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16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控制和调节_PPT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16神经系统对机体运动的控制和调节_PPT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16神经系统对机体 运动的控制和调节_PPT 课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姿势反射 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基底神经节的机能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及对内脏运动的支配
2
第一节 控制和调节躯体运动的 神经结构及神经通路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 (spinal reflex, 脊髓反射) 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与运动单位(motor
大脑皮层运动区
• 包括4区和6区,4区为中央前 回,为第一运动区。
• 皮层运动区神经元构筑学 (neuronal architectonics)特点
– 运动区除第三层锥体细胞外, 在第五层还有Betz细胞
– 皮层上下各层细胞组成了许多 垂直于大脑皮层的皮层功能柱 ,是皮层运动区的功能单位
25
二、辅助运动皮层和前运动皮层 失用症
• 新小脑——皮层小脑:
– 参与协调躯体随意运动。 – 反射途径:大脑皮层→脑桥核→新小脑皮层→齿状核→丘脑
外侧腹核→大脑皮质,形成:大脑-小脑-丘脑-大脑环路。
• 脊髓小脑(小脑前叶蚓部)损伤后出现动作性协调障碍——小 脑共济性失调症。
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 基底神经节:指大脑皮层下对运动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的 神经核团,包括: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
• 经典的去大脑僵直:
– 易化区活动增强,经网状脊髓束兴奋γ-运动神经元→通过γ- 环路兴 奋α-运动神经元→引起肌紧张加强→出现僵直。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脑干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小脑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边缘系统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 梭内纤维有核袋纤维(粗)和核链纤维(细)两类
②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纤维):
• Aα纤维:较粗,螺旋状末梢,对动态牵拉敏感。 • Aβ纤维:较细,花枝状末梢,对静态牵拉敏感。
17
③中枢:基本中枢在脊髓,并受高位中枢调 节。 ④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α-运动神经元(只有) ⑤效应器:肌(梭外肌)纤维
• 牵张反射是一种最简单和反应速度最快的脊髓反射活动, 属于单突触反射(即没有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 自然条件下,导致牵张反射的原因主要是重力的牵引。
14
牵张反射弧
15
16
①感受器:肌梭(muscle spindle, 长度感受器)
• 由2-12根梭内纤维组成,与肌肉纤维并行排列,并 附着于肌纤维上,或以两端固着在肌腱上。两端具 横纹,接受γ纤维的支配,可收缩;中段膨大不具横 纹,称核袋区。
• 如果切断脊髓背根,消除肌梭传入的影响,则僵直消失。说明 去大脑僵直为一种过强的牵张反射。
• 去大脑僵直产生机理
– 主要是高位下行抑制性影响 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 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相 对增强所致。
• 小脑对僵直现象有抑制作用
• 切断Ⅷ脑N,消除半规管-前 庭对前庭核的冲动,僵直消 失。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 古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 参与躯体平衡,调节前庭核功能。 – 反射途径:前庭器官→前庭核→绒球小结叶→前庭核→脊髓
运动神经元→肌肉装置。
• 旧小脑——脊髓小脑(小脑前叶蚓部):
– 参与调节四肢肌紧张(易化和抑制作用)。 – 损伤后出现动作性协调障碍——小脑共济性失调症。
三、小脑 运动学习 前庭小脑,眼震颤 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肌张力减退 前庭-眼反射
四、基底神经节 新纹状体,旧纹状体,黑质纹体束 帕金森病,亨廷顿病
五、去大脑僵直
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小脑功能: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随 意运动,并且在技巧性运动的学习和建立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
• 从系统发生上:
– 鱼类→古小脑(绒球小结叶)。 – 鸟类和爬行类→旧小脑(出现小脑蚓部) – 高等哺乳动物→新小脑(出现小脑半球)
19
20
3. 屈反射和交叉伸反射 p301
二、节律性运动 1. 搔抓 2. 行走
21
第三节 随意运动的发起和控制
运动计划 运动编程 运动执行 一、大脑初级运动皮层 4区
22
– Brodmann氏分区:根据不同区域神经细胞结 构及纤维结构分布的差异,可分为52个区。
– 6区:运动前回; 4区:中央前回; 3-1-2区:感觉 区; 17区:视觉; 41-42区:听觉
unit) – 1.脊髓运动神经元(、):纤维又称为肌梭运动纤维
(spindle motor fiber) – 最后公路
3
9
三、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下行运动通路
• 包括4区和6区,4区为中央前回,为第 一运动区。
• 皮层运动区神经元构筑学(neuronal architectonics)特点
一、反射性运动 (reflex, 反射) 脊髓反射
13
牵张反射
肌紧张(muscle tension): ~ 肌紧张是脊髓反射活动的结果。参与维持肌紧张的反
射主要是牵张反射和腱反射。 – 1.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 指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受牵拉的同一 肌肉发生反射性收缩。
•引起相应运动单位的收缩,许多运动单位的收缩 使肌肉产生一定张力,来对抗或抵消被动牵拉效 果。 位相性牵张反射和紧张性牵张反射(肌紧张): 膝跳反射和肌张力 -同激活
18
2.腱反射 (tendon reflex)
• 感受器:高尔基腱器官(Golgi tendon organ, 张力 感受器) – 分布在骨骼肌和肌腱的接头处 – 生理意义:调节肌肉张力,防止肌肉过分剧烈的 收缩
– 运动区除第三层锥体细胞外,在第五层还 有Betz细胞
– 皮层上下各层细胞组成了许多垂直于大脑 皮层的皮层功能柱,是皮层运动区的功能 单位
10
11
不完全性麻痹
四、小脑和基底神经节
小脑通过运动信号的反馈提高运动的精确性; 基底神经节主要影响随意运动的发起。
五、锥体及锥体外系统
12
第二节 反射性运动和节律性运动
– 尾状核、壳核合称为纹状体
• 功能:①调节脑干水平以下的运动神经元的兴奋;②经 由丘脑上行影响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
• 效应:调节和稳定随意运动;抑制全身肌紧张
去大脑僵直
•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切断脑干,动物出 现伸肌过度紧张、四肢强直、头尾昂起(脊柱反张后挺反张)等 肌紧张亢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