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治
(3)手术
----- 切开排脓、痔换结扎等。
3.“扶正”与“祛邪”的结合
(1) 正气已衰,病邪未除 ----- 扶正为主,祛邪为辅。
(2) 病邪盛,伤及正气 ----- 祛邪为主,扶正为辅。
(3) 正 气 大 伤 , 病 邪 仍 盛 ----- 先 攻 后 补 ( purgation prior to
20 分钟
症——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证——疾病的原因、病位、性质以及邪正盛衰状况的综
合,是中医诊断的一部分。证是中医特有的一个概念,既是
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概括,又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疾病本质的反
映。
例如: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
浑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源自分析:证——是指一组症状群,或者是一组症状群的综合。
“表寒实证”包括:
部位——表
性质——寒、实寒
病因——外感风寒
病机——邪正相争,抗邪向外
体质状况——壮实、正气不虚
提示——应因势利导,解表散寒法治疗
幻灯
因此:“证”包含着以下内容:
1. 致病原因,自然环境对机体的影响 2. 患者体质、及其对致病动因的反应 3. 疾病的所在部位与病因
4. 再如:
正邪盛衰及机体阴阳失调的状况与程度。
spleen and stomach) 胀痛、连及两胁------肝气犯胃(disharmony between the
幻灯
8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环境情况 ----- 干燥、潮湿、高原
幻灯
“地” 气候条件 ----- 严寒、湿热
生活习惯 ----- 饮食嗜好,起居习惯
这些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效应,
均有一定影响。
例如:
(1)夏季 ----- 天气炎热,腠理开泄 ----- 不宜过用辛温
冬季 ----- 天冷,凑理紧密 -----非辛温开泄,不能祛邪
选择 4 种病例 进行讲解,每种 15 分钟
授课路线设计:
1. 在脏腑生理的基础上,讲解辨证要点。
2. 在讲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讲解辨证要点。
3. “治疗要点”着重放在根据药物性能自行组
方的方法提示与指导
引言:
本章通过对几个常见病辨证施治要点的讲解,帮助
诸位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辨证施治的基本规律。
学会用辨证施治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病情,认识疾
+ 发散风寒
---- 标本同治
三、扶正与祛邪原则(steengthening healthy qi and eliminating pathogentic
factors)
含义:
扶正( ----- 扶助正气
祛邪 ----- 去除病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相争的过程。
治疗疾病,就是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扶助正气,
10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1. 主症:上腹部疼痛
特点:既往发病与气候(寒冷)有关
这次发病与情绪受刺激有关
痛连两胁,按之不减。
2. 八纲辨证:里热证,本虚标实证
3. 脏腑辨证:肝胃不和(肝气犯胃)
肝胃不和证=肝气郁结证+胃气失和证
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胁胀、胁痛、脘痛引胁
横逆
幻灯
胃气失和------脘胀、嗳气、吞酸、嘈杂
课
3. “治疗要点”着重放在根据药物性能自行组方的方法提示与指导
设
4. 结合病例数据库的典型病例和《中医名家医技》中的设问进行病例分
析,为临床见习铺垫辨证论证思路
计
教 研 室 审 阅 教学组长(签名) 意 见
室主任(签名)
1
内
容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共 3 学时)
内容 引言 第七章 脏腑施治及举例
一.辨证施治的基本要点 二.辨证施治的指导原则
的影响)。
二、治病求本(Concentrating treatment on the root cause):
标(root)与本(brarch)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概括
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
次关系。标本的相对性主要体现为标本相移,即标与本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变化,在矛盾中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
泛吐清水,食少脘痞,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4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病位——脾胃(中焦)
幻灯
病因——内寒(阴虚所致)
性质——虚寒
邪正状况——正气虚弱
阴阳失调——阳虚
体质——虚弱(阳虚)
提示——温中散寒(温脾阳、祛寒邪)
小小结论:
1.“辨证”——把握住疾病的整体规律和机体整体的反应
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准绳” 对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状况等进行分析、判断 施治—— 根据“辨证”的结论,制定治疗原则和处方、
用药。
“辨证施治”是中医临床活动的核心,是中医的特色 中医的整个临床活动过程,就是“辨证施治”的过程
3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配
二、关于“证”的概念
注意:是“证”,而不是“症”
本 课
进一步掌握常见疾病辨证施治的基本方法
目
进一步明确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相辅相成性。
的
了解遣方用药的基本方法。
、 教学难点:
重
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问题
点
(因本课程的中药与方剂的教学内容较少)
、 教学重点:
难 点
常见病的辨证施治要点。
授
1. 在脏腑生理的基础上,讲解辨证要点。
2. 在讲清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讲解辨证要点。
4. 诊断:胃脘痛(肝胃不和)
5. 治则:疏肝和胃
6. 方剂:逍遥散加减
胃脘痛-----以上腹部疼痛胃主要表现的疾病
一.病因病机
病因:主因-----饮食不节
次因------情志失和,寒邪内侵(诱因)
病机中心:胃气失和
二.辨证要点:
(一) 疼痛特点:
冷痛、喜按、喜暖-------脾胃虚寒(yang deficiency in the
(2)长期阴雨/久居湿地 ----- 病多类“湿”--- 多用祛湿
天旱,气候干燥 ----- 病多类“燥”---- 勿忘养阴润燥
(3)多食辛辣地区 ----- 对辛温药物的耐受性强
南方,沿海地区 ---- 对辛温药物的耐受就差些
9
内
容
教具及时间分
配
常见病辨证施治举例 教学重点:
常见病的辨证施治要点。
去除病邪,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一) 扶正、祛邪的要点: 1.基本点“扶正”
幻灯
扶正(steengthening healthy qi )----- 是为了更有力地祛邪
调整机体的阴阳失调
祛邪(eliminating pathogentic factors) ----- 必须以“扶正”为前提
(1) “扶正” ----- 不能留邪
第二军医大学
中基
教案
第 3 次课 教学方式 大班课 授课时间 2005 年 4 月 26 日
授
课 内
辨证施治概要与举例
容
授课单位(教研室)二院中基教研室 教员姓名 秦志丰 职务 讲师
教学班次 02 临床医学本科
学时数 3 学时
本章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 3-4 种有代表性的常见疾病辨证施
治基本要点的讲解,达到以下目的:
第三步:分类辨证
热性病——卫气营血辨证
杂病——脏腑辨证,病机辨证
第四步:制定治法
治疗原则,可行的治疗方案
处方、用药
以上步骤,一环紧扣一环,不能颠倒
5
内
容
2.“辨证施治”的四个基本环节:
教具及时间分配 幻灯
分析病因、病机性质
病位、疾病性质
确定治疗原则——法
选择恰当方剂——方
施治
选择相应药物——药
“辨证施治”要求:理、法、方、药四者基本一致。如果不一
tonification),先补后攻(tonification prior to pargation),
攻
补兼施(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purgation and tonification)。
(4) 附:扶正祛邪与八纲、八法
表证
解表法
辛温解表
(汗法)
辛辆解表
半表半里证
四、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Abidance by individuality,locality
and seasons)
年龄、性别 ----- 老幼、男女
“人” 生活习惯 ----- 劳逸、饮食
体质状况 ----- 壮实、虚弱、胖瘦
“时” 季节
----- 冬季、夏季
气候
----- 长期阴雨、长期干旱
状态
2. 以“辨证”为基础的“施治”,是包括“整体治疗”,“病
因治疗”,“病机治疗”等在内的“治本”的治疗。它不
同于“对症治疗”。
三、 辨证施治的步骤与要点
1.
步骤:
第一步:详细了解和掌握病情(望闻问切)
第二步:基础辨证,分析病因
幻灯
八纲辨证:辨病位——表里
重点
辨性质——寒热
辨邪正——虚实
可能的病因
致,就是违反了“辨证施治”基本原则。
第二节 辨证施治的指导原则
一、强调整体观念(Emphasis on holistic concept):
15 分钟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病证是机体对致病动因的整体反应。
“辨证施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