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功的秘诀
学号:11290132 姓名:张雅静专业及班级:电子商务1班
自“奶粉门”事件曝光开始,整个中国乳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不仅对中国乳制品的打击是巨大的,更是对中国企业的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一次空前考验.
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中国乳业危机事件来看,这无可辩驳的证明了,任凭人性的自利和贪婪无节制发展,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遵守管理道德和担当必要的社会责任。
因为任何组织的管理行为都应在文化深层上体现它所秉持的道德观,从而形成独特的管理道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重视。
就管理道德而言,我们在管理的同时需要道德来约束。
这不只是因为现代社会经济运行方面面临诸多伦理困境与道德风险,更不是因为伦理道德行为有效的文化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更好的经济目的。
最根本的是,伦理道德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构建,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
伦理道德对于企业,不仅在于构建“人际关系”,更重要的在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
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它的企业组织、企业精神及其产品的价值观是否得到认可。
“奶粉门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企业组织的不健全,伦理道德的缺失而导致的。
假如它们将共同目的、协作的愿望有机结合起来,也许三聚氰胺超标就不会出现,人们的健康就不会受到威胁。
同时,企业灵魂的“企业精神”也是增强企业管理道德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
何为企业精神?就是透过伦理道德的有效合理运作,建立企业的人文力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的伦理精神。
中国乳业上演生死时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它们没有真正领悟企业精神的真谛。
而正是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汉普登在调查中发现:“任何企业产品的品质,早先决定于创办人的价值观,后来决定于整个企业的工作价值观。
”一个可以通过经验确证的事实是,企业活动与人们带进工作现场的价值观有关,伦理道德的着力点,就在于生产者的劳动价值观与管理者的经营价值观。
而目前足以说明伦理道德管理学的核心是企业成功与产品质量的真谛全在于诚信。
只有以诚信为核心,企业成功与产品质量才能达到双赢。
就三鹿奶粉事件来看,中国乳业对功利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产生了较大的偏差。
功利主义道德观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类的行为一般都是基于动机,动机就是期望行为带来某些有利的结果。
如果该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但其也有局限性,如:没有考虑取得最大利益的手段;没有考虑所得利益的分配等等。
然而当我们在利益的诱惑下,我们更应考虑利益下的结果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而“三鹿奶粉”等一系列奶粉行业,它们正因为没有推己及人的考虑该利益下带来的危害,对它们自身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广大民众或商业集团,大家都应自觉遵守这一行为规则。
从“奶粉门”事件中,我们得到了警示:许多成功的管理者在决定管理行为时,应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问题。
只有这样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为了减少类似于该事件的发生,企业的管理者应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管理者在言行表率、奖惩机制、勇于承担责任等道德方面领导员工;而员工应有明确和现实的工作目标;企业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让员工知道过程与结果并重;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将例行与随机结合;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揭发时
不用担心受到斥责和报复。
“奶粉门”事件对于中国乳业的打击是巨大的,更是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次空前考验,社会公众利益与社会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不然一个行业的快速膨胀意味着弊病丛生,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
我们说企业社会责任是评定一个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依据之一,面对这样事件的发生,我们对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产生了质疑。
企业是现代社会产物。
企业是否只是一个经济实体?当然不是。
企业不仅是“经济细胞”而且是“社会公器”,因而具有伦理属性,并承担社会责任。
如果将企业只定位于“经济实体”,忽视和消解其“伦理实体”和“社会公器”的本质,企业将会由经济细胞沦为经济动物,从而丧失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甚至会造成大量社会公害,那么我们应如何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呢?
一、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二、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都应符合道德规范。
三、社会福利投资。
四、社会慈善事业。
五、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只有将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中国企业才能越办越好,越办越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