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1、一批在制品的批量为 5件,需经过四道工序加工,各工序单件加工时间分别为3分、4分、3分和8分,试求顺序平行方式的加工周期。
解:(1)加工周期:mT 平顺=Q t ii 1m-1Q 1min t j ,t jj 15 3 4 3 84(3 3 3)54分钟答:顺序平移方式的加工周期为 54分钟。
(2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图示如下:注意:a 、当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小于或等于后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时,则前道工序上 完工的每一个零件应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加工,即按平行移动方式单件运输。
b 、当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时,则前道工序上完工的零件,并不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加工, 而是等待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 能连续加工 的那一刻,才将完工的零件全部转移到后道工序去,这样可以避免后道工序出现间断性的设备 停歇时间,并把分散的停歇时间集中起来加以利用。
2、汽车驾照的更新(1)受理 15s ( 2)付费 30s ( 3)审查 60s ( 4)视力 40s ( 5)照相 20s ( 6)发照30s ( 6) 讨论:<1>按现有处理过程,每小时能处理的申请最多是多少? 解:Q 审查工序工时多于其他工序 瓶颈工序:审查每小时处理的申请份数 二工作时间/瓶颈工序时间 =1 60 60/60 60答:按现有处理过程,每小时能处理的申请最多是 60份。
<2>如果增加一个人负责审查,每小时可处理多少申请?解:Q审查增加一个人瓶颈工序:视力每小时处理的申请份数二工作时间/瓶颈工序时间=1 60 60/4090答:如果增加一个人负责审查,每小时可处理90份申请。
<3>你怎样调整过程,以满足每小时处理120份申请的要求?解:设瓶颈工序工时为xs ,Q每小时处理的申请份数二工作时间/瓶颈工序时间120=1 60 60/xx 30又审查工时,视力工时>30瓶颈工序:审查,视力可以在视力、审查工序上各增加1个负责人答:在视力、审查工序上各增加1个负责人。
注意:部分同学回答“增加1个负责人”,应该是“各增加1个负责人”。
3、P146复习与思考(1)某工作中心每天运作两个班次,每周工作5天(每班次8小时),该中心拥有4部具有相同能力的及其。
如果这些机器以80%的时间运作,那么每周以标准小时表示的额定产出是多少?解:额定产出:2 5 8 4 80%=256(小时)答:每周以标准小时表示的额定产出为256小时。
(2)如某一部门(工作中心)采取8小时单班工作制,每年250个工作日,有下面三种产品要求在工作中心进行加工,相关数据如下,求该工作中心心应配置几台设备?解:3应配置的设备台数= 产品i需要的设备台数,其中产品i需要的设备台数产品i所需加工时间(i 1/单位设备年工作时间(小时)产品1需要的设备台数=2000/ 250 8 =1产品2需要的设备台数=2400/ 250 8 =1.2产品2需要的设备台数=1400/ 250 8 =0.7应配置的设备台数为3。
答:该工作中心心应配置3台设备。
(3)一公司用两台机器生产某产品,每台机器的有效生产能力为230件/天,年工作日为300天,当前年需求量为50000件,预计两年内需求将翻三倍,需要多少台机器才能满足公司预计的需求?解:应配置的设备台数=总产品需求量/机器有效生产能力(件)=50000 4/ 230 3002.9答:需要3台机器才能满足公司预计的需求。
注意:翻三番与翻三倍的区别,年工作日为300天。
4、P182复习与思考(6)东方公司采用成本、质量和服务三个指标来评估包装材料供应商,准备从三家包装材料供应商(S2, Q)中选择一家进行长期合作。
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和各供应商在这三个指标上的相对比较情况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这些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为东方公司选择最佳的供应商。
解:<1>指标权重的计算<2>供应商单指标排序5、P295复习与思考(4)有6项代加工的产品在某工作中心进行加工的时间如下表所示:产品作业时间(小时)预定所需交付时间(小时)A1123B1025C618D512E38F614使用SPT、EDD、SCR三种优先规则,进行产品的加工顺序排序。
解:法<1> : SPT规则SPT规则为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产品,故产品加工顺序排序应为E-D-C-F-B-A (E-D-F-C-B-A),其排序结果如下表所示:产品作业时间(小时)预定所需交付时间(小时)D512C618F614B1025A1123法<2> : EDD规则EDD规则将最早预定交货期限作为优先选择标准,故产品加工顺序排序应为E-D-F-C-A-B ,其排序结果如下表所示:产品作业时间(小时)预定所需交付时间(小时)E38D512F614C618A1123B1025法<3> : SCR规则SCR规则为优先选择关键比例最小的产品,故产品加工顺序排序应为A-F-D-B-E-C,其排序结果如下表所示:产品作业时间(小时)预定所需交付时间(小时)关键比例A1123 2.09F614 2.33D512 2.40B1025 2.50E38 2.67C618 3.00(6)请采用CDS法和Palmer法分别求解下表中的4/3问题,并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结果。
产品解:<1>法a:CDS法求A、B、C、D四个产品在设备一和设备三上的排序问题,即下表的排序问题715 10 12根据JOHNSON 算法,最优排序顺序为 B-C-D-A 和C-B-D-A 两种,二者加工时间分别为56 和 58。
再求A 、B 、C 、D 四个产品在设备一 +二和设备二+三上的排序问题,即下表的排序问题综上:最优排序为 B-C-D-A ,加工时间为56。
法 b : Palmer 法根据斜度指标计算公式,计算各产品的斜度指标值,按i 递减的顺序排列工作,可得到加工顺序为: B-C-D-A ,加工时间为56小时。
<2>比较两种排序方法结果相同,但后者过程更为简单。
案例题1、 制造业纵向一体化案例分析要求:条理清楚,每个点言之成理,能分析到位;尽量言简意赅。
(1) 企业实施纵向一体化的必要性(来龙去脉)(2) 优劣势分析(优劣势分析部分同学只分析优势,如提高进入壁垒、保证供给需求 等,但对劣势分析也同等重要,如对管理能力要求高、带来风险等)2、 SK 公司的生产系统能力平衡(1) 第二个工作中心的流水线目前平衡率很低,系统不稳定,安全库存过高,是否应 该在瓶颈工序增加设备?(2) 如果按上述分析中的改进,可以提高三分之一的产量,但这样一来后两个中心的工作能力又需要调整,增加设施投入(以第三个工作中心为力讨论),是否可行?(3) 如果不增加对后续环节的投入,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样的措施来平衡系统的生产能 力? 答:(1 )不应该。
<1>如案例的分析,在工序 6增加工位前a:工序6负荷为100%,其他工序负荷均小于 67%,设备利用率低;流水线平衡率: 0.625b:有一定的安全库存;c:对于工作中心三,工作中心二产量为 3780时,需要约92台设备,95台设备正好可以应对。
3i k 31/2k 11-3, 1 7, 1p1i2, 1P 3i -1<2> 增加工位后a: 工序3负荷100% ,除4、5、8 工序,其他工序负荷都大于92.1% ,设备利用率得以提高;流水线平衡率:0.861b: 随着设备利用率提高,在制品量会增加,从而需要更多的安全库存;c: 对于工作中心三,在制品产量增加后,需要136台设备,之前的95台不足以应对工作中心二的产量,同样地,工作中心四也不一定能应对增加的在制品量。
综上所述,在工序 6 增加工位后,虽然设备利用率和流水线平衡率增加,但安全库存会更高,且工作中心三、四能力有限,故不应该在瓶颈工序增加设备。
(2)依据工作中心四能力而定<1> 对工作中心三而言,增加设施投入,即增加设备及相应的工作人员,会提高生产成本,但长远看来,如果工作中心四能力充分,产品产量及利润会得以提高。
<2>工作中心四有可能成为生产系统的瓶颈:a: 如工作中心四的设备正好足以应对3780 件在制品,当工作中心四在制品量为5557 时,5557/3780=1.47 ,需要增加约50% 的设备;b: 如工作中心四的设备可以应对5557 件左右的在制品,则在工作中心三增加设施投入是可行的;c: 如工作中心四的设备无力应对3780 件在制品,则需要增加大于50% 的设备。
综上所述,如工作重心四能消化工作中心三的在制品,则当工作中心三增加设施投入是可行的,否则,不可行。
(3)为平衡系统生产能力,需针对瓶颈工序采取解决方案:<1> 提高员工技能<2> 工序设计更为合理化<3> 改善设备<4> 延长工作时间3、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企业构建供应链有何影响(1)电子商务的定义及介绍(主要运行模式)(2)供应链的定义、企业供应链构建的介绍(3)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企业构建供应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 电子商务的普及有助于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企业,企业本身)a、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b、电子商务促进节点企业的联结,使供应链的整合可以更加有效的达成。
c、电子商务可以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变革,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
<2>电子商务的普及对企业的要求更高,且增加企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