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要点
一、题型
1、单选题(每小题1分,总计15分)
2、计算题(每小题15分,总计30分)
3、简答题(每小题10分,总计30分)
4、分析题(每小题25分,总计25分)
二、知识要点
1、企业经营的目标
2、机会成本的计算
3、由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求解均衡价格、均衡数量
4、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概念、计算、结果分类
5、收益、价格与弹性之间的关系
6、企业生产的长期与短期如何区别和界定
7、厂商的等成本曲线及其移动
8、厂商产量函数与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9、企业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本质内涵
10、沉没成本的理解
11、企业相互竞争的方法或者手段有哪些?
12、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企业的均衡有哪几种情形
13、垄断形成的原因
14、实施价格歧视(差别化定价)的依据有哪些?差别定价与统一
定价相关计算
15、新经济中网络效应如何造成垄断
复习题
一、计算题
1、某企业产品的总产量为100件,在两个被分割的市场中销售。
市场A的需求曲线为:
P A =100-Q
A
;市场B的需求曲线为:P
B
=100-Q
B。
为使总销售收入最大。
该企业
的产品在A、B市场上应各销售多少?
解:
假定在市场A应销售QA,市场B应销售QB,则
QA+QB=100
为使总销售收入最大,根据边际分析原理,MRA=MRB,可从需求曲线求得 MRA=100-2QA MRB=100-2QB
100-20A=100-2QB (1)
QA+QB=100 (2)
解联立方程(1)和(2),得
QA=50 QB=50
2、某公司出售洗衣机,价格1200元/台,月售量20000台,若竞争者将类似产品价格从1300元/台降到1100元,则该公司每月只能出售16000台。
①计算该公司产品交叉价格弹性
②若该公司产品需求价格弧弹性2.0,而竞争者价格保持1100元不变,该公司要使销售量恢复到月售20000台,价格应如何调整?
2、公司甲和公司乙是汽车行业的两个竞争者,这两家公司现在的销售量分别为100辆和250辆。
其产品的需求曲线分别为:
P
甲 =1000-5Q甲公司乙P
乙
=1600-4Q乙
(1)求两家公司当前的点价格弹性;
(2)假定公司乙降价,使销售量增加到300辆,这一行动导致公司甲的销售量下降到75辆,问甲公司产品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假定公司乙的目标是谋求销售收入最大,你认为它降价在经济上是否合理?
3.某企业生产函数Q=10K0.5L0.5,r
K =80元,w
L
=50元
①若希望生产400个产品,求最低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最低成本是多少?
②若成本为6000元,求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及最大产出量。
4、胜利公司生产电动剃须刀。
这种刀在过去5年中销售量持续增长。
由于公司扩建,它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年500000把。
下一年的生产和销售预则是400000把。
成本估计如下:
材料 3.00
直接人工 2.00
变动的间接人工 1.00
间接费用 1.50
每把标准成本7.50(元)
除了生产成本之外,胜利公司的固定销售费用和变动的保修费用分别为每把0.75元和0.60元。
这种剃须刀现在的售价为每把10元,胜利公司估计这个价格在下年度不会改变。
但后来,有一家拍卖商店想向它购买一批电动剃须刀,这家商店提出了两个购买方案:
方案I:它愿意按每把7.30元的价格购买80000把,用胜利公司的商标,并由胜利公司保修。
方案II:它愿意按每把7.00元的价格购买120000把,不使用胜利公司的商标,但不用胜利公司保修。
问:胜利公司应该采纳哪个方案?为什么?
5、某农机公司产销一小型农机,该公司当前的生产能力为400000台,据市场调查,估计今年市场销量为360000台。
现有一外商欲订货100000台,外商出价40元/台,低于国内市场价50元/台。
其单位成本资料如下:原材料15,工资12,可变间接费用6,固定间接费用2。
请问:该公司是否接受外商订货?采用增量分析法。
二、简答题
2、是先进的技术重要还是先进的管理重要?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企业最缺乏的不是政策、机制和资金,也不是技术、市场和人才,而是管理。
理由如下:
一、管理能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要获得整体的最优。
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使用客户整合成一个系统,取1+1大于2的效果,通过管理运作来增强企业的整体对外竞争实力。
二、管理能够给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制造差别和扩大差别,管理可以做到如人无我有(独特优势),人有我优(比较优势),人优我廉(价格优势),人廉我转(应变优势)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管理表面上既管人又管物,实质是管团队,如同经济学中的产权表面上是人与物关系,实质是人与人关系。
3、1999年,某大学每年的学费是6000元,入学人数为5000人。
到2000年,学费增加到8000元,入学人数增加到6000人。
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它的需求曲线是自左向右向上倾斜?请解释之。
需求曲线的规律是自左向右向下倾斜,即当价格上升,需求量就会减少。
但这里的条件是,非价格因素不变。
在此题中,学费涨了,入学人数反而增加,是由于非价格因素也发生了变化(例如,人们对受教育更加重视了,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等等)。
这些非价格因素导致需求曲线从D外移到D'
尽管学费从6000元增加到8000元,入学人数仍从5000人增加到6000人。
所以,这一现象并不意味着需求曲线向右向上倾斜,而说明需求曲线发生了位移。
4、书籍报刊价格上涨,有人认为这是精神产品,不能与物质产品一视同仁,建议政府对书籍报刊的价格加以控制。
这一建议若被采纳,对精神产品的生产有何影响?
5、有个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家具店(在当地形成垄断)。
这家店能否成功实行差别定价?为什么?
6、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调节范围的扩大,跨地区的竞争日益普遍、日益激烈.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工业,解决财政收入、就业问题,开始对外地产品设置障碍,甚至进行排挤,请预测这一政策的经济后果?
地方保护主义取消了单方面不合作策略害人利己的条件,但也失去了统一市场所带来的经济开发的好处。
事实证明,地方保护不但危害地方经济发展,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
这种限制竞争的做法打乱了全国一盘棋的部署,严重阻碍了市场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也使得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削弱了中央政府应有的权威。
另外,地方保护主义还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腐败、道德伦丧、信用缺失等。
地方保护在短期内能够使地方企业及产品品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影响品牌的更大更好的声誉。
因为地区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合作关系。
一方面,地区间通过开放市场,使生产要素在自由流动中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对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益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虽然在短时间内保护了一点地方利益,但从长期来看,地方保护主义其实是在保护落后。
7、一马路两旁居住许多均匀分布居民,现拟建设一大商场。
从方便居民出
发,商场应建何处?从经营者利益出发,应建哪里?若引起另一竞争者,从方便居民出发,两商场应分别建哪里?若从商家利益出发,各又建在哪里?
固定条件大型商场
假设马路中段有斑马线居民就近原则马路两头皆为繁华路段
从便民出发因设在马路中段因为减少所有居民相对路程
从利益出发设在靠近繁华路段的路口因为方便更多流动人口
若出现竞争者从便民出发设在马路三等分点上并各自一边原因同上条便民
从利益角度各自占马路两头,进入右转弯一边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