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梳理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
1、细胞的命名者是谁?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是谁?用到什么方法?细胞学说的内容是什么?细胞学说的意义是什么?
罗伯特.虎克施旺和施莱登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由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学的研究随之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细胞水平;不仅解释了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
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②细胞学说认为除了病毒之外一切生物由细胞发育而来
错误,细胞学说只提出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发育而来
③施莱登和施旺认为新细胞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错误,此理论是由魏尔肖等科学家对细胞学说内容的修正,不是施旺施莱登提出的
3、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以及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什么关系?
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完成所有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多个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总之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4、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最大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细胞生物圈
5、解释什么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并各自举例
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统一整体。

例子: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鲤鱼。

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即所有的生物。

例子:一片森林里所有的生物。

群落和它生活的无机环境相互关联形成统一的整体。

例子:一片桃树林。

6、动植物和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有什么不同?
植物没有系统,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

7、如何区分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什么关系?放大倍数的实质是指?
目镜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
8、观察物像在视野左上方该如何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向左上方移动
9、污点位置的判断?
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污点位于载玻片上,污点不移动换目镜,若消失则位于目镜上,否则位于物镜上。

10、高倍镜和低倍镜观察效果的比较?
11、视野中细胞一行排列和布满整个视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和放大倍数关系?
视野中细胞呈一行排布,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视野中细胞充满排布,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12、若视野中细胞质顺时针流动那实际情况是如何流动?
依然是顺时针流动
13、区分真原核细胞的依据?
是否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4、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哪些?举例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例子:青霉菌,衣藻,绿藻,变形虫。

原核生物:细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等。

例子:大肠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链霉菌。

15、细胞壁是区分真原核的依据吗?阐明理由
不是,原核生物大部分有细胞壁,有的没有细胞壁比如支原体。

真核生物有的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真菌,有的没有细胞
壁比如动物。

16、列举真原核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DNA。

差异性:是否有细胞核、细胞壁的成分、细胞器的种类、细胞分裂的方式、变异类型
17、列举蓝细菌的种类,解释蓝细菌是自养型生物的理由
种类: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念珠蓝细菌,发菜等。

蓝细菌没有叶绿体,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为自养生物。

18 、解释什么是水华?
淡水水域污染后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称为水华现象。

相关主题