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科技公司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氢燃料电池项目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中,上游是氢气的制取、运输和储藏,在加氢站对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氢气的加注;中游是电堆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将电堆和配件两大部分进行集成,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在下游应用层面,主要有交通运输、便携式电源和固定式电源三个方向。
(二)项目选址xx科技园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42147.73平方米(折合约63.19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1.07%,建筑容积率1.1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4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7.84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42147.7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9954.3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626.9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4311.59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608.25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6台(套),设备购置费5338.38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539456.58千瓦时,折合66.30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9035.02立方米,折合0.77吨标准煤。
3、“氢燃料电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539456.58千瓦时,年总用水量9035.0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67.07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6.08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56%,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科技园发展规划,符合xx科技园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13130.2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237.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59%;流动资金1892.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41%。
(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2917.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092.05万元,税金及附加215.35万元,利润总额2824.95万元,利税总额3429.95万元,税后净利润2118.7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311.2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1.51%,投资利税率26.12%,投资回报率16.14%,全部投资回收期7.70年,提供就业职位215个。
(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科技园及xx科技园氢燃料电池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 科技园氢燃料电池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氢燃料电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科技园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215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311.24万元,可以促进xx科技园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1.51%,投资利税率26.12%,全部投资回报率16.14%,全部投资回收期7.70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7.70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不可否认,民营经济在当前形势下确实承担了较大的压力,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考验。
对于民营经济的困难,党中央都看在眼里,并且已经拿出了切实的改革举措。
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政府管理,通过降税减费减轻企业负担,通过定向降准给中小微企业输送活力……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是一贯的、有力的,民营企业也可以感受到政策带来的获得感。
可以合理地预期,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还会推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面对困难,不是让民营经济“逐渐离场”,而是要通过改革逐步解决问题,让民营经济在“挑战―应战”中发展得更好。
“十三五”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增材制造、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和重要战略机遇。
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第二章项目建设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今年是它连续第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方针。
“中国制造2025”,是行动纲领,是目标方向,更是踏踏实实一步步地走,一点点地干。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说:“中国制造2025已经勾画了我们制造业由大变强,进入制造强国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接着还有第二个、第三个,从长远来看,到本世纪中,我们要迈入世界制造强国的第一方阵。
第一方阵就是我们和美国要并驾齐驱了,这个目标是很鼓舞人心的,达到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是可以实现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2、国务院明确了近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7个产业领域和24个重点方向,具体到全国各地选择的发展重点,从产业领域到每个领域发展的重点方向,名称上可能会有所类似,似乎存在着重复建设问题。
但从各地选择的各产业的细分领域来看,其实是有所区分的。
比如同样是发展新能源产业,有的地方重点发展的是新能源的装备,有的地方发展的是新能源的产品,有的地方重点发展的是新能源的应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决定》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方向是从全国的发展战略考虑,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决定》确定的重点范围内选择,允许和尊重各地在发挥本地特色基础上有所侧重。
总之,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规划及配套的政策,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合理布局,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各地有选择地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中,上游是氢气的制取、运输和储藏,在加氢站对氢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氢气的加注;中游是电堆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将电堆和配件两大部分进行集成,形成氢燃料电池系统;在下游应用层面,主要有交通运输、便携式电源和固定式电源三个方向。
氢能和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氢能的生产工艺、燃料电池技术、氢燃料的运输与配送等。
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与电池大致相同,实质是燃料气体和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
燃料电池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阴极、阳极和电解质。
(1)电解质:电解质材料决定了燃料电池的类型;(2)阳极:将燃料分解成电子和离子,通常由铂制成;(3)阴极:将离子转化为水,通常由镍或纳米材料制成。
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取决于使用的电解质不同。
其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应用范围较广,也是交通领域燃料电池的首选。
一、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主要包括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系统、DCDC直流变换器。
我国攻克了车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控制和适配等关键技术难点,形成了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DC/DC(直流/直流)转换器、驱动电机、储氢与供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部件配套研发体系,总体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1)乘用车方面:国外乘用车厂发动机均采用全功率模式,再加上乘用车内空间有限,因此均使用高压金属板电堆,体积功率密度高(>3kW/L),均实现-25℃以下低温启动,寿命5000小时以上,已实现商业化销售。
但是,国内燃料电池乘用车发动机仅有上汽一家自主开发的荣威950轿车(30kW)完成公告认证,其他乘用车企业均采用合作的方式,还处于样车开发阶段,例如北汽、广汽、长安、汉腾等。
2)商用车方面:国外商用车发动机供应商主要有巴拉德、Hydrogenics和USHybrid,这三家企业目前都与国内的企业有合作,发动机均采用石墨板和中低压技术路线,寿命超过10000小时。
国内燃料电池发动机开发模式与国外不同,国外采用全功率型发动机,国内则采用氢-电混合燃料电池发动机。
国内有北京亿华通、新源动力、上海重塑、广东国鸿重塑等企业开发出30kW以上燃料电池发动机。
目前装载北京亿华通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客车租赁车队(北京60辆燃料电池团体客车)和燃料电池公交车车队(张家口74台燃料电池公交车)已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装载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的FCV80实现了百台级的销售和日常运营;上海重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装载了500台物流车投入商业化运营。
二、电池堆电堆是燃料电池的主要成本,年产1,000套系统与年产50万套系统,电堆占燃料电池成本分别为66%、42%。
根据DOE的估算,车用80kW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平均为45美元/kW(年产50万套的规模),其中燃料电池堆成本为19美元/kW。
从成本敏感性因素分析来看,膜电极的比功率、贵金属铂的用量及膜成本是决定成本的关键因素。
另外,辅助系统关键部件的成本为26美元/kW,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增湿器的成本是关键因素。
电堆是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场所,也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核心部分,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
将双极板与膜电极交替叠合,各单体之间嵌入密封件,经前、后端板压紧后用螺杆紧固拴牢,即构成燃料电池电堆。
电堆工作时,氢气和氧气分别由进口引入,经电堆气体主通道分配至各单电池的双极板,经双极板导流均匀分配至电极,通过电极支撑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电化学反应。
国外乘用车厂大多自行开发电堆,并不对外开放,例如丰田、本田、现代等。
也有少数采用合作伙伴的电堆来开发发动机的乘用车企业,例如奥迪(采用加拿大巴拉德定制开发的电堆)和奔驰(采用奔驰与福田的合资公司AFCC的电堆)。
目前国外可以单独供应车用燃料电池电堆的知名企业主要有加拿大的Ballard和Hydrogenics,欧洲和美国正在运营的燃料电池公交车绝大多数采用这两家公司的石墨板电堆产品,已经经过了数千万公里、数百万小时的实车运营考验,这两家加拿大电堆企业都已经具备了一定产能,Ballard还与广东国鸿设立了合资企业生产9SSL电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