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9-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专题9-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热力环流原理,阐明城市热岛效应;
(2)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运用原理解释山;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3.下列有关对流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冬季对流层较高B.寒带地区对流层较厚
C.夏季对流层较高D.热带地区对流层较薄
4.2010年冰岛多次发生火山喷发,严重影响了欧洲的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由于火山灰进入了大气圈的-----------------------------------------------------------------------------------()
地图法
对比法
观察
图片
(3)动力因素:空气上升,气压降低
让学生对地图有个感性认识,消除认知误区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应用
课堂总结
大气主要成分及垂直分层小结
教师学生共同总结
帮助学生回忆大气主要成分及垂直分层,其中核心内容是大气垂直分层。
回忆
板书设计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臭氧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2.被称为地球生命“防弹衣”、“遮阳伞”和“保温被’的地球圈层是----------()
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
(1)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
(2)假定四点的气压分别为1000百帕,950百帕,800百帕,750百帕,分析四地气压高低关系并将四个气压数值分别填人对应的空格内。
(3)根据气压高低,判断气流运行状况,完成热力环流。
观察示意图,引出热力环流图
让学生参与活动
对比法
承上启下,进入的学习
城市热岛环流:
【思考2】对比并分析海陆间昼夜的热力差异,并勾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对比并分析山谷与山顶间昼夜的热力差异,并勾画出山谷与山顶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对比分析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差异,并勾画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图片引出大气垂直分层
引发学生思考
理论要联系实际学会应用,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A.对流层平流层B.平流层中间层C.中间层热层D.对流层中间层
5.夏季时,下列哪个城市的对流层厚度最大------------------------------------------()
A.漠河B.北京C.曼谷D.莫斯科
6.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教学媒体
地图、PPT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引入新课
云怎么会动的?风吹的。
什么是风?风就是空气的流动。
空气怎么会流动的?空气怎么会流动的?
空气怎么会流动的?因为有气压高低。
什么是气压?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空气的重量
气压高低是怎么形成的?
气压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联系实际,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讲解法
案例法
活动(一)
1、同海拔高低有关
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
2、与气温的高低有关
3、同空气的垂直运动有关
下沉——近地面高压;上升——近地面低压
用案例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参与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度
讲谈法
活动(二)
一.热力环流
地面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思考1】假设近地面A、B两地中,A地得到的太阳光热较B地多。完成下列要求:
A.-9.4℃B.一72℃C一56℃D.一34℃
教学反思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7.某地区对流层的厚度为12km,夏季近地面气温为22℃,对流层顶部的气温约为------------()
教师:卢海龙班级:高一年级日期:2014-11-11
课题
专题9-1行星风系(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2)根据热力环流阐明山谷风、海陆风风向变化及解释理由;
(3)根据1月、7月等温线或等压线判断海与陆,冬与夏盛行风向,并说明理由。
2.过程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