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金本位制度英国在1816年宣布金本位制度,也是历史上第一个采行金本位的国家。
1816年在欧洲,正是拿破仑在威灵顿战败的次一年,也是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的前24年。
金本位共分三种形式,分别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与金汇兑本位。
一、金币本位制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金本位制度采用的是金币本位形式(gold coin standard)。
金币本位的建立要有下列5个条件:1.以金币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
2.制订本位币与各种形式通货的兑换平价。
3.黄金可在国内外自由流动。
4.是一种黄金流通制度,政府需铸造金币供交易流通之用。
黄金同时兼具货币功能与商品功能,人民可要求将黄金铸成金币,亦可要求将金币熔成黄金。
5.银行发行银行券(bank notes),可无限制兑换黄金。
银行券产生的原因在于金币携带不易,因此银行发行银行券以利交易的进行,银行有多少黄金,就发行多少银行券,这称为’“十足准备”制,民众可持银行券随时请求兑换黄金。
(一)金币本位的优点第一,货币价值稳定。
由于黄金产量稳定,而货币(金币)价值与黄金保持联系,故货币价值稳定。
第二,有助于物价稳定。
政府虽可发行银行券,但发行数量却受到黄金存量的影响,故不会任意发行货币,且物价也相当稳定。
简言之,在金属本位制下,有多少金属,就发行多少货币,这其实是一国政府建立人民信心的不二法门,也是政府对自己约束的一种方式。
当政府因为某种需要,例如战争,而多发货币以融资其支出,过多的货币使物价上升,使货币作为贮藏购买力的能力下降,则人民会减少拥有货币,在现代社会,减少拥有货币代表会增加购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但在19世纪的欧洲,则是将拿银行券向政府请求兑换成黄金。
因此,有多少黄金准备,才发多少银行券,已成为政府博取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
第三,有助于国际贸易。
在金本位制下,透过古典经济学家休谟(D.Hume)所建议的“价格黄金流量的自动调节机能”(price,specie flow mecha.nism)的作用,各国金币的汇率只在狭小范围波动,例如1美元可换0.5盎司黄金,1英镑可换1盎司黄金,则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固定,固定的汇率使国际黄金,1英镑可换1盎司黄金,则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固定,固定的汇率使国际贸易顺畅。
所谓“价格黄金流量的自动调机能”可用图3-1说明。
图中,透过经济机制的运作,贸易自然恢复均衡。
自英国在1816年采行金本位后,欧陆各国纷纷跟进,美国、俄国、日本、墨西哥、巴拿马、多米尼加也纷纷跟进,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见表3-2)。
由于此时各国向外掠夺殖民地,贸易量大增,金本位制度的采行有助于贸易进行,故学者一般将1900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称为“金本位黄金时代”,但对中国而言,它却是“金本位黑暗年代”。
厂货币’r货币I政策l宽松图3-1 价格黄金流量的自动调整机能表3—2 各国采用金本位的年代┏━━━━━━┳━━━━━┳━━━━━━━┳━━━━━┓┃国别┃年代┃国别┃年代┃┣━━━━━━╋━━━━━╋━━━━━━━╋━━━━━┫┃英国┃ 1816 ┃荷兰┃ 1875 ┃┃德国┃ 1872 ┃乌拉圭┃ 1876 ┃┣━━━━━━╋━━━━━╋━━━━━━━╋━━━━━┫┃瑞典┃┃美国┃ 1879 ┃┃挪威┃ 1873 ┃奥国┃ 1892 ┃┃丹麦┃┃智利┃ 1895 ┃┣━━━━━━╋━━━━━╋━━━━━━━╋━━━━━┫┃法国┃┃ Et 本┃ 1897 ┃┃比利时┃┃俄国┃ 1898 ┃┃瑞士┃ 1874 ┃多米尼加┃ 190l ┃┃意大利┃┃巴拿马┃ 1904 ┃┃希腊┃┃墨西哥┃ 1905 ┃┗━━━━━━┻━━━━━┻━━━━━━━┻━━━━━┛由于金本位给欧洲及美洲人们留下美好印象,因此每当物价不稳定,或国际收支不稳定时,就有学者提倡,让我们回到那美好的黄金时代。
但金本位成功有其时代背景,它成功的原因如下:(二)金本位成功背景1.必须没有战争、石油危机等重大事件。
进入20世纪末期,世界金融风暴频传,其中1997年8月到1998年1月的亚洲金融风暴震撼全世界,恍如另一次“亚洲经济大恐慌”。
但在金本位制下,各国如有严重的收支不安稳,则黄金流出,由于调整时间过长,可能在尚未流人之前,各国经济就已被搞垮。
2.黄金自由输出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由于必须用黄金购买军需品,因此必须限制民间黄金流出,金本位形同崩溃。
3.两国贸易平行发展。
物价一货币流动机能的大前提是价格下跌,输出应增加,但如果价格下跌的国家为小国,它无法立即输出,因此金本位事实上是要求两国国力相当,贸易对等发展。
4.商品生产大于黄金开采,使物价稳定。
5.英国贮藏大量黄金,同时国力强大,使英镑与黄金同为世界所接受,流动性不成问题。
这些均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三)金币本位的崩溃战争是破坏任何本位制的最大凶手。
战争使下列情况发生:1.各国保护黄金准备,不准出口;这破坏了黄金自由输出人原则。
2.各国大量印制钞票融资军费,造成钞票印制超过黄金准备,当人民要求兑换,政府不允许兑换,使十足准备制与自由兑换权同时受到破坏。
3.各国军费支出,造成逆差,依调整机能,应该采用紧缩货币政策,但紧缩的代价虽使物价下跌,但却使失业率上升,将使经济再度崩溃,因此各国反而采用宽松政策。
这些因素造成金本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崩溃。
二、金块本位由于战争破坏了金币本位,各国在战时,约有40%的金币流入美国,使各国金币感觉不足,为应付不足,政府对金本位制度做了一点小小变动及修正。
由于政府仍必须发行纸币以应付日常交易,但为建立人民信心,纸币仍能兑换黄金,但不能兑换金币,而只能兑换“金块”,由于是金块,要有一定的数额以上才可兑换,以减少交易成本。
这种要一定数目才能兑换的规定,在平日倒也相安无事,可是当南非或旧金山或其他地区传出黄金开采锐减,使国外黄金价格上升,人们必会将黄金兑出,此时兑换数量的最低限制的规定,造成只有富人才能进行套利。
因此金块本位制度又被法国农民称为“富人的本位制度”(the riehman’s standard)①,金块本位的施行时间约在1920--1930年。
英国在1925年采用金块本位(仍是金本位的一种),其特点为(1)货币和一定重量纯金仍维持等价关系;(2)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上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为无限法偿,可兑换金块,但有最低限制的规定,因此黄金逐渐集中在政府手中;(3)金币退出流通界,只作大宗国际清算之用。
金币本位与金块本位的异同有哪些呢?相同之处:(a)同属金本位。
(b)一单位货币与一定黄金维持法定等价。
相异之处见表3.3。
表3-3 金币本位与金块本位的区别┏━━━━━┳━━━━━━━━━━━━━━┳━━━━━━━━━━━━━━━┓┃┃金币本位┃金块本位┃┣━━━━━╋━━━━━━━━━━━━━━╋━━━━━━━━━━━━━━━┫┃本位制┃金币┃银行券┃┣━━━━━╋━━━━━━━━━━━━━━╋━━━━━━━━━━━━━━━┫┃法偿┃纸币可兑换金币,有限法偿┃银行券无限法偿,强制流通┃┣━━━━━╋━━━━━━━━━━━━━━╋━━━━━━━━━━━━━━━┫┃维持方式┃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政府无限收购┃┣━━━━━╋━━━━━━━━━━━━━━╋━━━━━━━━━━━━━━━┫┃流动性┃大量金币流通,须有许多黄金┃节省黄金┃┗━━━━━┻━━━━━━━━━━━━━━┻━━━━━━━━━━━━━━━┛恢复金本位的黄金时代有学者建议应恢复金本位,才能恢复物价与汇率的稳定。
这些是“黄金时代的迷思”,金本位的成功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就当时主导全世界的欧洲及部分美洲而言,那的确是黄金时代,但就被占领的殖民地及次殖民地而言,则恐怕是黑暗时代,因此就欧洲而言,由于①银行券不得兑换金币,只能兑换生金,每次兑换至少需达纯金400英两(1 699镑),是当时英国每人平均收入的13倍,故不是人人均可兑换。
34向落后地区掠夺资源,使当时的他们,进出口可以同时发展,但在今日地球村的环境,这种可能性大为降低。
当然,最重要的价格黄金流量的自动调节机能在理论上是一个对称的调整机能,但在实际上却是一个不对称的调整机能。
理论上:(1)黄金外流的逆差国一应该紧缩_使物价下跌(2)黄金内流的顺差国_+应该宽松-+使物价上升实际上:顺差国不愿意本国物价上升(谁愿意?),拒绝采用宽松政策,逆差国不愿意使失业率上升(谁愿意?),所以拒绝采用紧缩政策,最后,一定是逆差国妥协,所以调整的责任一定落在逆差国,但逆差国发现出口增加太困难,为改善收支,而减少进口,则顺差国也遭受伤害。
三、金汇兑本位金汇兑本位是金本位的第三种形式,同时也是十足准备。
它的出现原因即是流动性不足所产生的变体。
“旧金汇兑本位”,时间约在1926年,这段期间部分与金块本位制重叠,但截止日期则为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
“新金汇兑本位”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1972年7月尼克松总统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为止,以美国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
(一)旧金汇兑本位——英镑、法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黄金价格不变,产金成本上升,使黄金产量下降,造成流动性问题。
很多小国黄金准备不足,但为了贸易,又必须采用金本位,因此就以黄金与本位国家(如英、美)的纸币共同作为准备。
各国遂在1922年签订热那亚协议(Genoa Economic Agreement),建议使用金汇兑本位(gold exchange standard)以减少黄金的使用,全世界只需有一、两个准备国家维持该国纸币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叫“准备通货”(reserve currencies),或“关键通货”(key currencies),其他国家将黄金送往准备国家,并保有准备货币,由于有利息,故使持有准备通货的国家增加。
见图3-2。
金汇兑制度的诞生其实是迈向现代货币制度的一个转折点,它的最主要优……备≮二图3-2可要求兑换黄金点是扩大了准备的内容。
不但国内的黄金可充当准备,黄金也可出口到英国,而使英国人给的银行券也可当准备,而进口自英国的物品所付的黄金,英国也用来作准备,换句话说,一块黄金,英国用它当准备来发行银行券,收到此银行券的国家,又用它来作准备发行本国货币,则与现代“部分准备制”颇有吻合,使信用可以大幅度扩张,不受黄金产量的束缚。
金汇兑制度的优点其实已埋下其崩溃的前兆。
试想一小国使用大国的纸币当准备,当大国强盛时,自然没有问题,即使有小感冒,一切都仍能运作正常,大国也仍允许兑换黄金。
但当大国感染肺结核,则大国会将一切兑换黄金的金融活动停止,且小国只要有接触(用该国纸币当准备),此病就会传染给小国。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恐慌,正像结核病迅速传染给全世界,而鬼使神差,仍使用银本位的中国,竟避开了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