易出现的色彩搭 配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
酸的基本结构; 3.了解氨基酸的分类; 4.了解稀有氨基酸和非蛋白质氨基酸; 5.掌握氨基酸的各种理化性质。
如何整体观察
在色彩的认识与具体实践中,只凭感情和感觉的驱使,盲目地去创造色彩语言,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凭个人的有限经验去操作,必然有其局限和片面。“感觉到了 的东西,不一定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色彩 写生中的整体观察是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方法,对它的深刻理解是为了在绘画实践 中灵活自如地运用。 整体观察是绘画写生的最基本的观察方法。有人说“不会画在于不会看”,这说 明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写生绘画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没有进行过严格训练的人对物体色彩的观察是孤立地看,是带着某种先验的概念 去看:树就是绿的、天就是蓝的,花就是红的。这样的观察就不会寻找色彩的变 化,也就不能把握色彩关系。 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全面地注目你所选择的景物或人物,互相比较地看,互相联系 起来看,在感觉中求分析,在比较中概括物象的色彩关系。 整体观察还要求全方位地观察对象,不能孤立局部地看,牢牢地盯着某一物体去 观察,然后照抄这些局部的色彩拼凑成画,这貌似尊重客观物象,实则难以表现 整体准确的色彩关系。有时物象因透视变形等原因,产生不少使人难以理解的形 色。当你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则容易加深对物象的理解程度。 整体观察要分析对象的构成关系(形状、色彩)和对象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这 主要是指光源色的性质,物象在光源色笼罩下呈现的明暗对比与色彩变化;固有 色在光源色影响下的统一和差别,把对象各种不同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 正确的比较确定下来。 整体观察是一种综合的观察手段,相互比较、分析、判断是为养成一种艺术上的 直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