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权法
(二)一物一权原则 概念:一物之上只允许存在一个最优越的支配权——所 有权。 延伸含义:一物之上不允许存在两个和两个以上彼此互 不相容的物权。
四、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三)公示公信原则 1.公示原则:物权存在、取得、变动必须以一定的方
式向外界公示,才有物权的效力。
(1)物权存在的公示 占有(动产物权)、登记(不动产物权)
善意取得
无处分权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财物( 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让人 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 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添附的类型——附和
附和
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成为一个合 成物,人们虽然能直观的识别该合成物,但通 常难以将该合成物分离,如一定要将该合成物 分离,则会损坏该合成物或耗资过大
归属
加工物的所有权原则上归原物的所有人,并给加 工人以补偿。但是当加工增加的价值大于材料 的价值时,加工物可以归加工人所有。
(二)物权的继受取得
物权的继受取得,又称为物权的传来取得或物权 的相对发生,是指以他人既存的权利为依据而取 得物权。 比如买卖、赠与、继承
课堂测验
【多选题】下列哪些构成原始取得:
课堂测验
【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善意第三人不能依据善 意取得制度取得相应物权?
A.保留所有权的动产买卖中,尚未付清全部价款的买方 将其占有的标的物卖给不知情的第三人
B.电脑的承租人将其租赁的电脑向不知情的债权人设定 质权 C.动产质权人擅自将质物转质于不知情的第三人 D.受托代为转交某一物品的人将该物品赠与不知情的第 三人
民法典历史与中国民法典的建立
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制定了《法国民法典》,这 是世界上第一部民法典。 19世纪末,慈禧支持洋务派改革,要将一切现行律 例,参照各国法律进行修改。1911年,大清民律草 案初步拟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 民法典,对扭转我国重刑轻民传统、促进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A. 某甲误将某乙的一颗钻石加工成钻石戒指,某 甲补偿某乙料钱后取得戒指的所有权
B. 国家取得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所有权 C. 王某将左邻李某委托看管的一匹瘸腿马直接卖 给右邻赵某,赵某因善意取得该马的所有权 D. 农民收割自家责任田中的庄稼,并因此取得收 获物的所有权
二、物权的消灭
绝对消灭:
三、物权法之作用
定分止争
一兔走街,百人追之,贪人具存,人莫 之非者,以兔为未定分也。积兔满市, 过而不顾,非不欲兔也,分定之后,虽 鄙不争。 ——慎到《慎子》
物权法之作用:财富聚变
国家对个人的财产利益一旦予以肯定,公众对财 富的进取之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公众对财富的进 取之心一旦得到释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获得 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何为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 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 权。 物权的特征:绝对性、排他性
自物权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土地承包经营权、建 设用地使用权、宅基 地使用权
物 权 他物权
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抵押权与质权
1、向银行贷款以房屋抵押,抵押人是银行,对 此房屋享有担保物权,被抵押人是借款人,他仍 然对此房屋继续占有和使用,如不能如期还款则 此房可以拍卖抵债。 2、向某人借2000元,把手表押于某人处,如不 能如期还款,此手表可由某人拍卖折抵欠款,某 人对此手表享有的是质权。与抵押的不同点在于 质权的质押物由贷款人占有。
案例
甲和乙签订了一份书面合同,约定甲将其房屋的 使用权长期转让给乙,该长期使用权具有物权性 质,作为对价,乙必须支付给甲16万元。合同签 订后,乙将16万元付给了甲。后来,甲由于急需 用钱,就将该房屋出售给了丙。丙要求乙搬出该 房屋。 请问乙是否有权继续居住该房屋?
【单选题】甲将其父去世时留下的毕业纪念册赠予其父 之母校,赠与合同中约定该纪念册只能用于收藏和陈列 ,不得转让。但该大学在接受乙的捐款时,将该纪念册 馈赠给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乙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 有权 B.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无效,但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 有权 C.只有经甲同意后,乙才能取得纪念册的所有权 D.该大学对乙的赠与有效,乙已取得纪念册的所有 权
(2)物权取得、变动的公示
物权取得与变动的公式方法:交付(针对动产物权)、 变更登记(针对不动产物权)。
案例
张先生夫妇拥有一套四合院,院内有6间房屋。1996 年,张先生以自已名义为6间房屋办理了房屋产权证 。1年后,经公证处公证,张先生夫妇自愿将1间南 房赠与了女儿张平。但张平没有实际占有使用此房 ,也没有到房管局办理产权过户手续。1998年,张 先生的妻子病故。此后不久,张先生将四合院内的 所有房屋,包括曾经公证赠予女儿的南房,全部赠 与了儿子张丰的女儿张小小,此事经过了公证,张 丰还以女儿的名义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自此,张 先生与张丰一家在四合院内居住。2002年,张先生 的女儿张平将张先生、张丰告至法院,要求确认南 房归自己所有,二人腾退房屋。
解析
解析:《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 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 利。”《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 由法律规定。”本题中,甲在赠与合同中约定学校不得 处分(转让)该纪念册违反了物权法定原则,不具有物 权效力。
因此D项正确。
四、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物权的发生与消灭
一、物权的发生 从物权主体的角度看,即物权的取得。 (一)物权的原始取得 物权的原始取得,又称为物权的固有取得或物权 的绝对发生,是指不以他人既存的权利为依据而 取得物权。 多数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
先占、埋藏物发现、生产、收取孳息、没收、善 意取得、添附等。
先占
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而 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先占的性质属于事 实行为。先占制度的价值在于:实现物有所归,有 利于物尽其用。
留置权
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 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 依照本法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 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如甲买一块布料到乙缝纫店去裁剪西装,约定加 工费200元,后甲想先赊账乙不同意甲就一直未 支付200元加工费,此时乙可以行使留置权,即 有权一直扣留甲已作好的西服。如一直不支付则 可以变卖以折抵加工费。
标的物灭失
相对消灭:
权利移转 权利抛弃 征收或没收 物权主体的消灭
课堂测验
【多选题】引起所有权消灭的原因主要有( ) 。 A、所有权依转让而消灭 B、所有权依抛弃而消灭 C、所有权因强制程序而消灭 D、所有权依主体消灭而消灭
课堂测验
【多选题】下列能引起所有权消灭的原因是( )。 A.朱某将自己所有的电视机转让给纪某 B.王某将自己所有的一头牛抛弃 C.张某购买的化妆品被消耗掉 D.黄某的房屋被国家依法征用 E.刘某将自己所有房屋出租给马某
第三节 所有权
一、所有权法律关系的主体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 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权利主体:所有权人——单个或多个(共有) 义务主体:不特定——对世权(绝对权)
共有
按份共有 共同共有
(一)按份共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 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
物权法主要内容
何为物权法上的物 谁是物的权利人 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他人负有怎样的义务 物权被侵害如何补偿
一、何为物
物指具有经济价值并可为人们实际支配和利用的 一切物质对象。
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 动产是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著作、商标、专利? 都属于精神产品,不是物权法的调整对象,主要 由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单项法律调整 。
归属
按份共有, 混合后的动产有可视为主物的,该主物所有权人 取得混合物的所有权。
添附的类型——加工
加工
在他人之物上附加自己有价值的劳动,对他人之 物加以制作或改造,而使之成为新的财产。
举例
甲有一段粗朴的黄杨木委托乙保管,乙为一著名 的木雕艺术家。乙在甲的黄杨木上进行雕刻, 使之成为一件价值上万的木雕杰作。
课堂测验
【单选题】王某将父亲的古玩偷偷卖给李某,李 某不知道王某无权转让该古玩,则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 )。 A、李某应当返还该古玩给王某的父亲 B、李某应当返还该古玩给王某,再由王某返 还给其父 C、李某购得的古玩无须返还,该古玩属李某 本人所有 D、李某购得的古玩应当上缴主管机关
课堂测验
【多选题】下列属于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法的有 :( )
(三)公示公信原则
2、公信原则 (1)概念:社会公众对适当的物权公示形式有善意信 赖的权利,即使实际上公示形式与物权的实际情况背道 而驰,善意信赖人仍可基于善意信赖而取得其期望取得 的法律效果
(2)在不动产物权关系中,为对登记的信赖
(3)在动产物权关系中,为对占有的信赖
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人在不法将其受托占有的他人 的财物(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第三人的,如受 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系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取得该 物的所有权,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善意取得法定条件: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 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 让人。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 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
民法典历史与中国民法典的建立
1998年,中国开始了第五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并 议定“三步走”:第一步,制定统一合同法;第 二步,制定物权法;第三步,在2010年前制定民 法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梁慧星和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 授分别起草完成《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在这两个草案的基础上,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 会形成了一个内部草案。2002年12月提交人大常 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 八次审议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全国人大会议上 高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