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分组及分组学习的意义

如何分组及分组学习的意义

如何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孩子们在小组学习活动中由于角色相同,地位平等,因而无拘无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自身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当他们自己或小组成功时,他们会无比喜悦。

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他们学会了互相纠正、补充、帮助;学会了要互相合作,树立小组的荣誉感。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功效,关键在于我们每位教师怎样操作。

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过程如下:一、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提出的问题。

二、形成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而言,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6人分组可以采取马蹄形排座,8人分组可采用双排课桌前后相邻,等等。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职能作为参考。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交流,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三、小组内成员分工小组成员之间要合理分工,明确指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纪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四、小组内成员协商讨论,教师参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五、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开展评价活动开展评价时注意: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在分组之前,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分组意义、方法和要求。

(一)、分组的意义:未来是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高技术”任务都不是一个人单打独奏能完成的,它需要许多人,甚至是许多团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

而现在的大多数中学生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缺少团队精神。

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同学们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的意识和能力,为每名学生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组的方法和要求:1、学生主要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了五至六人的活动小组,教师对组内成员过多或单个人的组进行适度地调整,当然,这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微调;2、各组以自己的方式选出组长,起出组名;3、对组长的要求:组长要有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领导能力,带领全组成员一道学习研究,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有领导艺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组可以根据组内活动的情况更换或*换当组长,使大家都有锻炼的机会;4、对组员的要求:组内成员要服从组长的安排,支持组长的工作,把自己融合在组内成员之中,使小组成为一个整体,学会合作,参与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学会分享共同研究的成果和成功带来的喜悦。

例:你看他们开始选组长了,大多数组的同学们都很快地选好了组长,可是有的小组却怎么也选不出来,一会儿利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一会儿又利用“手心手背”的方法,一会儿又“举手”选举,甚至“无记名投票”,折腾了快一节课了,最后终于选出了小组长,接着就是一阵掌声。

由此可见,同学们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组长产生了,还没有组名呐,同学们又开始大声地讨论起来,起组名可是个大事,它关系到我们小组今后地发展,你听他们还真有点迷信。

名字起好了,有的叫胜利组,有的叫幻想组,他们起的名字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真是叫绝。

课*观察每位同学脸上的表情,各个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着青春的活泼气息。

(三)、小组长到台上发表就职演说,你看那架势简直就像“总统”竞选。

二年三班的王婉同学是这样说的:“我在这次小组长竞选中,获得成功,这说明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对我能力的肯定。

我决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团结组内所有成员一道学习、实践,带头完成我们承担的研究任务,最后,以新颖的方式、丰富知识含量向大家汇报。

”在这次课上,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地开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以后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下课时,我随即采访了一位平时在班级里表现较落后、自己主动争取当小组长的同学。

我问;“你们组想要研究的课题是什么?”他说:“我们组内的其他人都要研究当前最重要的问题—禽流感,我也得跟他们一起研究这个课题,要不然,我这个组长就当不成了。

”这就是平时厌学的学生在这次综合活动实践课上的第一次表现,这是一件多么可惜可贺的事情啊!还有一名学生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边往教室外边走,嘴里边念叨着:“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呢?!”你说老师看到此情此景能不高兴吗!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无限的快乐,只要学生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发展,那就是学生的成功,也是老师的成功。

附:分组的利与弊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分组教学实践之后,我对分组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具体内容如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

那么,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有哪些利与弊呢?怎样才能在教学中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一)、组合作教学的研究2004年3月,在我校初二学年,将学生按照自由组合的方式,每组3—5人。

小组成员自己选组长、起出组名,上课时按小组坐座位,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一小组为单位进行。

在3月底,我们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你认为分组学习的利与弊各有那些?调查结果显示如下:A、有利方面1、提高了组员之间的凝聚力。

学生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使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中宝贝,认为自己总是那么伟大。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深刻地懂得了集体的含义,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一起共同解决,如在知识竞赛中,都愿意为小组夺得高分,为集体增光的思想日趋增强;当我们有快乐的时候,我们共同分享,更增加了我们的友谊。

2、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说:“因为我们都是在一起玩的好朋友,分到一个组非常开心、快乐,平时什么活动都不参加同学都参加进来了,因为他看到他的好朋友在那学习,他也去学习,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说:“分组学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社会有多大,团结有多难。

还让我们发现了自身隐藏得极深的缺点和潜能,以前我从未当过班干,现在我当上了小组长,我们班有很多人都不服我,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给她们看。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组内成员制订同一学习目标,大家为了完成同一项任务,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分工,同学之间在一起表达各自的想法,探讨所遇到的问题,在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学能力,真正地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他们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如果有那位同学想偷懒,其它的同学就会给予督处,大家相互促进,推进学习进度,提高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5、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你知道一点,我知道一点,最后每个人都知道两点。

全班学生的思路开通了,思想活跃了,就容易蹦出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一些在全班学生面前不敢讲话的学生,在自己所选择的组内就不怕了,她们都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由于意见不统一,经常发生争论,最好她们各自都能够取长补短,互相谦让,在大家都充分议论后达到统一。

就在这样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懂得了和谐相处,培养了团队精神。

B、弊的方面1、小组讨论免不了会有声音,有的学生借机会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极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打闹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加强管理,不但学不到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任何好处。

2、由于学生的分组是自由组合,有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她们会组合在一起,由于每各人自我约束力都很差,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互相不听指挥,结果造成组内气氛紧张,不团结,很难共同完成任务。

这需要老师的直接参与。

3 、分组学习时,如果老师不能在活动初期阶段进行有效的指导,在资料分享时不能进行恰到好处的帮助,分组学习可能走向与利相反的另一个方向,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的学生打着讨论的幌子,借机闲聊,不参加讨论,认为这是小孩做的事或是其它人做的事,于己无关,对这样的学生要进行思想工作。

4、分组学习会增加同学的攀比心,只想表现自己的组是最好的,不管别的组说的如何正确,这种做法应该及时纠正。

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抗赛时,有的学生担心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情谊。

5、分组活动式的课题研究,次数搞的不能太多,容易占用学生更多时间和精力,影响对三大主课的学习,有的学生担心会受到家长的批评。

6、如果组内发生了不团结的问题,组长又没有能力解决,就造成学生之间的分裂,这时做思想工作又是所必须的。

总之,任何一中教学方式都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有利的一面,控制好不利的一面,把它和其它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搭配和组合,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相信,我们就能不断地获得成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