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双反”贸易摩擦浅析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瓶颈及解决之道小组成员:CFA1001 桂瑰 1003110144CFA1001 张韵倩 1003110105CFA1001 张悠 1003110118CFA1001 谢天乔子 1003110129由“双反”贸易摩擦浅析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瓶颈及解决之道一、“双反”事件经过2011年10月19日,美国SolarWorld连同其余6家公司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12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针对中国光伏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税率为2.90%至4.73%。
2012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又对中国光伏反倾销案开出初裁高额罚单,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倾销税率。
据统计,2011年中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金额约为31亿美元,此次关税决定将影响到59家中国太阳能公司。
受到到出口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受到严重打击,而阵痛还未消,又一恶狼向中国光伏产业扑来。
2012年7月,德国太阳能巨头SolarWorld联手欧洲各国20余家光伏企业将一纸诉状递交欧盟,指责中国光伏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从而以低价向欧洲倾销产品。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300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欧盟对华反倾销立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影响将会是非常大的,中国的六成光伏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亏损,更是退市、并购的风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国光伏业陷入命运多舛的境地。
继欧盟之后,印度反倾销局收到印度业界申请,要求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部分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虽然印度所占中国出口的份额不大,不会带给中国致命的影响,但也确实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更多的新兴市场国家跟风。
自2011年下半年起,中国光伏产业经营惨淡,各项指标大幅度下滑。
国内首家纽交所上市民企尚德电力,日前首遭纽交所的退市警告。
原因是,截至9月10日的连续30个交易日,公司收盘价连续低于1美元,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规定,尚德面临退市风险。
根据无锡尚德公司财报,公司2011年四季度负债总额为36亿美元,负债率79%;2011年底,尚德短期借债从2007年3.21亿美元攀升至15.73亿美元。
从2011年二季度起,尚德已连续亏损四个季度,尽管今年二季报还未出,但继续亏损是大概率事件,意味着其将连续五个季度亏损。
二、相关概念解释(一)光伏产业: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
(二)“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简称。
(三)反倾销税:就是对倾销商品所征收的进口附加税。
当进口国因外国倾销某种产品,国内产业受到损害时,征收相当于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与倾销价格之间差额的进口税。
目的在于抵制倾销,保护国内产业。
(四)反补贴税:是指对进口商品使用的一种超过正常关税的特殊关税。
目的在于为了抵消国外竞争者得到奖励和补助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护进口国的制造商。
三、“双反”背景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倍,年均增长50%以上。
2010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年产量16GW,其中中国10GW。
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
到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GW。
相比之下,在中国总的装机容量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有的比例极小。
截止到2011年年底,在全国3.6GW的光伏发电总装机中,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只有0.2GW左右。
从去年开始,中国新能源产品贸易频繁遭受不公正待遇。
当初美国是将惩罚性关税定到了31%到249% ,但是美国毕竟在光伏产品对中国来讲当量不大。
因为中国的产品7成是销往欧洲。
所以这次欧盟9月6日的正式宣布,基本等于是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宣判了死刑。
其实在光伏业内接受补贴是很正常的东西,政府扶持是很正常的,因为光伏产业不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市场。
当解决不了企业利润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去做这个事的。
那政府扶持,是有助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德国,日本,美国没有一个是不扶持光伏业的。
为什么在这些国家中,他们的补贴叫扶持,而我们的扶持叫补贴?补贴分两种,也可以叫扶持。
以德国为例,使用者比如你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话,比如1000块钱,政府补贴500,而这个补贴不是补贴某一个企业,而是生产产品的所有企业都能得到实惠。
这个在世贸看来,这不叫补贴。
而另外一种补贴,第一,政府做担保,让银行借点贷款,或者政府直接给钱,这个在欧盟和美国的情况也是非常多的,他们美其名曰扶持。
其实我们也有类似情况,光伏产业在碰到困难的时候,这种扶持是一种必然。
因为全世界都在做同一件事。
所以此次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也是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下的产物。
简单说来,原因主要有:一、欧美债务危机加剧;二、全球能源危机;三、欧美对中国一贯的贸易歧视,贸易保护和贸易壁垒的存在;四、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美市场的占领和欧美光伏出口顺差的日益减少。
四、光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及目前面临的困境随着国际上对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需求日益庞大,越来越多国内企业成为光伏电池的OEM工厂,并且借此机会不断发展壮大。
美国的新能源政策停止接受新建太阳能、风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设施的贷款担保申请,并暗示已经提交申请的企业也未必能全部获得担保。
这就为国内光伏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一些国内的行业龙头开始在美国成立承包光伏发电项目的子公司,积极进军当地光伏发电市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光伏产业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中国内地多晶硅产量超过了两万吨,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了4000兆瓦,连续3年成为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第一大国。
但是,自2008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由500美元/千克回落至100-150美元/千克,2011年更是从每吨70万元迅速下降到21万—25万元,跌幅近70%。
我国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众多的产业基地与廉价的生产原材料使得我国光伏产业的产量迅速攀升。
产量的攀升带来的便是价格的大幅下降。
再加上我国劳动力价格低廉,这就使得光伏的生产成本较低。
在这一系列的优势下,我国光伏产品比之外国光伏产品在价格上更具优势。
但是由于我国光伏产品价格低廉,冲击了外国的光伏产业,其他国家开始对我国光伏产业采取一系列措施。
今年5月,美国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了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通过了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征收31.14%到249.96%不等的巨额惩罚性关税的裁决。
在施行这个裁决之后,今年上半年,国内尚德,赛维,保利协鑫等光伏领军企业均大幅亏损,一些小型光伏生产企业无奈选择停产。
因为,停产带来的损失远低于生产出现的亏损。
以天威保变为例,自5月份受到美国反倾销制裁以来,天威保变的营业成本大幅上升,利润大幅削减。
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5.5%,净利润同比下滑56.9%。
│指标\报告期│2012-06-30│2011-12-31│2010-12-31│2009-12-31││存货周转率│ 0.4564│ 2.1509│ 2.7571│2.1258││应收账款周转率│ 0.3973│ 1.8648│ 3.4236│4.2822││总资产周转率│ 0.0656│ 0.3192│ 0.4789│0.4326││营业收入增长率(%) │ -61.3365│ -29.9349│ 26.9582│37.5649││营业利润增长率(%) │ -450.4425│ -113.0878│ -1.0692│-39.0427││利润总额增长率(%) │ -207.5767│ -79.8933│ 6.5390│-33.6619││净利润增长率(%) │ -243.4245│ -89.6753│ 4.0661│-36.7103││总资产增长率(%) │ -1.1494│ 6.0087│ 4.2196│28.0488││股东权益增长率(%) │ -7.7588│ 45.7413│ 14.5134│8.4304││净资产增长率(%) │ -5.0180│ 45.7410│ 12.8690│同时,公司的股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公司利润的下降,公司每股收益也受到损害,股价一直处于下滑阶段。
│指标\报告期│2012-06-30│2011-12-31│2010-12-31│2009-12-31││审计意见│ --│标准无保留│标准无保留│标准无保留││││意见│意见│意见││每股收益(元) │ -0.2500│ 0.0300│ 0.4900│0.4700││每股收益(扣除)(元) │ -0.2900│ -0.0600│ 0.2400│0.4200││每股净资产(元) │ 4.7400│ 4.9900│ 4.0200│3.5100││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 2.3714│ 2.3707│ 0.9167│0.9361││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 1.1308│ 1.3815│ 1.8290│1.3598││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元)│ -0.3613│ -0.1079│ 0.5140│0.2637││每股现金流量(元) │ -0.0980│ -0.0511│ -0.6763│截至北京时间2012年9月26日21:44,尚德电力跌逾8%,赛维跌逾5%。
今年9月以来,欧盟与印度也先后加入了中国光伏双反调查的行列,这无疑是给中国光伏业雪上加霜。
尽管中国光伏的利益受损有部分原因是来源于外国的双反调查与制裁,但是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光伏企业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产能过剩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全球多晶硅产量20万吨,我国占近9万吨,却不掌握核心技术;产能巨大,国内市场总量却较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这就是我国光伏产业最严重的弊病。
而光伏行业产能与需求比已经从2010年的41∶16.7下降到63∶21。
企业仓促盲目跟风上马,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持续下降,利润下降,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停产、半停产。
产能严重过剩却有大量投资者疯狂进入。
(二)政策偏差除了外需滑坡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出现偏差,单纯地以各类补贴鼓励企业盲目生产和出口。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国内光伏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