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目标及其控制自动化

简述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目标及其控制自动化

简述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目标及其控制自动化
发表时间:2018-06-22T14:16:41.0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5期作者:吕平杰
[导读] 摘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单位的经济效益。

(身份证号码:33072219870826XXXX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电力自动化技术在提高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单位的经济效益。

虽然,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繁琐的工作,但只要科学运用,势必会提高供电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同时,还能为电力建设行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为老百姓谋福利。

关键词:电力系统;运行控制;自动化技术;应用
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它的控制目标
1.1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
安全是一切生产的前提。

每一个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中最常提的口号是“安全第一”。

安全,就是要杜绝事故的发生,这是电力企业的头等大事。

大家都知道,电力系统一旦发生事故,那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轻者造成电气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用电,同时也会给生产厂家造成成一定的损失;重者更是波及到电力系统覆盖的广大区域,使生产设备受到大规模严重破坏,更会造成人员的伤亡,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努力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是电力企业最重要的任务。

1.2 保证电能符合质量标准
与所有的商品一样,电能也是有一定的质量标准的,通常是指波形、电压和频率三项指标。

通常,发电机产生电压的为正弦波,因为整个系统中许许多多的设备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都将波形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考虑,通常情况下,底层用户所获得的电压波形一般也是正弦波。

一旦波形不是正弦的,那么电压波形就会有许许多种高次波,这样的电波对于电子设备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讯的线路也会有一定的干扰,电动机的效率也会降低,影响正常的操作运行。

更为严重的是,这还可能使电力系统发生危险的高次谐波谐振,使电气设备遭到严重破坏。

频率是电能质量标准中要求最严格的一项,频率允许的波动范围在我国是50+0.2Hz(有的国家是±0.1Hz)。

使频率稳定的关键是保证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供求数量时时刻刻都要平衡。

前已说过,负荷是随时变动的,因此,只有让发电厂的有功出力时时刻刻跟踪负荷舶有功功率,随其变动而变动。

以往那种调度员看到频率表指示的频率下降之后再打电话命令发电厂增加发电机出力的时代早已进去了。

现在调频过程是由自动装置自动进行的。

但是负荷如果突然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超出了自动调频的可调范围,频率还会有较大变化。

1.3 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运行控制在电力系统中,一方面要在意电能质量问题和剧增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将发电成本控制到最低,降低传输损失,从而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进行优化。

在已经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中,调度方案对于其运行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定要在保证系统的安全的基础上,对于安排备用容量的分布和组合进行整体优化,考虑发电机组的效率和性能,水电厂水头以及燃料种类情况,加上负荷中心距离发电厂的远近等因素,选择一个经济性能最优的电力调度方案。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现场总线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的应用
从电力企业现行的发展状况分析,现场总线技术在诸多电力工程中均有所涉及。

现场总线技术,引入了数据模型。

利用变送器,能够对电量数据进行搜集,发送具体的信号。

根据该模型,还可对信号作出处理,最终给出精准的判断。

现场总线技术,并非对现场数据或是信息作出分析,更多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各类数据。

电子工程在日常的活动中,电力装置均有明显的综合性。

它将传感器、控制系统、数字通信以及计算机技术集合起来。

现场总线技术,可以适应系统以及不同数据提出的变化需求,为信息共享提供诸多的便利。

2.2电网调度技术的自动化
即以计算机为支撑的电网调度系统,可以对电网实际的运行状况作出动态地监控,对设备潜在的故障进行处理,并分析其安全情况。

换言之,借助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类信息,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使电网系统可以有效地运行。

借助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有助于防范和规避电力工程中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同时还可减小电网损耗,将电网损伤降低至最小,使电网可以顺畅地工作。

除上述外,电网调度技术同时也能够对某些突发事件进行处置。

所以,促进电网调度技术日渐地走向自动化,这是必然的趋势。

2.3变电站技术的自动化
也就是将通讯技术、计算机进行全面地整合,对信息数据作出均衡地处理。

同时,也可以对变电站相关信息加以搜集,使变电站设备以及整个电力系统均可完成重组。

借助变电站技术,可以适应电网不同程度的建设需求,同时也可以让操作变得更为简单。

监控某些数据时,也可以对系统中某些单元模块有无故障作出识别,使其能够在安稳的状态下运行。

2.4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引入了电力系统本身的监视功能。

借助存储技术,结合对象函数,能够对电力工程进行自动化运用。

利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电力工程可以得到较好地监控,增加对数据的输入以及传输速率,为数据管理降低额外的压力。

所以,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已被视作监控系统中相当有利的主导技术,并受到广泛的认可。

2.5光互联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光互联技术,借助电子交换以及电子传输技术,可以对网络作出拓展,同时对编程结构予以重组。

该项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控制,让电力系统变得相当的灵活。

电容负载,对光互联技术有极大的影响,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监控需求。

另外,光互联技术同时也能够进行高级应用或是对电网进行分析,为调度员日常的调度工奠定可靠的基础。

电力工程中,光互联技术已有较为普遍的运用。

它能够提升处理器本身的干涉力,让设备有相当高的抗磁干扰力。

同时,电力系统也能够变得更为安全,拥有更完善的功能。

可见,将光互联技术引入到电力工程中,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现如今,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体现在发电和配电两个方面。

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上,还要求对电力系统能够进行远程的监控,并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相应的解决,实现最少人管理甚至无人管理,降
低电力的生产成本。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含电力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电力设施的自我保护、电力信息的互联网传输自动化、电力的自动调动、以及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等几个方面,要保障配电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能力,使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为用户进行服务。

DMS系统的建立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对DMS系统的利用对其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促进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降低各类故障发生的概率,让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进行运行。

共享数据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关键,它能够实现保护功能与监控功能的统一化。

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网络与计算机正在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普及,这也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多类型的技术可以被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自身会面临一次变革,其智能性会因此而逐渐增强,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和居民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电力工程中,电力自动化技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扩大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比例,从而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建设中发挥出其最佳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瑛喆.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164.
[2]周立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6,724:36-37.
[3]邹鹏.浅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运用[J].知音励志,2016,12:21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