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3 . 海 王 星 是 在 ________ 年 ________ 月 ________ 日 德 国的伽勒在勒维耶预言的位置附近发现的,发现的过程是: 发现________的实际运动轨道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轨道总有一些偏差,根据观察到的偏差数据和万有引力 定律计算出__________________,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时刻 和位置;在预测的时间去观察预测的位置.
GMr2m=mvr2=mω2r=m4Tπ22·r
(2)恒星或行星的质量M=4GπT2r23. (3)说明:①此种方法只能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而 不能求出做圆周运动的行星或卫星的质量.
②若已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星球的半径, 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则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 体的重力,有GMRm2 =mg′,所以M=g′GR2.
答案:3.03×103kg/m3
点评:理解重力和万有引力不同时,常以星球赤道处 的物体为例研究其做的圆周运动.注意,当F引全部充当向 心力时,物体就飘起.
某行星的平均密度是ρ,靠近行星表面的卫星周期是T,
试证明ρT2为一个常数.
证明:将行星看做一个球体,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 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双星问题中两星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引力提供,即F向大小相等,且 ω相同,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两星列方程求解.
如图所示,双星绕一圆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 要的向心力,由双星间彼此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提 供.
故:F向=F引=Gm1l2m2,
设m1的轨道半径为R1,m2的轨道半径为R2,R1+R2=l, 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恒定,因此双星在空间的绕向一定相 同,同时角速度和周期也都相同.由向心力公式可得:
其他天体的质量和密度.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是G,地球半径R,月球和地球之间 的距离r,同步卫星距地面的高度h,月球绕地球的运转周 期T1,地球的自转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某同 学根据以上条件,提出一种估算地球质量M的方法:
同步卫星绕地心作圆周运动,由GMhm2 =m(2Tπ)2h得M =4GπT2h23
G(m4π1+2l3m2)=2πl
l G(m1+m2).
其中GM=g′R2是在有关计算中常用到的一个替换 关系,被称为“黄金替换”.
我国2007年10月24日发射的“嫦娥一号”(如图),对 月球进行科学探测,进行三维立体照相,分析月球土壤的 成分;美、俄也计划于2014年前重返月球.新的一轮月球 探测已经开始.通过绕月卫星的运行参数(轨道半径r、周 期T,线速度v)可进行有关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设在赤道和两极处所测的读数分别为F1和F2,在赤道 上,物体受万有引力和支持力(大小为所测重力F1)作用绕 行星中心做圆周运动,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GMRm2 -F1=m4Tπ22R, 在两极,物体平衡,有:GMRm2 -F2=0, 又F2-F1=10%F2,即m4Tπ22R=10%GMRm2 M=4G0Tπ22R3 所以ρ=MV =43πMR3=G30Tπ2≈3.03×103kg/m3
海王星与冥王星的发现最终确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也成为科学史上的美谈.
答案:1.地球的吸引 地球的万有引力 地球半径
重力加速度
2.星球的轨道半径
运动周期T
向心力
4π2r3 GT2
3.1846 9 23 天王星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
出来 这颗“新”行星的运行轨道 万有引力定律的地
点评:天体质量的计算有多种方法,一定要理解在不 同条件下用不同的方法,千万别乱套公式.
宇航员站在一星球表面上某高处,沿水平方向抛出一 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测得抛出点与 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L,若抛出时的初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 倍,其他条件不变,则抛出点与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 3L. 已知两落地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该星球的半径为R,万有 引力常量为G,求该星球的质量M.
利用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 A.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 B.已知卫星绕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周期T C.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和线速度 v D.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 T
解析:设相对地面静止的某物体质量为m, 由GRM2m=mg,得M=gR2/G.∴A正确. 设卫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r2m=mr4Tπ22,得M=4GπT2r23,∴B正确. 设卫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r2m=mvr2,得M=vG2r,∴C正确.
太空中有一颗绕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此行星 上一昼夜的时间是6h.在行星的赤道处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 重力的读数比在两极时测量的读数小10%.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N·m2/kg2,求此行星的平均密度.
解析:在赤道上,物体随行星自转的圆 周 运 动 需 要向心力.在赤道上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比在两极时 小,正是减少的这部分提供了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海王星被称为“从笔尖上发现的行星”,原因就是计 算出来的轨道和预测的位置跟实际观测的结果非常接近, 科学家在推测海王星的轨道时,应用的物理规律有哪些?
1 . 地 球 上 的 物 体 具 有 的 重 力 是 由 于 __________ 而 产 生的,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 力等于物体受到的________________.
答案:MΔmm(Rd )2 解析:设大球M对m的引力为F,示意图如图所 示.由天平再次平衡得 mg+F=mg+Δmg, 即GMdm2 =Δmg① 地球对大球的引力等于大球的重力,有 GMR0M2 =Mg② 由①②解得地球的质量M0=MΔmm(Rd )2.
(1)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天体,如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它们所需要的向心力都来自万有 引力,因此,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这是我们研究天体运动 建立动力学方程的基本关系式.即
又∵v=2Tπr,将r=v2Tπ代入上式,得M=2vπ3TG. ∴D正确.
答案:ABCD
点评:①由本题可看出,求地球质量M的方法较多,
但常用的方法是A或B中解法.
②如果已知地球的半径R地,且把地球视为球体,则
地球的体积V=
4 3
πR3地
,根据ρ=MV地
还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平
均密度ρ.上述计算地球质量和密度的方法,也可用于计算

——地球质量的称量 (1)称量条件: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2)称量原理: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 万有引力.mg=GMm/R2 (3)称量结果:M=gR2/G=5.96×1024kg.
1881年,科学家佐利设计了一个测量地球质量的方法: 首先,在长臂天平的两盘放入质量同为m的砝码,天平处 于平衡状态;然后,在左盘正下方放入一质量为M的大球, 且球心与砝码有一很小的距离d;接着又在右盘中加质量 为Δm的砝码,使天平又恢复平衡状态.试导出地球质量 M0的估算式________.(地球半径为R)
答案:2
3LR2 3Gt2
解析:设抛出点高度为h,因两次空中运动的时间都为
t,则根据题意有h2+(v0t)2=L2,h2+(2v0t)2=( 3L)2
由以上两式得h2=
L2 3
,又h=
1 2
gt2(g为行星表面的重力
加速度)所以g=
2
3L 3t2
,由万有引力定律知
GMm R2
=mg,得
M=2
3LR2 3Gt2 .
所以我们只需测出________和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 即可求地球的质量.
2.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首先观测围绕中心天体运 动的______________r和____________,然后根据万有引力 提供________.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求得中心天体 的质量M=________________.
(1)请判断上面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 确,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和结果.
(2)请根据已知条件再提出两种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并 解得结果.
答案:(1)M=4π2(GRT+22 h)3 (2)M=4GπT2r213或M=gGR2 解析:考查天体运动学知识以及运算能力. (1)上面结果是错误的,地球的半径R在计算过程中不 能忽略. 正确的解法和结果:G(RM+mh)2=m(2Tπ2)2(R+h) 得M=4π2(GRT+22 h)3
对m1 Gm1l2m2=m1R1ω2① 对m2 Gm1l2m2=m2R2ω2② 由①②式可得:m1R1=m2R2, 又因为R1+R2=l,所以R1=m1m+2lm2,
R2=m1m+1lm2,将ω=2Tπ,
R1=
m2l m1+m2
,代入①式可得:G
m1m2 l2

m1m1m+2lm2·4Tπ22,
所以T=
设半径为R,则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的关系为M=ρV =ρ43πR3
对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由GMRm2 =mR4Tπ22,得Gρ43Rπ2R3=R4Tπ22 整理得ρT2=3Gπ为一常量.
我们的银河系中的恒星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有一 种双星,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星球,绕同一圆心做匀 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恒为l,不考虑其他星体的影 响,两颗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各是多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计算之后,这颗一直被看作是 “彗星”的新天体,实际上是一颗在土星轨道外面的大行 星——天王星.
天王星被发现以后,天文学家们都想目睹这颗大行星 的真面目,在人们观测和计算中,发现天王星理论计算位 置与实际观测位置总有误差,就是这一误差,引起了人们 对“天外星”的探究,并于1864年9月23日发现了太阳系的 第八颗行星——海王星.
*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
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问题的 思路、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