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语的特殊用法

词语的特殊用法

词语的特殊用法《晏子使楚》古今异义其实(其实味不同):古义:它们的果实。

今义:真实情况。

谓左右曰,左右,古义:近旁的人。

今义:左右表方位,概数(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义:辱。

今义:疾病,患病。

齐之习辞者也,习:古义:熟练。

今义:学习。

何坐,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动词。

才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古义:迎接今义:延迟,表示拖延的意思。

今方来,方:古义:将要,今义:方,一种形状。

叶徒相似,徒:古义:只,今义:徒弟,学生。

通假字“熙”通“嬉”,意思是:开玩笑。

“曷”通“何”,意思是:什么。

特殊句式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状语后置句,“于大门之侧为小门”——楚人特意在大门旁边开一个小门来邀请晏子进去何以也宾语前置句,“以何也”——用什么方法何为者也宾语前置句,“为何者也”——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何坐宾语前置句,“坐何”——犯了什么罪缚者曷为者也宾语前置句,“缚者为曷者也”——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吏二缚一人诣王定语后置句,“二吏”——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王的身边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判断句,——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孰:通“熟”,仔细。

如“孰视之”。

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今:诽谤,嘲讽)2.窥镜而自视(古:照,看。

今:偷看)3.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

今:地点,处所)4.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5.谤讥于市朝 (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无中生有说坏话)6.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

今:自私)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国君身边的近臣。

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8.明日徐公来 (古:又过了一天。

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特殊句式1,判断句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用“……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忌不自信。

(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于朝廷”后置句,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欲有求于我。

(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谤讥于市朝。

(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君美甚。

(状语“甚”后置,正常语序为“君甚美”)3,省略句与坐谈 [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

与坐谈,介宾。

之,代词宾语 ]4,被动句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一字多义a 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2.问之(代词,他)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5.孰视之(代词,指徐公)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8.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9.臣之妻私臣(的)10.王之蔽甚矣(取独)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12.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b 朝1.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2.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朝服衣冠(早晨(zhāo))c 孰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d 于1.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2.能谤讥于市朝(在)3.皆以美于徐公(比)e 美1.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论语》十则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女:通“汝”,你知:通“智”,智慧,聪明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名词作动词,讲信用)4、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5、敝之而无憾(敝:形容词作动词,用破)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安,信,怀:使动用法)特殊句式1、敏于事而慎于言(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2、不患人之不己知(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不患人之不知己”)3、于予与何诛(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为“于予与诛何”)《三峡》郦道元一词多义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若,如果)②绝: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极高的)哀转久绝(消失,停止)③清:回清倒影(清波)清荣峻茂(水清)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隙,中断,这里指缺口)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⑥林寒涧肃(寒,肃: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得寒冷/显得寂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寻: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无澄澈)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三峡》特殊句式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

(起判断作用)主旨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醉翁亭记》欧阳修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9.野芳发而幽香幽香:名词作动词,散发幽香10.佳木秀而繁阴繁阴:名词作动词,形成繁阴11.伛偻提携动词作名词,驼背弯腰的老人和被带领的小孩古今异义词1.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2.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3.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5.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4.乐山水之乐:乐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特殊句式1.倒装句: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正常语序为“而于两峰之间泻出者”,状语后置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状语后置句)∙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是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

)2、判断句:∙环滁皆山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庐陵欧阳修也。

(“也”表示判断语气。

)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文章成语【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峰回路转】道路随着山势而蜿蜒曲折。

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

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岳阳楼记》范仲淹一词多义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嗟夫观:(1)动词,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空:.(1)天空——浊浪排空(2)消散——长烟一空通:(1)顺利——政通人和(2)通向——北通巫峡和:(1)和乐——政通人和(2)和煦——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2)全部,一概,都——长烟一空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返回:朝而往,暮而归(3)聚拢:云归而岩穴暝词类活用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5.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6.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7.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古今异义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⒉微斯人【古义:无,没有;今义:微小】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4、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5、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6、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7、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8、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9.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10、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