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发行部门:生产部

发行日期:2020年11月10
1 . 目的
确保生产过程受控、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为生产作业过程提供依据,特制订本程序。

2 .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

3. 权责分配
4 作业内容
4.1 生产任务接收
生产部根据客户订单及提供物料,公司库存,产能信息等,进行安排《生产计划》,并制定《周/日计划》并发行到车间。

4.2治具、夹具点检
工程部在生产作业前要对设备进行检查,设备上的治具、夹具是否有破损、松动等现象。

4.3生产前准备
生产前必须要做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4.3.1领料:领料需根据BOM配料要求及《周/日计划》每天生产的材料数量,填
写《领料单》到仓库领料;
4.3.2设备检查:开机生产前操作者按照《设备日常点检表》进行设备日常点检,
设备的运行情况实属正常,主管进行确认。

4.3.3根据编号在机器程序中调出该产品需要加工的操作程序。

4.4 首件生产
4.4.1操作员依据【作业指导书】进行首件生产;
4.4.2作业员生产出来首件要依据【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
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首件检查记录表》中,主管进行确认首件结果;
首件合格后方可进入批量生产;
4.4.3若确认不合格,应立即停止生产;主管应会知工程技术人员做相应的分析、
改善,改善后重新作业时,必要执行首检检查要求。

4.5 批量生产管理
4.5.1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相关的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需进行定期点检与维护

做好记录。

4.5.2机台的安全操作:依【设备操作规程】进行。

4.5.3自检:操作员依据【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自检,
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首件检查记录表》中,如发现不合格应及时上报主管处理,主管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自检合格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4.5.4作业完成后,要在《工序内用标签》上填写好需要填写的内容,放入放置相应产品的容器中。

4.6 过程监控
4.6.1过程参数监控:生产部操作员依据【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进行自检,品管部依据【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数据确认,并跟进《首件检查记录表》的记录和实施情况。

5.6.2 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特性要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当生产过程的参
数和特殊特性不稳定或能力不足时,由品管部联络工程,生产等部门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使生产过程稳定和受控并记录。

5.6.3 所有的特性值必须位于规格范围内。

如果重要特性值过程能力不足时,
制造部必须通知品管部,由品管部决定是否调整,或采取100%的检验并记录。

5.6.4 生产过程中SPC点的控制按照《SPC作业指导书》执行。

4.7 变化点管理(停工后的验证要求需要规定)
4.7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有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因素影响质量,对一切影响品质的因素要监控与管理,如有变更,主管负责把变更事项和处理结果记录在《工程变更记录》中,具体参照【工程变更管理规定】。

4.8当生产停工超过1H后,再重新生产时,生产及品管必要执行首件检验及管理。

4.8 不合格品管理
不合格品处理严格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9 设备使用和维护
4.9.1 为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按照《设备管理控制程序》实施,分别进行日常点检、定期的点检和维护。

4.10 生产现场的环境管理
生产现场执行5S管理要求,并对电子产品作业环境要求进行控制,如作业前的防静电检查,具体按《生产过程环境管理规定》实施。

4.11 产品批次及产品状态标识管理
4.11.1批次管理:为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每天生产的产品都会按【标识和可追
溯性管理规定】实施,并将批次号填在《工序标签》上。

4.12 过程检验
4.12.1过程检查参照【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进行。

4.12.2异常处理作业:当生产发生品质异常时,参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置。

4.13 最终检验
依据【控制计划】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成品进行全检或抽检,具体参照【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实施。

4.14储存管理
4.14.1包装:仓库依据【包装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对检验合格后的成品进行包装。

4.14.2部品入库:生产部负责通知仓库,由仓库依据【仓库管理控制程序】
的要求办理成品入库。

4.15记录管理
生产部係長负责对当天生产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记录于《生产日报表》中交生产计划统计,核对生产完成的实际情况。

5.记录
附件:生产过程流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