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2010

4模板及支(拱)架分项工程
4.1一般规定
4.1.4模板及支(拱)架与脚手架之间不应相互连接。

老规范没有要求。

4.2模板及支(拱)架安装
一般项目
表4.2.3中没有规定梁底模拱度的允许偏差,老规范上有规定。

表4.2.4中规定了预埋件的外露长度允许偏差为+10-0,检验方法为尺量。

老规范没有规定。

5钢筋分项工程
5.1一般规定
5.1.3钢筋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上盖下垫,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钢筋加工应设置专用加工场,并按牌号、炉罐号、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5.1.4:冻期钢筋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温度不宜低于0℃。

电弧焊应有防风、雪及保温措施。

焊接后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老规范没有要求。

5.1.5:钢筋弯曲成型时,应按设计弯曲角度一次成型,不得反复弯曲。

老规范没有要求。

5.1.6浇筑混凝土前对钢筋的检查中增加了垫块品种、规格、数量等的检查,对预埋件的检查增加了品种、位置的检查。

5.2原材料
5.2.3 对钢筋保护层垫块的检查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查方法:垫块制作单位每半年提供一次第三方检测报告,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5.2.4: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及螺母的材料、品种、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型式试验确定采用的套筒技术要求。

套筒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检查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

检验数量:详见P17。

检查方法: 详见P17。

老规范没有规定。

5.3钢筋加工
主控项目
5.3.1第2条:受拉热轧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HRB335)或3.5倍(HRB400),钩端应留有不下于钢筋直径3倍(HRB335)或5倍(HRB400)的直线段。

旧规范规定: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的末端,当设计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留有不下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

第3条中增加了对HRB335和HRB400弯起钢筋的弯曲半径的规定,HRB335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HRB400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4倍。

旧规范规定:带肋弯起钢筋的弯曲半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

5.3.2 钢筋镦粗和滚扎直螺纹机机械连接丝头加工外观质量及尺寸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详见P19。

旧规范没有这一条规定。

5.4钢筋连接
主控项目
5.4.2机械连接接头力学性能检验数量以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也按一批计。

就规范中是以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5.4.3钢筋镦粗和滚扎直螺纹机机械连接接头的拧紧力矩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钢筋机械连接技术暂行规定》的规定和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要求,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详见P20。

旧规范没有这一条规定。

5.4.4增加了第7条:当施工中分不清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

旧规范中没有这条规定,并且5.4.4中的要求在旧规范中作为一般项目。

5.5钢筋安装
一般项目
表5.5.5中对钢筋保护层厚度C允许偏差(mm)的要求:当C≥30mm 时,允许偏差为+10,0;当C<30mm时,允许偏差为+5,0。

旧规范中:当C≥35mm,允许偏差为+10,-5;当C≥35mm,允许偏差为+10,-5;当25mm<C<35mm时,允许偏差为+5,-2;当C≤25mm时,允许偏差为+3,-1。

6混凝土分项工程
6.4混凝土施工
主控项目
6.4.4混凝土含气量的规定:
表6.4.4 混凝土含气量的最低限值
旧规范中混凝土含气量的规定:
6.4.5规定了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

旧规范中没有要求。

6.4.6规定了与新浇筑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

旧规范中没有要求。

6.4.8规定了施工缝处新浇混凝土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的面积,不得小于总面积的75%;凿毛时,混凝土应达到一定强度,用人工凿毛时,不低于2.5MPa,用机械凿毛时,不低于10 Mpa。

旧规范中没有要求。

6.4.9关于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最低期限的规定:增加了大气极端干燥,大风、大温差条件下的养护时间,旧规范中没有规定。

详见P49表6.4.9。

6.4.12增加了混凝土标准条件养护法试件试验龄期28天和56天的逐日累计温度分别为为600℃·d、1200℃·d,但养护龄期分别不宜超过60d、120d。

旧规范只规定了56天的逐日累计温度为1200℃·d。

检查数量:对桥梁每片(孔)梁、每墩台,隧道每200m衬砌、每500m仰拱、每500m底板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一次;旧规范只要求对桥梁每片(孔)梁、每墩台,隧道每200m衬砌应按不同强度等级检验各不少于一次。

6.4.14规定混凝土抗渗标准条件养护时间的龄期为56d。

旧规范上没有要求。

检查数量:隧道衬砌、仰拱、底板每500米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不足500米也应留置一组。

旧规范每200米留置至少一组。

7预应力分项工程
7.3制作和安装
一般项目
7.3.4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允许偏差:预应力螺纹钢筋的下料长度允许偏差为±5。

旧规范中为±50。

7.3.5预留孔道位置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旧规范中的要求:
7.4张拉或放张
一般项目
7.4.6张拉端预应力筋内缩量限值:无顶压夹片式锚具内缩量限值为6mm。

旧规范中为6-8mm。

详见P59表7.4.6。

7.5压浆和封锚(端)
主控项目中大多数都变化了,对压浆的浆体要求更加严格。

详见P60-61。

8砌体分项工程
旧规范中没有这一大项的要求,详见P62-67。

9特殊混凝土(砂浆)
旧规范中没有这一大项的要求,详见P68-81。

附录A 环氧涂层钢筋的涂层检验和修补
A.0.1第4条每米涂层钢筋检验数量:每30t为一批,不足30t也按一批计。

旧规范中要求:直径不大于20mm的以2t为一批,直径大于20mm的以4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